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然

作品数:84 被引量:578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骨折
  • 44篇流行病
  • 44篇流行病学
  • 23篇年龄
  • 23篇关节
  • 22篇韧带
  • 22篇流行病学研究
  • 21篇性别
  • 21篇年龄分布
  • 19篇性别分布
  • 19篇成人
  • 17篇交叉韧带
  • 16篇流行病学分析
  • 13篇成年人
  • 11篇前交叉韧带
  • 11篇膝关节
  • 11篇股骨
  • 8篇韧带重建
  • 8篇胫骨
  • 8篇关节镜

机构

  • 8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 3篇宁夏自治区人...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唐山市第二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沧州市中西医...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4篇孙然
  • 50篇张英泽
  • 45篇陈伟
  • 44篇赵海涛
  • 43篇孙涛
  • 40篇殷兵
  • 39篇刘磊
  • 38篇刘松
  • 38篇孙家元
  • 37篇王海立
  • 36篇杨宗酉
  • 32篇程家祥
  • 32篇李彦森
  • 32篇陈百成
  • 29篇张如云
  • 20篇刘勃
  • 17篇王晓峰
  • 17篇王娟
  • 10篇王飞
  • 8篇邵德成

传媒

  • 39篇中华创伤骨科...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7篇2015
  • 22篇2014
  • 8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关节镜下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3度损伤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6岁。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单隧道技术重建PCL。术前屈膝活动度(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8例患者后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及Tenger评分、KT-1000测量,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抽屉试验术前均为3度,术后为(1.2±0.4)度。术前Lysholm评分(50.7±7.1)分,术后为(93.1±2.9)分。术前Tegner评分(1.2±0.7)分,术后为(6.1±0.7)分。术前胫骨后移(11.8±1.6)mm,术后为(2.6±1.2)mm。KT-1000测量术后健患侧对比平均(2.3±1.3)mm,其中<3mm者14例,>5mm2例。术后屈膝活动度(117.2±2.8)°,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PCL的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的恢复关节功能。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闫昌葆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
膝关节多发骨折AO分型构成特点及与临床治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多发骨折患者影像学观察,分析该类骨折AO分型构成特点,探讨AO分型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统计2003~2007年间膝关节多发骨折患者的发病例数,并且按年龄段、发病年份、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例患者术前X线片进行AO/OTA分型,记录接受手术情况,术后1年进行Lyshlom评分,拍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共统计膝关节多发骨折167例,占下肢多发骨折的23.69%,其中由交通伤导致占53.29%,30~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29.34%。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占44.3%,髌骨+股骨远端占31.1%,胫骨近端+髌骨占19.8%例,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髌骨占4.8%。股骨远端骨折A3型最多(25.4%),胫骨近端骨折B1型最多(21.7%),髌骨骨折C3型最多(31.2%)。[结论]膝关节多发骨折多由交通伤导致,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呈逐年升高趋势。以股骨远端合并胫骨近端骨折多见,骨折类型以关节外股骨髁上,胫骨平台合并干骺端和涉及关节面髌骨横行骨折为主,骨折程度主要以粉碎型为主。
孙然张英泽于昆仑赵海涛孙涛李宝俊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胫骨髌骨
滑膜炎颗粒治疗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3
2014年
背景:中成药治疗滑膜炎具有疗效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其中滑膜炎颗粒是代表药物之一。目的:评价滑膜炎颗粒治疗急炎、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湿热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量比例为1:1。试验组服用滑膜炎颗粒,对照组服用滑膜炎颗粒模拟剂。急性膝关节滑膜炎疗程2周,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疗程8周。观察指标包括膝关节肿胀情况、WOMAC量表膝关节疼痛、WOMAC量表膝关节运动功能、滑膜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常规安全性指标等。结果:1急性滑膜炎:试验组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率为54.29%,滑膜炎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5.76%,中医证侯总有效率84.85%,各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WOMAC量表膝关节疼痛评分下降值及WOMAC量表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2慢性滑膜炎:试验组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率为50.75%,滑膜炎综合疗效总有效率75.38%,中医证侯总有效率90.77%,各指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WOMAC量表膝关节疼痛积分下降值及WOMAC量表膝关节运动功能积分下降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滑膜炎颗粒能显著改善急、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促进关节积液吸收,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缓解中医证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安全可靠。
陈百成王飞孙然董江涛王晓峰陈竞清
关键词:滑膜炎颗粒滑膜炎中医药疗法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肩关节盂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肩关节盅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吲东部地区35所阪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肩关节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Ideberg分型等数据。将东部地pt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所厌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共收集347例肩火节盅骨折患者.男女比为2.69: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l~50岁和5l~60岁(19.60%);骨折根据ldeberg分型:Ⅰ型75例(21.61%),Ⅱ型152例(43.80%),Ⅲ型27例(7.78%),Ⅳ型20例(5.76%).Ⅴ型46例(13.26%),Ⅵ型27例(7.78%)。、A组228例,男女比为2.80:1,Ⅲ位年龄47岁;B组119例,舛女比为2.50:1.中他年龄44岁:两组患者男女比、中位年龄、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51~60岁和31~40岁,构成比分别为23.68%和21.85%;两组什折高发类型均为Ⅱ型,构成比分别为41.23%和48.74%.两组患者骨折hieberg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盂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l~60岁,高发类型为Ideberg Ⅱ型,男性多于女性。东部地区Ideberg Ⅴ型骨折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
刘磊杨宗酉杨宗酉孙然孙家元程晓东孙然陈伟张弢刘松程晓东张英泽
关键词:肩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2010年至2011年河北省多中心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河北省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地区差异. 方法 选择河北省3个地区的骨科医院,分别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A组)、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B组)、唐山市第二医院(C组),收集2010年1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诊治的所有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等数据,总结成人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比分析3组的数据. 结果 共收治2 825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50.50%,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3.85%,男女比为0.76∶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6岁(48.74%),高发骨折类型为GardenⅢ型(56.18%).A组、B组、C组成人股骨颈骨折分别为898例、602例、l 325例.3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66岁,分别占56.35%、49.83%、43.09%,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股骨颈骨折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比例均高于B组,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比例:B组<A组<C组,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高发骨折类型均为GardenⅢ型.A组移位骨折构成比(63.47%)低于B组(75.58%)和C组(7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河北省成人股骨颈骨折女性多于男性,老年患者多见,高发骨折类型为GardenⅢ型.股骨颈骨折占同期成人股骨近端骨折的比例石家庄地区最高,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比例唐山地区最高,老年患者构成比石家庄地区最高,3个地区性别构成无差异.
赵海涛陈伟王娟孙然孙涛殷兵王海立李彦森崔青部文茜刘松刘磊孙家元张如云杨宗酉程家祥朱燕宾张英泽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儿童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整理分析我院2003至2007年间诊治的骨盆骨折患儿影像及病历等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儿童骨盆骨折Torode和Zieg分型等项目,并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骨盆骨折患儿106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骨盆骨折高发年龄均为11~15岁,左侧损伤最多,双侧骨折最少.致伤原因以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主,骨折类型以Torode和Zieg分型中Ⅲ型损伤为多见.除骨盆骨折外,伴发其他肢体骨折19例;住院患儿中44.4%(16/36)伴有软组织、严重的脏器或血管等损伤.结论 采取措施减少行人机动车事故是预防儿童骨盆骨折的有效措施,对于伴发脏器、血管等损伤的患儿要早期积极处理;对于移位明显儿童骨盆骨折应行手术治疗.
陈伟张奇吕莉于昆仑朱炼赵海涛孙涛孙然李宝俊张英泽
关键词:骨盆骨折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锁骨骨折3516例,占全身骨折的2.78%(3516/126479),男女比为2.40:1。儿童(〈16岁)锁骨骨折949例(26.99%),成人锁骨骨折2567例(73.01%),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38%(2567/107648)。成人骨折高发类型为15一B型,占78.18%(2007/2567)。A、B组锁骨骨折分别为1404、2112例,分别占同期全身骨折的2.15%(1404/65267)、3.45%(2112/61212),男女比分别为2.73:1、2.21:1,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50岁、0~10岁。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成人锁骨骨折分别为1104、1463例。与A组相比,B组成人锁骨骨折占同期全身骨折的构成比由1.99%(1104/55423)升至2.80%(1463/52225),男女比由3.15:1下降至2.62:1,骨折高发类型15.B型比例由83.70%降至74.03%,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年期间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78%,而成人锁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38%。与前5年相比,后5年的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构成比上升,15。B型骨折患者的构成比降低,虽然男性患者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但成人锁骨骨折中男性仍多于女性。
杨宗酉杨延江郭家良孙家元刘磊陈伟陈霄殷兵王娟刘松张如云王海立刘勃张弛胡畔杜晨光邢恩增孙然赵海涛朱燕宾程家祥李彦森孙涛张晓琳张英泽
关键词:肩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单束单隧道与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孙然陈百成王飞王晓峰张晓阳董江涛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部多发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足部多发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足部多发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足部多发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共统计2 237例成人足部多发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足部骨折的16.04%(2 237/13 947),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2.08%(2 237/107 648).男1 717例,女520例,男女比为3.30: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6 ~45岁(24.32%),高发骨折类型为89-C型(89.58%).A组791例,男女比为3.74:1,平均年龄为(37.8±14.2)岁;B组1 446例,男女比为3.10:1,平均年龄为(40.4±14.4)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占同期成人足部骨折和全身骨折的比例升高,16 ~25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下降,46 ~65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升高,89-B型骨折患者构成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足部多发骨折男性多于女性,骨折高发年龄段为36 ~45岁,高发骨折类型为89-C型;与前5年比较,后5年患者平均年龄、占同期成人足部骨折和全身骨折的比例、89-B型骨折患者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
赵海涛陈伟殷兵孙然孙涛王海立李彦森刘松刘磊孙家元张如云杨宗酉程家祥朱燕宾张英泽
关键词:骨折流行病学成年人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收集7 742例成人踝关节损伤患者,男4 476例,女3 266例,男女比为1.37∶1;损伤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20.49%);44-A型损伤4 140例(53.47%),44-B型损伤2 215例(28.61%),44-C型损伤1 387例(17.92%).A组3 755例,男女比为1.39∶1;B组3 987例,男女比为1.36∶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5,P=0.643).A组患者平均年龄[(39.9±15.8)岁]小于B组[(41.9±16.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47,P=0.000).两组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和损伤AO分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踝关节损伤高发年龄段为21 ~30岁,平均年龄呈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损伤高发类型为44-A型、44-B型损伤有增多趋势.
刘磊孙家元杨宗酉陈伟赵海涛王海立殷兵刘勃刘松孙然孙涛张英泽
关键词:踝损伤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