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萌

作品数:16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丘陵
  • 15篇丘陵沟壑区
  • 15篇黄土丘陵
  • 15篇黄土丘陵沟壑...
  • 15篇沟壑
  • 8篇土壤
  • 6篇植物
  • 5篇群落
  • 4篇植被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土壤侵蚀
  • 3篇生态适应
  • 2篇养分
  • 2篇生物量
  • 2篇适应性
  • 2篇侵蚀环境
  • 2篇物量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水利部海河水...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寇萌
  • 15篇焦菊英
  • 5篇杜华栋
  • 3篇王东丽
  • 3篇王巧利
  • 3篇王志杰
  • 2篇苏嫄
  • 2篇魏艳红
  • 2篇陈宇
  • 1篇岳明
  • 1篇苗芳
  • 1篇王宁
  • 1篇胡澍

传媒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坡面种子雨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在纸坊沟流域3个撂荒阳坡各设置30个种子雨收集器,于2010年10月—2013年4月收集种子,2011和2012年8月进行植被调查,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植被恢复过程中种子雨动态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撂荒坡面种子雨来自于17个科的37个物种,主要有达乌里胡枝子、草木樨状黄耆、狗尾草、糙隐子草、长芒草、白羊草、猪毛蒿、铁杆蒿和阿尔泰狗哇花,占种子雨总量的95.8%;种子雨中仅有3个外来物种,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为0.77;2011年5月—2012年4月和2012年5月—2013年4月种子雨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737和6449粒·m-2,存在显著的"大小年"现象;收集期间不同位置收集器收集的物种数为7~15个,种子雨密度为3853~37923粒·m-2.研究区种子扩散受到限制,种子雨密度与其他草地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种子雨的时空分布受降雨和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于卫洁陈宇焦菊英王东丽王志杰魏艳红寇萌尹秋龙
关键词:种子雨种子扩散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10种单子叶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及环境适应性被引量:7
2019年
该研究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常见的10种单子叶植物,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植被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及不同立地环境(阳坡、峁顶、阴坡)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叶片上角质层厚度、下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导管直径等指标,以探讨该区不同单子叶植物解剖结构特征及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单子叶植物叶片上、下表皮外侧均有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分化;叶片上表皮还有泡状细胞的分化,但不同物种泡状细胞的位置和大小不同;单子叶植物较大的维管束中一般有2~4个明显粗大的导管,呈V形排列。单子叶植物可通过自身特殊的解剖结构特征适应研究区特有的环境。(2)叶片解剖结构中仅有导管直径在不同植被带间差异显著,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植物主要通过增大导管直径来适应不良的水分条件。(3)叶片解剖结构中表皮和上角质层厚度等保护组织在不同立地环境间有显著差异,在水分条件差、光照强烈的环境中,植物主要通过增大表皮和上角质层厚度来适应环境。
寇萌寇萌焦菊英
关键词:生态适应性禾本科
黄土丘陵沟壑区潜在抗侵蚀植物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多年(2003—2014年)植被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根据抗侵蚀植物定义及Braun-Blanquet植物社会学方法,筛选该区潜在的抗侵蚀植物,阐明不同抗侵蚀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生存繁衍能力。结果表明:1)共筛选出潜在的抗侵蚀植物42种,分属18科33属,禾本科、豆科、菊科、蔷薇科物种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6%。2)42种植物中85%的物种生活型为高位芽、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76%的物种生长型为灌木/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78%的物种水分生态类型为旱生和中生;结合该流域的气候条件及42种植物的分布范围,可将其分成广幅种、中幅种、窄幅种3种类型。3)55%的物种最大盖度超过50%,可成为群落的建群种或单优种;其它最大盖度小于50%的物种多成为群落的共优种,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表明植物能适应该区侵蚀环境且长势较好。4)42种植物几乎都具有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60%的物种具有植冠种子库;除一年生植物,其他植物均可进行营养繁殖,表明潜在的抗侵蚀植物均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5)42种植物中有13种为主杆型植物,其较大的冠幅能够保护基部土壤;8种疏丛型植物具较强的保护土体和拦截沉积物能力;6种聚丛型和7种簇丛型植物能有效拦截沉积物。总之,只占研究区记录的总物种数13%的潜在抗侵蚀植物具有种子库和幼苗库,多年生植物以营养生殖为主,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由于植冠对其下土壤的保护和植物基部茎对沉积物的拦截,在植物基部能形成土堆,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寇萌焦菊英尹秋龙
关键词:土壤侵蚀多年生草本植物
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31
2015年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强降雨条件下土壤水分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7月极端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沟壑区5种主要植物群落,即刺槐(Robinia psendoacacia)、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群落的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极端强降雨下,植被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2草本群落的土壤水分明显好于人工林,其中长芒草群落的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均最高,分别为17.8%、961.2 mm和691.2 mm,郁闭度最大的31龄林土壤水分最差;3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可补充至300 cm左右,草本群落土壤水分可补充至500 cm左右,人工林地深层土壤水分的恢复仍十分困难。
尹秋龙焦菊英寇萌
关键词:流域生态土壤水分植被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先锋种猪毛蒿叶片形态解剖与生理特征对立地的适应性被引量:17
2016年
为了揭示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植被演替前期优势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对该区立地环境的适应性,探讨猪毛蒿演替生态位的变化,研究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环境下(阳峁坡、峁顶、阴峁坡)猪毛蒿叶片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猪毛蒿叶片具有适应该区半干旱环境的形态及解剖结构:叶片针形化、具表皮毛、环栅型叶肉组织、海绵组织特化为贮水组织、维管束退化、具裂生分泌腔,C3植物呈现类似CAM植物的叶片特性;(2)在土壤、空气湿度相对干燥和强光生境的阳峁坡与峁顶,猪毛蒿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发达的栅栏组织、致密的表皮毛和紧密的细胞间隙,而在生境条件较好的阴峁坡则呈相反趋势;(3)阳峁坡猪毛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较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加,但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含量增加以清除植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4)冗余及相关性分析表明,猪毛蒿叶片形态、解剖和生理指标的可塑性对立地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较为敏感,同时其形态解剖与生理可塑性可共同调节来适应生境。综合分析,猪毛蒿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初期光照强度大、土壤贫瘠但土层干化现象尚未出现的立地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使其成为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先锋物种。
杜华栋焦菊英寇萌苗芳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适应抗逆生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抵抗土壤侵蚀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和最根本措施。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由不同植被层组成,不同层具有不同的水土保持作用。因此,恢复具有合理结构与有效盖度的植被是控制该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鉴于此,采用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分析了不同群落的结构特征,并结合不同群落土壤侵蚀量的实测数据,探明了能够抵抗土壤侵蚀的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文年群落能有效抵抗土壤侵蚀的Cs值有明显差异,暴雨年份植物群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所需的Cs值较高。演替早期群落及人工林群落未表现出较强的减蚀能力,当Cs分别大于20%和30%左右,且草本层和枯落层盖度较大时,土壤侵蚀强度小于2 500t/(km^2·a),为轻度侵蚀。演替中、后期群落及自然乔、灌群落Cs分别大于30%和36%,且近地面的灌木、草本层及贴地面的枯落层中至少有一层盖度较大时,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尤其在暴雨年份,禾本科植物群落及自然乔、灌群落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当Cs分别大于38%和30%~40%,且近地面至少有一层盖度较大时,土壤侵蚀强度小于黄土高原地区允许土壤流失量[1 000t/(km^2·a)]。
寇萌寇萌
关键词:植物群落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以坊塌流域为例被引量:19
2016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土壤颗粒组成、级配状况与群体特性、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及其稳定性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撂荒后植被从一年生草本群落阶段演替到多年生蒿禾类草本群落阶段的过程中,土壤的级配状况在不断改良,颗粒分形维数增大,团粒结构有所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结构体破坏率均不断减小,稳定性不断增强,从而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改善该区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减少水土流失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严方晨焦菊英曹斌挺于卫洁魏艳红寇萌胡澍
关键词:撂荒地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群落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进行研究,为该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测定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C∶N,C∶P,N∶P,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属于6级,全磷含量属于4级,均为养分含量较低的级别;0—1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大于10—20cm土层;不同群落之间P含量差异不显著,柠条群落的C,N含量最高,铁杆蒿群落的C,N含量最低;柠条群落C∶N与其他群落(铁杆蒿群落除外)差异不显著,C∶N保持相对稳定;铁杆蒿群落和刺槐群落的C∶P较低,土壤P的有效性较高。[结论]不同群落的生物量和盖度等特征不同,导致土壤养分有所差异;不同群落对土壤C,N,P的补充和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导致化学计量特征有所不同。
尹秋龙寇萌焦菊英岳明
关键词: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植物群落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张家河、麻地沟流域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随立地条件的变化趋势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峁顶>阳梁峁坡>阳沟坡,Margalef指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在阳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减少趋势,在阴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阴沟坡>阳梁峁坡>阴梁峁坡>峁顶,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异不显著;枯落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分别与阴梁峁坡、阴沟坡差异显著;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寇萌焦菊英杜华栋王志杰王巧利苏嫄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带植物群落的细根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6年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3个植被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不同植物群落的细根(直径d≤2 mm)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群落0~20 cm土层细根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植被带不同植物群落直径d≤1 mm的根系根长密度占总细根的90%以上,根系生物量占53%以上。有较大比例的直径d≤1 mm的根系不仅在植物的生长活动中贡献很大,且在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群落细根d≤2 mm生物量从南部森林带到北部草原带呈递减趋势,比根长从南部森林带到北部草原带呈递增趋势,草原带的根长密度显著低于其他植被带(P〈0.05)。根长密度与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乔、灌群落高于草本群落,但比根长表现为草本群落显著高于乔、灌群落(P〈0.05);乔、灌群落和以达乌里胡枝子为次优种或优势种的群落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较高,植物根系生长能力强,根系发达。以狼牙刺、杠柳、白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比根长较高,具有较高的水分、养分潜在吸收率和生长速率;以狼牙刺、杠柳、铁杆蒿、白羊草为优势种的群落,根系参数(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在森林草原带显著高于其他植被带(P〈0.05),这些群落在此环境下,更能有效吸收土壤水分、养分,在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寇萌焦菊英王巧利尹秋龙
关键词: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植物群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