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令韶

作品数:25 被引量:41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植物
  • 4篇群落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区植物
  • 3篇学成
  • 3篇优势植物
  • 3篇油蒿
  • 3篇生态学特性
  • 3篇生物生态学
  • 3篇生物生态学特...
  • 3篇化学成分
  • 2篇找矿
  • 2篇植被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沙地
  • 2篇排序
  • 2篇毛乌素沙地
  • 2篇聚类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地质矿产部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25篇孔令韶
  • 13篇马茂华
  • 4篇郭柯
  • 3篇任天祥
  • 3篇于凤兰
  • 3篇林舜华
  • 2篇黄银晓
  • 2篇姚依群
  • 2篇王其兵
  • 2篇李渤生
  • 2篇高平
  • 1篇高雷明
  • 1篇孔牧
  • 1篇杨少平
  • 1篇钟骏平
  • 1篇王美林
  • 1篇张华
  • 1篇孙世洲
  • 1篇肖明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5篇Acta B...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中国草地
  • 2篇国外地质勘探...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植物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6
  • 8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8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由内蒙毛乌素沙地采集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新鲜茎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淡黄色挥发油,含量0.43%。挥发油经GC-MS-DS联用分析,并根据气相色谱定量,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顺式罗勒烯,茵陈炔及橙花叔醇。其中茵陈炔和茵陈二炔酮在蒿属植物中属不常见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研究,将为探讨油蒿群落的化学生态学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于凤兰马茂华孔令韶
关键词:油蒿挥发油化学成分
内蒙阿拉善地区植物与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8
1996年
内蒙阿拉善地区植物、土壤的元素背景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53种植物的9种元素(Zn、Cu、Ni、Pb、Cd、Co、Cr、V、Mn)背景含量有很大差异.不同生活型植物背景值也各异,总的规律为:Mn>Zn>V>Cu>Ni>Cr>Pb>Co>Cd;同种植物的元素含量在不同群落中有明显差别,但都在同一个数量级.土壤9种元素的背景含量均以Mn含量最高,其次为Zn和V,Cd的含量最低;不同上类各剖面各种元素的垂直分布规律为底层或表层的元素含量高于中间各层.土壤元素背景值都高于植物背景值,前者一般为后者的2~20倍.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系数以Cd最大,Cr最小.土壤元素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因土类不同而异:沙土的有机质含量最低,只有Zn含量与有机质相关性显著;而盐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有Co、Cd、Mn、Ni、Cr、Zn6种元素含量与之显著相关.
黄银晓林舜华孔令韶韩荣庄姚依群高雷明
关键词:植物土壤元素背景值
植物体内元素吸收积累初步研究被引量:19
1999年
利用较新的思路,对植物吸收、积累元素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吸收、积累方式不同,对营养元素植物是主动吸收并积累在生长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对有毒元素和过量营养元素是被动吸收并积累在对其生长影响最小的部位。而且,植物普遍存在抗元素浓集的“生理─生物化学障”,它主要存在于根部。最终建立了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积累模式。
孔牧任天祥孔令韶马茂华
关键词:植物铅锌矿床
内蒙孟恩套力盖银、铅、锌矿区植物群落和主要植物元素含量特征被引量:4
1991年
在矿化带上,植物群落中灯心草蚤缀(Arenaria juncea)密集生长,表明与铅、锌矿化有密切关系。34种植物(或植物部分)7种元素含量特征:含量水平铁>锰>锌>铅>铜>镍>钴;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的铅、锌含量变化范围大于种间的铅、锌含量变化范围;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的钻、镍含量差异最小。例如,灯心草蚤缀的铅、锌含量最高,分别为1145ppm和3087ppm;不同地点的黄榆(Ulmus macrocarpa)枝、叶,灯心草蚤缀、萎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的铅含量相差10倍多。植物和土壤之间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黄榆枝、叶,山杏(Prungs sibirica)枝,盐蒿(Artemisia halodendron)地上部分的铅、锌含量与土壤中的铅、锌等相关系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水平(|r|≤α0.05,或≤α0.01)。黄榆枝等的铅、锌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有密切关系。此外,本文还进行了矿化带上与非矿化带上植物中元素之间的主成分分析。
孔令韶高平任天祥洪海军
关键词:植物群落
新疆呼图壁绿洲荒漠草地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含量和季节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1995年
对新疆呼图壁荒漠草地35种植物不同部位16种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部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嫩枝叶中具有极高的Na含量,大多数植物的多数元素含量老枝中最低,多数植物根中Fe、Al、Mn、Cu、Zn的含量较高,各部位元素含量差异最大的是Na,差异最小的是Ca。不同植物种和不同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有差异,在多数情况下,6月初的含量高于8月底,6月底~8月初生长旺季元素含量较低。
孔令韶马茂华
关键词:荒漠草地
俄罗斯的勘查生物地球化学——赴俄罗斯考察见闻被引量:19
1993年
应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利亚特科研中心的邀请,由任天祥、孔令韶、李立、张华等同志组成的地矿部和中科院勘查生物地球化学考察团于1992年9月18日—29日对俄罗斯最著名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心——布利亚特地质研究所进行了访问,目的是考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前苏联生物地球化学的工作方法、采样技术、独创的生物地球化学障理论及其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该研究所的生物地球化学工作由世界和前苏联最著名的生物地球化学家、生物地球化学障理论创建人柯瓦列夫斯基教授主持,这次考察除详细了解俄罗斯勘查生物地球化学现状、无障生物地球化学填图,采样方法及其找矿效果外,还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参观了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发现的银铅矿床和铂族元素矿床。
任天祥李立张华孔令韶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勘探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的化感作用研究被引量:90
1999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ordosica)化感作用研究,发现油蒿茎叶的水浸提液对几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幼苗长和根长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步增加;用油蒿茎叶水浸提液进行盆栽试验,受体植物的出苗率、苗高、根长和干物重也受到抑制,苗的形态也与对照有较明显的差异;在不同有机溶剂的水浸提液的萃取液中,乙酸乙酯萃取液对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幼苗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形态差异明显;进一步对乙酸乙酯萃取液不同组分的生物试验表明,在洗脱出的3个组分中,其中的一个组分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化学定性反应鉴定,此组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由此表明,油蒿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马茂华于凤兰孔令韶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油蒿化感作用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地区优势植物K、Na、Ca、Mg、S的含量特征和数量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地区草地25 种植物中的K、Na、Ca、Mg、S在含量水平上Na> S> K>Mg> Ca。不同植物种类Na、S含量差异较大,如盐节木(Halocnem um strobilaceum )、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等Na、S含量分别达100000 ppm 和30000 ppm 以上,而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獐茅草(Aeluropuslittoralis)Na、S含量分别在30000 ppm 和4000 ppm 以下;种间变异系数Na、S分别为95.10% 、63.16% ,K 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为34.42%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点Na、K、Ca、S含量的变化,小于种间的变化;部分植物Mg 含量的变化种内大于种间。相关分析表明,植物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在7 种植物物中,仅白刺(Nitraria sibirica)与土壤Na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水平;植物中5 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Na、Ca 之间呈比较显著负相关水平,Na、S之间呈比较显著正相关水平。用植物中5 个元素的含量,对25 种植物进行TWINSPAN 分类和DCA 排序,结果显示出盐节木、囊果碱蓬、盐爪爪(Ka?
孔令韶马茂华潘代远
关键词:草地植物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琵琶柴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1
1998年
琵琶柴(Reaumuriasoongorica)为半灌木,株丛高平均为24.3cm,冠幅和高与地上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为0.921,在0.001水平上相关。主根随株龄的增加不断胀裂,下端逐渐枯萎、腐烂。侧根发达,几乎与地面平行伸展,长达1~2m,有的在2m以上。本区记载有9个琵琶柴群丛,群落种类组成贫乏,分布稀疏,结构简单;总覆盖度一般为10%~15%,有的达到30%;生物量低。植株不同部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叶中的K、Na、Ca、Mg含量较高,老枝中的Fe、Al含量较高,而Cu、Zn在根中含量最高;不同地点的琵琶柴叶中Ba的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109.78%。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P、S、K呈下降趋势;Na、Ca、Mg的季节变化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琵琶柴叶中全盐量平均为27.91%,具有较高的Cl-和SO2-4含量;脯氨酸含量高达0.32%;pH值为6.04~7.09。琵琶柴群落广泛分布于绿洲外缘的盐渍土和盐化灰漠土上,对荒漠的生态保护,防风固沙,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马茂华孔令韶
关键词:生物生态学特性
新疆呼图壁绿洲外缘的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及其群落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被引量:9
1995年
盐节木株丛矮小,高约20-40cm;5月底至8月底净生长高度约3cm。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土壤由表层往下水分含量急增、多数情况下盐分逐步降低的20-40cm的土层内,几乎与地表平行伸展,有的长达3m以上。盐节木群落为多汁盐柴类半灌木荒漠中的一个群系。本区记载有8个群丛,分布在地下水位1.0-1.7m、表土层含盐量为4%-8%的盐土上。种类组成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总覆盖度30%-50%,生物量1000-2000kg/hm ̄2。群落中盐节木、有叶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具有很高的Na、S含量,分别在50000mg/kg、10000mg/kg以上;Na/K、Na/Ca、S/P比值为8.5-26.0,其它植物为1左右;植物中的Ca/Mg比值为1.0-1.6。盐节木6种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Na呈增高趋势;其变化曲线与Ca、Mg相反;Na、S曲线相似。盐节木水提取液中具有高的Cl ̄-、含量,pH为6.66-6.84。盐节木群落广泛分布在绿洲外缘的盐碱地上。在盐碱地改良、防止风沙、保护绿洲、牲畜冬春放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意义。
孔令韶马茂华
关键词:生物生态学特性群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