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景鹏

作品数:4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小说
  • 11篇叙事
  • 9篇文学
  • 7篇叙事学
  • 7篇散文
  • 7篇乌托邦
  • 7篇格非小说
  • 4篇乌托邦叙事
  • 3篇文体
  • 3篇现代散文
  • 3篇反乌托邦
  • 2篇叙述学
  • 2篇焰火
  • 2篇中国现代散文
  • 2篇人性
  • 2篇山河
  • 2篇审视
  • 2篇受虐
  • 2篇抒情
  • 2篇文化

机构

  • 4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40篇孙景鹏

传媒

  • 3篇伊犁师范学院...
  • 2篇语文建设
  • 2篇东吴学术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写作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金《小狗包弟》叙事上的成就与不足被引量:1
2019年
巴金的散文真实自然、质朴无华,技巧已经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小狗包弟》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该文在叙述顺序上运用了顺叙、插叙等,特别是散文中并不常用的"预叙"艺术;在叙事结构上运用了对比结构、互文结构、双线结构等,尤其是小说中常用的"复调"艺术。这些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加大了作品的叙事张力,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使文章的艺术手法显得丰富多样,使之成为巴金为数不多的经典散文之一。尽管该文在叙事结构、叙述层次等方面略有不足,造成了遗珠之憾,但瑕不掩瑜,其仍不失为巴金最好的、可以传至后世的散文佳作之一。
孙景鹏
关键词:《小狗包弟》叙事艺术叙事学叙事理论
论格非小说的乌托邦叙事
“乌托邦”本身就包含了两种意思,一重意思是人们理想中的美好家园。基于这一层面的认识,格非在书写《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前三章时,采用了“乌托邦叙事”。当然,格非在继承中国理想主义者和西方思想家乌托邦想象的基础上又有所发...
孙景鹏
关键词:乌托邦反乌托邦叙事交融
文献传递
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学的探索性建构
“叙述”是语言艺术掌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学是专门探讨中国现代散文“叙述”问题的一门尚未成形、有待建构的学问。本文的写作初衷就是试图建构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学。为此,笔者在通读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作品的基础上,综...
孙景鹏
关键词:现代散文叙述学
论《血染的芳草》的成长主题被引量:1
2014年
崔复生的红色长篇小说《血染的芳草》是一部典型的成长主题小说。作者在小说中生动地描写了莲莲、马嫂、珠珠、满满等一大批女性形象,着力表现了莲莲不断感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主人公莲莲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弱女子成长为一名革命英雄的变化过程,形成了小说文本自足的精神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不仅有革命女性在苦难中的精神成长史,而且也歌颂了民间社会的生之力,同时也折射了一个民族在血与火的淬砺中所迸发出来的韧性与活力。
孙景鹏
关键词:成长主题民族精神
从《隐身衣》看格非小说乌托邦叙事的回归被引量:2
2017年
格非小说《隐身衣》发表于"江南三部曲"(1)之后,若从小说类型、主要人物、故事地点等方面看,二者显然不属于同一个系列,但细读文本,便可发现:格非在《隐身衣》中既承续了《春尽江南》的反乌托邦叙事,又通过探索,找到了"音乐乌托邦",回归了乌托邦叙事。这一"回归",既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又是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不仅实现了从"社会乌托邦"到"精神乌托邦"的"螺旋式"发展,而且实现了乌托邦思想与反乌托邦思想的深度交融。通过乌托邦叙事的回归,格非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乌托邦思想史",一部生动形象的中国"乌托邦探索史",一部气势宏伟的中国人的"乌托邦史诗"。
孙景鹏
关键词:乌托邦叙事
杨绛散文的叙述艺术——以《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为考察对象
2025年
杨绛暮年写下的三部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以回忆的形式,追寻人生过往,表达人生哲理。从“叙述角度”“叙述方式”和“叙述空间”入手,结合杨绛不同时期的现实经历和人生体验,可以较好地管窥杨绛散文的叙述艺术。从“叙述角度”看,杨绛的散文主要运用第一人称叙述,偶尔使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不同叙述角度的选择,体现了杨绛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认知。从“叙述方式”看,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在杨绛的散文中相互组合,表现出作者对不同人事的情感态度。从“叙述空间”看,“梦境空间”和“干校空间”是杨绛散文中十分重要的叙述空间,其空间建构与现实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内在意蕴。
唐龙孙景鹏
关键词:现代散文叙述艺术
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中的散文书写
2021年
对于台湾文学史中的"散文书写",海峡两岸的台湾文学史在编著架构、书写比例、书写对象、作品选取、书写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在充分阅读海峡两岸诸多台湾文学史的基础上,分别选取两岸各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史著,针对"散文书写"部分,从以上五个方面展开对比,深入分析,不仅从中管窥出各自"书写"背后的诸多问题,而且呈现了两岸"书写"的异同之处,探讨了两岸"书写"的互补互鉴意义,以期对今后编写台湾文学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孙景鹏
关键词:散文台湾文学史文学史写作
现代散文分类论析被引量:2
2020年
关于散文的分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甚至提出要"弃‘类’成‘体’"。本文以中西方的散文学理、散文史实辩驳"弃‘类’成‘体’"的提法,梳理和评析现代散文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十二种分类法,对较为简明、相对可行的"三分法"作些辨正和阐发,为"分类辨体"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理据。
孙景鹏
关键词:散文理论文类文体
挣扎与拯救——论《白日焰火》中复杂人性的艺术魅力
2015年
一部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往往能向读者展现出复杂的人性。《白日焰火》不是简单的犯罪片,而是一部表现复杂人性的情感片。情感片就意味着观众要从细微之处去感受事件主人公之间不同的、复杂的情感。仔细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全面体会主要人物的挣扎与拯救,深切感受主人公的丰富情感,便可以洞悉影片中吴志贞、张自力、梁志军等主要人物挣扎之痛苦、拯救之艰难、人性之复杂。最终,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挣扎与拯救,向受众展现了复杂人性的艺术魅力。
孙景鹏
关键词:挣扎拯救复杂人性艺术魅力
嬗变与传承:从记叙文到纪录片
2019年
纪录片与记叙文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记叙文到纪录片,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嬗变。相对于记叙文,在艺术形式、艺术载体、艺术要素、艺术效果等方面,纪录片均产生了诸多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使其无可替代。但在“变”的同时,纪录片也传承了记叙文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艺术特点、艺术功能等,保证了它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嬗变”与“传承”成就了纪录片这一重要的艺术类型,但纪录片的巅峰还未到来。今后的纪录片,要注意坚守真实性的底线、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并在此基础上,朝着“真而美”的方向,继续传承,不断嬗变,在传承中嬗变,在嬗变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孙景鹏
关键词:纪录片记叙文电影影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