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偲茂

作品数:81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会议论文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骨折
  • 35篇椎体
  • 31篇后凸
  • 31篇成形术
  • 28篇后凸成形
  • 28篇后凸成形术
  • 26篇腰椎
  • 22篇椎体后凸
  • 2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2篇椎体后凸成形...
  • 21篇骨质
  • 20篇骨质疏松
  • 19篇胸腰椎
  • 16篇疏松性
  • 16篇经皮椎体后凸...
  • 15篇骨质疏松性
  • 13篇疗效
  • 11篇入路
  • 10篇椎弓
  • 10篇椎弓根

机构

  • 80篇四川省骨科医...
  • 3篇成都体育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1篇宋偲茂
  • 72篇万趸
  • 70篇邓轩赓
  • 70篇熊小明
  • 69篇石华刚
  • 34篇侯伟
  • 21篇梅国龙
  • 14篇陈星
  • 11篇曹万军
  • 9篇吴晓
  • 6篇吴小英
  • 5篇魏国华
  • 5篇王清兰
  • 4篇周杰
  • 2篇何本祥
  • 2篇邓轩庚
  • 2篇韦森
  • 2篇吴骁
  • 1篇朱江伟
  • 1篇冯光富

传媒

  • 13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四川医学
  • 3篇中国骨伤
  • 3篇第三届全国中...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5篇2017
  • 10篇2016
  • 2篇2015
  • 9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级截骨方式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级截骨方式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2013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四级截骨方式治疗44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19-71岁,平均57...
万趸熊小明石华刚邓轩赓宋偲茂候伟梅国龙陈星李庆龙蒋文斌
关键词: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悬吊核心肌力训练治疗36例胸腰椎稳定性压缩骨折的护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肌力训练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中的作用。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悬吊核心肌力训练法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后4周、12周的VAS评分7&OD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优23例,良9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8.9%。结论:悬吊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在胸腰椎稳定性压缩骨折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胸腰背疼痛及活动功能。
吴晓韦森宋偲茂
关键词:稳定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护理
悬吊核心肌力训练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胸腰椎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卧床休息、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理疗及功能锻炼等。传统的功能锻炼方式较为简单,患者在下床后常感到腰背部沉重乏力和酸痛,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核心肌力训练是指针对核心区域肌群及其深层小肌群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为关键要素。我科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悬吊带核心肌力训练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吴晓宋偲茂韦森陈晓蓉
关键词:悬吊训练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全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全麻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安全性。[方法]85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2例,全麻组43例,两组均通过术前影像设计精确穿刺路径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swetry评分及椎体高度、Cobb角。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率以及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满意度和耐受度。[结果]共有71例患者完成12~15个月随访。影像评估、VAS评分及ODI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满意率100%,全麻组与局麻组麻醉效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共2例患者改为全麻。全麻组满意度和耐受度高,不良反应低,与局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感染、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经过术前个体化设计手术路径、术中仔细分析透视影像,在全麻下行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宋偲茂熊小明万趸邓轩赓石华刚侯伟梅国龙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全麻安全性有效性
下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支撑固定融合术
熊小明万趸石华刚邓轩赓宋偲茂魏国华曹万军
CPC/PMMA复合骨水泥在老年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单椎体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接受PKP手术且骨密度≤-3.0 SD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PC/PMMA复合骨水泥组23例,年龄为(77.6±2.2)岁,PMMA骨水泥组39例,年龄为(77.1±1.1)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变化、术中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邻椎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以及术前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发邻椎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均有持续改善(P<0.05),局部Cobb角略有增加(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略有下降(P<0.05)。随访X线片或CT影像资料无法证实CPC降解及新骨形成长入。结论:CPC/PMMA复合骨水泥用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和PMMA骨水泥疗效相当。但目前尚无直接临床证据支持CPC/PMMA复合骨水泥可降低邻椎骨折发生率以及CPC降解、新骨长入骨水泥中,需要进一步研究。
邓轩赓熊小明崔伟顾韬万趸石华刚陈星宋偲茂侯伟梅国龙蒋文斌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我院2016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36例临床资料。
李娜吴晓侯伟宋偲茂吴小英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性被引量:24
2012年
背景:手法复位是传统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是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目前有关手法复位的疗效评估及临床意义更多是一种经验判断,尚缺乏手法复位的客观研究。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空白对照研究,选择60~75岁胸腰椎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程度1/3~1/2,后凸角≤30°)患者,手法组采用腰后伸位徒手按压复位,对照组不加复位主动干预,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分别比较入院时、复位后、下床站立时以及随访时X射线片测得的伤椎高度比和后凸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病例67例,其中手法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4±10.8)岁,对照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2±9.7)岁,两组性别、年龄、伤椎高度、后凸角基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于对照组,手法组复位后可即刻显著恢复伤椎高度(P=0.016),后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9)。但3周后下床站立时和随访时两组椎体高度比和后凸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与入院时水平相近(P>0.05)。结果提示,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仅可在卧床期间改善伤椎高度,对于后凸角无明显改善作用,在短疗程下远期未表现出手法复位的作用,临床价值有限。
邓轩赓熊小明万趸石华刚曹万金宋偲茂
关键词:手法复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胸腰椎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脊髓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
熊小明孙育良万趸邓轩赓石华刚宋偲茂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
全麻下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优势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全麻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LD)的优势。[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75例拟行PELD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医患沟通分为两组。其中,39例采用全麻下PELD,36例采用局麻下PELD。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度、焦虑状态、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全麻组手术时间长于局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BAI量表焦虑状况评定、Likert 5点量表麻醉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局麻组(P<0.05);总不良反应率全麻组为7.69%,局麻组为27.78%。随访6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相比较,全麻下PELD具有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减少焦虑与恐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显著优势。
陈星万趸熊小明石华刚邓轩赓顾韬宋偲茂侯伟李庆龙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局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