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鲁光

作品数:88 被引量:1,40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9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土地利用
  • 13篇生态
  • 11篇鄱阳湖
  • 10篇遥感
  • 10篇流域
  • 9篇生态系统
  • 8篇NDVI
  • 7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农户
  • 6篇城市
  • 5篇地貌
  • 5篇退田还湖
  • 5篇洪水
  • 4篇土地利用变化
  • 4篇洪水风险
  • 3篇多熟
  • 3篇适宜性
  • 3篇水土
  • 3篇水资源
  • 3篇土地覆被

机构

  • 82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建筑大学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2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88篇姜鲁光
  • 26篇封志明
  • 12篇李鹏
  • 11篇张景华
  • 9篇于秀波
  • 9篇刘晓娜
  • 9篇甄霖
  • 8篇黄河清
  • 7篇张祖陆
  • 6篇杨艳昭
  • 6篇赵慧霞
  • 5篇刘影
  • 4篇李鹏
  • 3篇刘晔
  • 3篇杨莉
  • 3篇闫慧敏
  • 3篇龙鑫
  • 3篇韩鹏
  • 3篇李芬
  • 2篇成升魁

传媒

  • 15篇资源科学
  • 10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中国自然资源...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湖泊科学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江并流区高山林线的遥感识别及其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三江并流区高山林线的遥感识别及其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利用面向对象分类中的类相关特征,提取包围或与草地和未利用地相邻的林地;其次借助GIS的面转线工具将林地面要素转为线要素。通过利用GIS寻找与...
姜鲁光
文献传递
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
吸收温室气体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成绩最显著的国家,扩大人工造林面积能够提高森林碳汇能力。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代表...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土地适宜性
文献传递
中老资源环境研究合作
2020年
老挝地处中南半岛的"十字路口"和大湄公河流域的区域中心,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通道中具有重要地位。老挝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上的关键节点。作为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实施由"陆锁国"转向"陆联国"的国家战略正好契合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双方正在打造战略意义上的中老命运共同体。
沈镭钟帅姜鲁光李鹏肖池伟(文/图)胡纾寒(文/图)
关键词:湄公河流域经济走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
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方法探讨被引量:13
2010年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减灾投资提供依据。
龙鑫成升魁甄霖杨莉姜鲁光
关键词:水土资源旱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
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其地形因素分析被引量:34
2013年
橡胶林地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橡胶种植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技术实地研究了中老缅交界地区1980—2010年的橡胶林地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橡胶林地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结果表明:(1)2010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面积为60.14万hm2,占土地面积的8.17%,是研究区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就林地结构来看,橡胶成林(〉10年)与橡胶幼林(〈10年)之比大体是5:7,近10年来橡胶林地扩展迅速。(2)1980.2010年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林地已由最初的7.05万hm2增加到60.14万hm2,扩展近9倍,橡胶林地扩张显著。橡胶林地已呈现由集中至分散、由边境向国外,“以景洪为中心、北上南进、西拓东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域扩展特征。(3)中老缅交界地区橡胶种植受地形因素制约,橡胶林地4/5以上集中在600~1000m适宜区间,很少超过1200m;近2/3集中分布在8°-25°的坡地,极少或很少分布在超过35°的急陡坡;主要分布在南坡和东坡,北坡和西坡相对较少,橡胶种植强度也呈现相同规律。(41橡胶林地国别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境内橡胶林地在向高海拔、陡坡地扩展,老缅境内具有较大地形适宜空间,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跨境发展。(5)中老缅交界地区的橡胶种植必将由中国向老挝和缅甸跨境发展,老挝和缅甸境内,特别是近中国边境地区的橡胶林地持续扩张已是不可避免。
刘晓娜封志明姜鲁光李鹏廖谌婳杨艳昭游珍
关键词:地形因子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研究—基于湘潭市农户问卷调查及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调研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中国农产品禁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导致农户可能出现的损失问题,需要研究从国家层面制定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以维护农户受损的利益。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省湘潭市400户农户开展了实地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议,调研了种植结构调整试点的实施情况。从调查数据以及调研信息分析的结果来看,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生态补偿不同的是,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及补偿方案的制定涉及的内容更多,也更加复杂,其影响因素包括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资金来源等,需要重新界定和解读,并根据实际的农业生产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与种植结构调整相配套的耕地治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及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形成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予以保障和支持。
刘扬李颖明姜鲁光周金芝
鄱阳湖天然湖面遥感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以1989—2010年鄱阳湖100期(景)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两种主要的水体提取方法,利用水体指数法提取了天然湖体水面面积,揭示了不同水位下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的空间扩展过程与特征,建立了汛期与非汛期水面-水位关系模型并确定了相应代表性水位站。结果表明:①在鄱阳湖,水体指数法水体提取精度优于谱间关系法;②受地形影响,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天然水面的空间扩展特征大致呈"菱形"沿湖岸以顺时针方向(即:北→东→南→西→北)推进;③水位为6~15 m时,鄱阳湖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呈线性变化,水面变化显著;而在水位介于15~22 m时,天然湖体水面随水位变化则呈对数变化。基于水面-水位关系模型,确定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星子站、都昌站与吴城站;而非汛期代表性水位站为棠荫站。
李鹏封志明姜鲁光刘影胡久伟朱建平
关键词:LANDSAT圩堤鄱阳湖
一种荒漠化草地生态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荒漠化草地生态监测装置,包括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底板,底板上转动连接有若干移动轮,底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移动轮传动连接,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外壳,第一电机位于外壳内,外壳上设置有固定机构...
姜鲁光
基于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的高铁新城研究被引量:18
2016年
论文基于改进后的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系数和城市紧凑度,利用49个高铁城市2004、2013年城市人口和城区面积等数据,对中心城市的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高铁新城和母城的空间位置关系选取4个案例城市进行新城建设与规划的适宜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铁新城中心城市的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较弱,以土地快速扩张为主,占65.31%,相应地人口与城市用地分别占55.01%、58.13%;其次是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为13个,相应地拥有39.75%的人口和33.57%的城市建设用地。2)在高铁战略下新建的案例高铁新城主要分为"飞地式"、"城市副中心式"和"双城式"3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下的新城模式对城市发展及人地关系的影响有所不同。未处理好新城与母城的空间形态、内部结构、土地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导致新城的建设/规划大多不合理,从而陷入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和盲目扩张的困境。
肖池伟刘影李鹏姜鲁光
关键词:人口增长
一种城市绿地降温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绿地降温的监测系统及方法,装置包括:测温装置、对照装置、传输装置和数据分析装置;测温装置,设置在研究区的待观测点处,用于采集待观测点处的第一空气温度数据;对照装置,设置在研究区的外围区域,用于采集外围...
姜鲁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