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汶川地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症状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PTSD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的群众,进行DSM-Ⅳ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结果:完成调查的289人中,PTSD筛查阳性率为11.4%。抑郁症状阳性率为23.4%,8.7%报告有自杀观念。灾后6个月PTSD发生率为11.4%,PTSD组反复更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SCL-90总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及其他因子分、SDS总分和标准分、SAS总分和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地震后PTSD的发生率是11.4%(6个月)。PTSD患者无法摆脱精神创伤的痛苦记忆,PTS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 孙丽艳李笑富白鹰李建强王涛肖成明蒲劲梅邹兴贵李俊勇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 比较分析F波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通过与定量感觉检查(QST)和神经传导检查(NCS)的对比分析,评价F波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电生理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DPN症状的糖尿病患者314例,按糖尿病病程分为≤3年组、4~6年组、7~9年组、〉9年组.检测QST、NCS、F波,统计分析各组检测异常率.结果 在病程早期(≤3年组、4~6年组),QST异常率[76.54%(62/81)、91.67%(88/96)]〉F波异常率[(48.15%(39/81)、64.58%(62/96)]〉NCS异常率[(32.10%(26/81)、47.92%(46/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超过6年(7~9年组、〉9年组),三种方法异常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ST异常率:4~6年组异常率[(91.67%(88/96)]高于≤3年组[(76.54%(62/81)],7~9年组及〉9年组QST异常率反而略有下降;NCS异常率:NCS异常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相邻病程之间增幅明显;F波异常率:F波异常率随病程增加而增加,在4~6年组增幅明显,之后增幅减缓.在≤3年组和4~6年组,增加单纯F波异常的患者人数,可将NCS+F波异常率分别由30.86%(25/81)、44.79%(43/96)提升至46.91% (38/81)、61.46%(59/96),7~9年组及〉9年组NCS+F波异常率分别由69.44%(50/72)、84.61% (55/65)提升至72.22%(52/72)、86.15%(56/65).结论 早期(病程≤6年)糖尿病患者F波检出率虽不及QST,但仍具备有较高水平;F波检出率与病程正相关性较好,反映病情相对客观可靠;早期评估DPN,增加F波检测可在NCS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 孙庆权赵蒙殷宏宇王为王丹刘京松李雪何伟孙丽艳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F波定量感觉检查神经传导检查
-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误诊2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2例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特发性癫痫8例,误诊为儿童失神癫痫、特发性癫痫4例,误诊为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误诊为多动症2例,误诊为局灶性癫痫1例,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误诊为局灶性起源的阵挛性发作1例,误诊为热性惊厥1例,误诊为月经期癫痫1例,误诊为反射性发作1例。诊断为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后,停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予丙戊酸钠或(和)左乙拉西坦口服,8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例发作时间减少,5例3个月无发作,3例6个月无发作,2例已连续1年无发作。结论理解和掌握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的特点可以避免和减少误诊。
- 孙丽艳邹飒枫黄颜孙鹤阳臧福才王冰
- 关键词:青少年误诊
- 汶川地震后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在极重受灾乡镇、重受灾乡镇、一般受灾乡镇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应用PCL-C调查表进行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测定PTSD总的发生率,对比不同受灾乡镇影响因素。结果:完成调查共563名20~70岁女性人群中,PTSD总的发生率是19.54%,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26.94%,18.85%,15.79%,均高于一般人群。影响因素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这几种因素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震后6个月女性受灾群众PTSD发生率较高,重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 孙丽艳李笑富唐伟李建强王涛肖成明蒲劲梅邹兴贵李俊勇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汶川地震
- 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皮肤交感反应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变化.方法 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56例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血栓形成组)双侧手心、手背及足心、足背四个部位的SSR.结果 对照组全部可以引出SSR波形,而脑血栓形成组在224条被检肢体中有21条肢体未能引出SSR波形,占9.4%,脑血栓形成组SSR异常肢体数为80条,异常率为35.7%,脑血栓形成组的SSR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脑血栓形成3d至2个月SSR即有明显的异常.结论 SSR是诊断60岁及以下脑血栓形成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敏感方法.
- 孙丽艳韩毅王卓尔赵婷
-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交感反应
- 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62例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抗血小板、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3次/d,每次1.52g(4粒),1个疗程为4周,共3个疗程。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以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作为疗效评定。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症状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HDS、MMSE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通心络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智能减退临床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少。
- 孙丽艳唐伟王怡李玮商园艾华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通心络胶囊
- 老年性癫痫的药物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老年人癫痫是指55-65岁或以后发病的类型,一般来讲是指65岁或以后发病的类型,这个名词不能区分老年期首次发作癫痫和致痫疾病延续至老年期这两种情况,因此把老年期首发者称做老年性癫痫(epilepsy in the elderly),
- 孙丽艳王怡臧福才王丹黄颜孙鹤阳
- 关键词:老年性癫痫药物治疗
- 影响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变化的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DPN患者159例,根据HbA_1c水平分为HbA_1c≤7%组,HbA_1 c>7%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病组和无高血压病组。检测患者的FPG、HbA_1 c,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胫神经的F波最短潜伏期(Fmin),F波最长潜伏期(Fmax),F波平均潜伏期(F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并进行比较。结果159例DPN患者的FPG、HbA_1 c与Fmin、Fmax、Fmean均呈正相关(P<0.01)。与无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病组Fmin延长[(44.52±7.17)vs(46.90±6.49)ms,P<0.01]。与HbA_1 c≤7%组比较,HbA_1 c>7%组Fmin延长[(44.10±5.12)vs(46.82±7.15)ms,P<0.05],Fmax延长[(50.68土5.46)vs(55.09±6.19)ms,P<0.01],Fmean延长[(46.92±5.33)vs(50.96±5.58)ms,P<0.01]。结论高血糖状态及高血压合并症均可加剧DPN患者F波的异常改变。
- 孙丽艳赵蒙殷宏宇王为孙庆权王丹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F波影响因素
- 两种降糖方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F波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F波的参数分析单纯口服降糖治疗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21例,男51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22±9.03)岁;平均病程(115.21±84.40)月。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口服治疗组(OHA组),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治疗组(MDSⅡ+OHA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HbA1c)水平不同分为HbA1c>8%组和HbA1c≤8%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胫神经的F波检测及神经传导检测,记录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OHA组比较,MDSⅡ+OHA组的HbA1c水平较低(P<0.05),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PG)水平无差别(P>0.05)。MDSⅡ+OHA组Fmin、Fmax、Fmean及SCV均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HbA1c>8%组比较,HbA1c≤8%组的Fmin、Fmax、Fmean、S-LAT均缩短(P<0.05),S-MAP、SCV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相比,间断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能更好的延缓DPN患者周围神经的损害;有效的控制血糖可能更好的减轻糖尿病的周围神经损害;F波可能更早地反映DPN的神经损伤,F波的参数反映DPN损伤可能较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更敏感。
- 孙丽艳赵蒙殷宏宇王为孙庆权王丹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降糖治疗F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