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冠青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代谢
  • 3篇再喂养综合征
  • 3篇细胞
  • 2篇低磷血症
  • 2篇血症
  • 2篇胰腺
  • 2篇应激反应
  • 2篇营养支持
  • 2篇愈合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脂肪
  • 2篇脂肪代谢
  • 2篇烧伤
  • 2篇体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病理
  • 2篇成纤维细胞
  • 2篇创伤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中山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美国John...

作者

  • 14篇孙冠青
  • 7篇石汉平
  • 4篇李盛
  • 4篇管向东
  • 3篇杨婷
  • 2篇张赟建
  • 1篇李浩然
  • 1篇任政华
  • 1篇马磊
  • 1篇詹文华
  • 1篇胡永红
  • 1篇何裕隆
  • 1篇张玉晶
  • 1篇陈娟
  • 1篇陈娟
  • 1篇林焕新
  • 1篇管迅行
  • 1篇祝芳
  • 1篇陈创奇
  • 1篇黄晓波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癌症
  • 1篇新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2011广州...
  • 1篇2013广州...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激素对烧伤血清处理后IEC-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雌激素和雄激素对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的血清处理大鼠源性IEC-6细胞,构建烧伤后小肠上皮的体外细胞模型。观察己烯雌酚或睾酮处理后的细胞增殖速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比率(DAPI染色法检测)、生长曲线(细胞分析仪检测)及Claudin-1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烧伤血清可促进IEC-6细胞增殖(0.777vs0.415,P<0.001),促细胞凋亡(10.5%vs1.59%,P<0.001)和Claudin-1表达,减少IEC-6细胞总数。己烯雌酚和睾酮可同时抑制烧伤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己烯雌酚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指数(12.3%vs14.6%;P<0.001)和凋亡比率(1.04%vs2.33%,P<0.005)均低于睾酮处理后的细胞。结论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速度超过了增殖速度,己烯雌酚和睾酮可同时抑制烧伤后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其中己烯雌酚的作用较睾酮更明显。
孙冠青任政华霍泽仁杨婷李盛石汉平管向东
关键词:烧伤己烯雌酚睾酮小肠上皮细胞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抗凝技术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医学领域常用的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由于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技术已成为脓毒症患者CRRT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抗凝技术能延缓或减少管路和(或)滤器的凝血,延长其寿命,提高CRRT治疗效率,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的CRRT抗凝药物包括肝素、抗凝酶、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类似物、Ⅱ因子拮抗剂、萘莫斯他、枸橼酸钠及抗血小板药物。CRRT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在抗凝禁忌的情况下,可用肝素盐水浸泡、前稀释及选择高亲水性滤器等方法减少管路和(或)滤器凝血。
管向东孙冠青陈娟
关键词: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
重视再喂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6
2009年
再喂养综合征是营养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根据饥饿和营养治疗期间机体的代谢特点,对再喂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方法及预后进行了介绍,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
石汉平孙冠青
关键词:再喂养综合征肠内营养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镁血症
创口愈合性别差异的体外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性别和性激素可以影响创口的愈合。我们通过体外实验,检测在没有性激素作用的情况下,性别对于愈合有无影响。 材料和方法:取3周大的雌性和雄性SD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法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成...
孙冠青
关键词:创口愈合性别差异性激素体外实验成纤维细胞
文献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报告及国内文献资料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疗现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例SPTP和国内报道的397例SPTP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91.36%的SPTP发生于女性,平均年龄26.76岁,40.99%的患者无主观症状;术前CT在判断肿瘤性质、位置方面较B超准确,肿瘤分布于胰头颈与胰体尾的比例大致相当;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3.71%患者术后发生胰瘘;95.40%的患者在一次或二次手术后可获得平均23.5月无病生存,肿瘤进展率5.02%。病理检查是SPTP的确诊方法,免疫组化特征是Vim,AAT,AACT阳性,而Ins,Glu,CEA阴性。此外,笔者收治的62.50%病例合并HBcAb阳性。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术前主要靠CT诊断,术后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手术是主要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受性别、手术方式、肿瘤包膜完整性等因素影响。
孙冠青陈创奇姚嘉茵石汉平何裕隆詹文华
关键词: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
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和生存预后因素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早期乳腺癌进行辅助放射治疗的指征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这部分患者根治术后的局部/区域复发以及生存的危险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标准或改良根治手术的217例乳腺癌病例的资料,原发肿瘤病理分期pT1期71例,pT2期146例,其中202例接受辅助化疗,51例接受辅助放疗,116例接受术后内分泌治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9个月,全组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2%、81.8%和90.2%。44例出现肿瘤复发,其中21例局部/区域复发。生存分析表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局部/区域控制的患者(61.9%vs93.6%,P<0.0001),患者年龄≤35岁、原发肿瘤pT2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30%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根据这3项预后影响因素设立评分系统,发现不同分值病例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2)。在辅助化疗≥5疗程的159例患者中,接受辅助放疗的35例患者的各项生存率指标均优于未作放射治疗的患者。结论:对于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pT2期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30%提示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较高,应考虑辅助放疗。
张玉晶孙冠青陈娟陈静黄晓波林焕新胡永红刘孟忠杨名添管迅行
关键词:辅助放射治疗预后因素
重症胰腺炎的多脏器功能支持与替代治疗被引量:18
2011年
1 重症胰腺炎并发脏器功能不全的机制 重症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类型.急性胰腺炎发展成为重症胰腺炎,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和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胰酶大量进入血液,失控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前炎症因子释放.
管向东孙冠青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脏器功能不全毛细血管渗漏前炎症因子
创伤应激后的脂肪代谢被引量:1
2009年
创伤后脂肪代谢的特点是消化吸收障碍、肝脏摄取减少、脂肪动员、肝脏输出、肝外组织摄取、脂肪氧化产能、甘油三酯水解-再酯化循环增加等,这些变化机制与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有关,使脂肪取代葡萄糖成为主要能源物质。补充葡萄糖可以抑制脂肪氧化但不能抑制脂肪水解和再酯化,补充长链脂肪乳能预防必需脂肪酸缺乏,补充胆固醇能促进脂肪乳吸收和利用。通过干预脂肪代谢,有望改善创伤的预后。
孙冠青杨婷管向东石汉平
关键词:创伤甘油三酯营养支持
应激脂肪代谢
创伤、大手术、感染等应激发生之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均经历显著变化。临床上住院病人普遍存在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负氮平衡、体脂动员、抵抗力下降、创口愈合延迟等。近年来,应激后机体代谢的改变已成...
杨婷孙冠青马磊石汉平
关键词:应激反应脂肪代谢营养支持
文献传递
不同糖浓度对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不同糖浓度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模型,观察不同糖浓度的培养液下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对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合成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当培养液糖浓度低于40mmol/L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未发现受到太多抑制,随着糖浓度的升高,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随之抑制(P〈0.01);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量与糖浓度无明显相关(P〉0.05)。随着糖浓度的升高,成纤维细胞产生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量增加。结论应激状态下,当培养液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25—40mmol/L),并不影响创面的愈合,当高于这个范围,创面的愈合将得到抑制。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量与糖浓度无直接关系;当糖浓度升高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发生率随之升高。
李盛石汉平孙冠青孟锐
关键词:创伤愈合成纤维细胞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