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雅莉

作品数:27 被引量:39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糖尿
  • 17篇糖尿病
  • 14篇胰岛
  • 13篇胰岛素
  • 9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6篇血管
  • 5篇胰岛素抵抗
  • 5篇随访
  • 5篇随访研究
  • 5篇糖耐量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血糖
  • 4篇胰岛素强化
  • 4篇生活方式干预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基因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病患

机构

  • 18篇中日友好医院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大庆油田总医...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大庆市第一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27篇安雅莉
  • 15篇巩秋红
  • 14篇陈燕燕
  • 12篇李光伟
  • 8篇张波
  • 7篇王金平
  • 6篇杨文英
  • 5篇黎辉
  • 5篇回园敕
  • 5篇帅英
  • 5篇冯新星
  • 5篇沈晓霞
  • 4篇姜亚云
  • 4篇卜石
  • 4篇刘雪丽
  • 4篇王慧
  • 3篇赵芳
  • 3篇张丽红
  • 3篇李光伟
  • 3篇李光伟

传媒

  • 7篇中华内分泌代...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2006年内...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2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良性肥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1986年纳入大庆市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的糖耐量正常者519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630例,之后评估23年随访的长期临床结局。良性肥胖即超重肥胖而无代谢异常(定义为无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最终纳入682例受试者(糖耐量正常者350名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332例),根据基线状态分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211例)、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58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81例)、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109例)、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223例)。比较各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率。结果23年后随访,超重肥胖无代谢异常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病风险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相比无差异,但是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的2倍(24.1%、12.5/1000人年对10.9%、5.2/1000人年,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史的影响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风险比(HR)=2.42,95%CI 1.24~4.74,P=0.01]。超重肥胖伴高血压组、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组及超重肥胖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组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无代谢异常组,并依次递增(P<0.05)。结论良性肥胖人群长期心血管病风险和死亡与正常组无差异,但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肥胖合并其他代谢紊乱人群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病风险增加更甚。
李肖珏王金平何思垚沈晓霞王慧钱鑫冯新星王宣巩秋红安雅莉张波赵芳黎辉李光伟陈燕燕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
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糖尿病的长期影响——20年随访研究被引量:59
2008年
在《中华内科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创建一个新栏目的建议:将发表在国外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杂志上的优秀中国研究论文以中文给予重点介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使得该栏目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今年初召开的在京部分编委座谈会上,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达成共识:栏目名称确定为“海外发表论文选读”,对已在海外发表的文章以摘要形式介绍给读者,对该类文稿的审稿程序予以简化。我们希望这一栏目能受到读者欢迎,同时期望广大读者、作者关爱这一栏目,积极投稿或向我们推荐稿件。 本期我们介绍李光伟等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Lancet上的研究,这是我国学者在糖尿病相关领域对全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3个大型随机试验已经表明,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推迟或预防糖耐量减低进展为糖尿病。本研究则首次证明此种获益可持续很久。是受试者多年继续坚持了他们改善了的生活方式,抑或是6年的干预已经足以长久获益尚不清楚,但两者无不证明将这种研究结果转化为实践是正确的。该项研究虽然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但它显示了与以往药物干预研究同样的趋势,即延缓糖耐量减低进展为糖尿病可能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后果。该研究最为惊人之处是20年后对照组中有93%的受试者发生了糖尿病,尽管干预组80%最终也发生了糖尿病,但被推迟了3.6年。这些发现表明,一线内科医师尽早发现糖耐量减低者并在这一阶段给予强化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光伟张平王金平E.Gregg杨文英巩秋红黎辉李宏亮姜亚云安雅莉帅英张波张景玲T.ThompsonR.B.GerzoffG.Roglic胡英华P.H.Bennett
关键词:生活方式干预防糖尿病随访研究糖耐量减低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背景下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入选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阜外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的2型糖尿(T2DM)病患者47例(强化治疗组),对照组为同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降糖治疗的相同疾病背景的T2DM患者36例(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和胰岛功能,以及治疗后血糖缓解率和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显著下降,馒头餐试验各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C肽曲线下面积高于治疗前(P=0.02);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馒头餐试验120分钟血糖更低(P=0.002),C肽曲线下面积更高(P=0.03)。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达到停药标准者11例(23.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例(2.78%,P<0.001)。单药血糖达标者27例(57.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12例(33.3%,P=0.03)。出院后1年随访,强化治疗组停药率21.7%,其中10例患者达到长期缓解率(90.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1,P=0.001)。平均随访4年,两组停药率无统计学差异,强化治疗组单药率66.0%,仍高于常规治疗组(40.0%,P=0.02)。结论对合并心血管疾病、高糖状态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可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该治疗方式可快速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岛功能。部分患者可达长期血糖缓解,减轻了患者过多用药的负担。
李肖珏李晓玲巩秋红安雅莉张丽红回园敕沈晓霞冯新星王慧周姝含陈燕燕
关键词: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Β细胞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低减人群预防糖尿病的影响及推迟糖尿病发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大庆20年随访研究
目的: 对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参加者进行20年后的随访,比较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预防的长期影响,确定对糖尿病预防最有效的生活方式;分析推迟糖尿病发病时间对全因死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心脑血管事件和脑中风发生的影响,...
安雅莉
关键词: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文献传递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影响大庆糖尿病预防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57
2015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长期影响.方法 1986年入选大庆市519例糖耐量正常(NGT)者和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干预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通过问卷和系统病历查阅,跟踪调查随后23年间首次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状况.结果 IGT未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44.44%及20.00%),NGT组最低(29.59%及7.52%),IGT干预组居二者之间(37.84%及12.53%).多因素分析调整基线年龄、性别、BMI、血压、吸烟和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后,IGT未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NGT组的1.89和1.38倍(HR=1.89,95%CI1.11~3.22;HR =1.38,95%CI1.01~1.90).而IGT干预组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1.39,95%CI0.89 ~2.18及HR=1.25,95%CI0.98~1.59).结论 IGT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NGT人群.数年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
陈燕燕王金平安雅莉巩秋红何一凡张波黎辉帅瑛唐欣然姜亚云洪靖杨文英胡英华李光伟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高危人群六年内恢复正常血糖降低远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大庆糖尿病20年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年内恢复正常血糖对长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1986年大庆市577例糖耐量减低(IGT)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饮食、运动或饮食加运动组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观察早期糖耐量改善对该人群长期血糖演变的影响。结果干预结束后原IGT人群6年内转化为糖耐量正常(NGT)者2006年时41.38%仍可保持NGT状态,恶化为糖尿病者比例,转化为NGT者远低于仅维持IGT状态者(46.55%比75.25%)。干预组中转为NGT者长期随访中演变为糖尿病比例远低于仍然维持IGT者(43.71%比76.25%)。调整年龄、性别和基线血糖影响后,干预组维持1GT者较转化为NGT者发生糖尿病风险高(HR=1.81,95%CI 1.27~2.58,P=0.001)。而非干预组中仍维持IGT及恢复为NGT者其后14年恶化为糖尿病风险相似(71.43%比65.22%),调整上述影响因素后两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无明显差别(HR=1.03,95%CI 0.45~2.35,P=0.94)。结论IGT人群中早期逆转为NGT比仅仅维持IGT状态对预防糖尿病有益,然而这种预防糖尿病的长期获益仅见于干预组,提示只有经主动干预恢复正常才对糖尿病预防有长期的后效应。
沈晓霞王金平陈燕燕安雅莉巩秋红张波洪靖帅瑛赵芳黎辉李光伟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糖耐量正常糖尿病发病率
甲状旁腺癌1例报告
本文介绍了1例以阵发性上腹疼痛10个月病状的甲状旁腺癌病历报告,重点讨论了其发病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式。
安雅莉
关键词:甲状旁腺癌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短病程2型糖尿患者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长期缓解及其预测因素
目的探讨短病程2型糖尿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长期缓解的预测因素。方法对36例病程≤6月(从有糖尿病症状开始计算,无症状从诊断时开始计算),高血糖(空腹血糖≥11.0 mmol/L及/或PG 2 h≥15.0 mmol...
张波刘雪丽安雅莉巩秋红帅英卜石陈燕燕张金苹杨文英李光伟
文献传递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低减人群预防糖尿病的影响及推迟糖尿病发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目的对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参加者进行20年后的随访,比较饮食干预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预防的长期影响,确定对糖尿病预防最有效的生活方式;分析推迟糖尿病发病时间对全因死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心脑血管事件和脑中风发生的影响,为对...
安雅莉
关键词:糖耐量低减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文献传递
胰岛细胞抗体亚型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关联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通过研究胰岛细胞抗体 (ICA)不同亚型阳性患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差异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体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发病机制。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的ICA边缘型阳性LADA患者 2 9例、弥漫型阳性LADA患者 2 8例、ICA阴性正常人 17例分为 3组 ,测定空腹、餐后 3 0、60、12 0min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结果  ( 1)与对照组比较 ,ICA阳性两组的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 (AUC)均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餐后 3 0、60min胰岛素 :对照 >边缘型阳性 >弥漫型阳性 ;( 2 )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胰岛素、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AUC ,60、12 0min)均与ICA亚型、胰岛素敏感性显著负相关。结论 ICA边缘型及弥漫型阳性LADA患者中 :( 1)胰高血糖素均高于正常人 ,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2 )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人 ,但弥漫型阳性者更为明显 ,显示其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更明显 ;( 3 )对于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安雅莉李光伟刘雪丽潘琳
关键词: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