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功能
  • 2篇心功能不全
  • 2篇心功能不全患...
  • 2篇皮素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功能不...
  • 2篇慢性心功能不...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素
  • 2篇内皮素浓度
  • 2篇服用
  • 1篇蛋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浆
  • 1篇血压
  • 1篇伊贝沙坦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孙立平
  • 4篇曹乾
  • 3篇张天毅
  • 2篇孙志军
  • 2篇马淑梅
  • 2篇贾晨红
  • 2篇李晓东
  • 1篇牛铁生
  • 1篇扬智勇
  • 1篇孙英贤
  • 1篇杨智勇
  • 1篇邹德玲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IGF-Ⅱ)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 I患者32例,冠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3例,正常对照30例。入院后24 h内均抽取静脉血7 m l,测定IGF-Ⅰ、IGF-Ⅱ、PAPP-A及C反应蛋白(CRP),常规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脂、血糖等,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 I时PAPP-A、IGF-Ⅰ、IGF-Ⅱ、CR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IGF-Ⅰ、IGF-Ⅱ在S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APP-A、CRP在SAP与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PAPP-A与IGF-Ⅰ、IGF-Ⅱ呈正相关,IGF-Ⅰ与IGF-Ⅱ呈正相关,PAPP-A、IGF-Ⅰ和IGF-Ⅱ与CRP均呈正相关,而与CK-MB、cTnI无相关性。结论AM I时PAPP-A、IGF-Ⅰ、IGF-Ⅱ与CRP参与了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与炎症反应途径密切相关。
李晓东贾晨红杨智勇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HF Ⅲ~Ⅳ级患者40例,在服用原来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ARB-缬沙坦80~160mg,从每日1~2次,服药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牛铁生邹德玲孙英贤
文献传递
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 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 T)、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 I)的变化及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IV ST、PW T、LVM和LVM I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伊贝沙坦、缬沙坦和氯沙坦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明显改善心室肥厚。
李晓东贾晨红扬智勇曹乾孙立平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ARB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2006年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ARB内皮素服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