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凡
- 作品数:4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构建了快速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含量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该免疫传感器是用壳聚糖固定电子媒介体亚甲基蓝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甲胎蛋白抗体于一次性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表面制备而成。当该免疫传感器在含AFP样品的溶液中于30℃培育40min后,抗原抗体的免疫结合会导致HRP标记对过氧化氢电催化氧化的效率降低。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催化效率的降低与AFP浓度在5.0~110.0μg·L^-1叫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免疫分析的检出限为1.4μg/L^-1(30r)。对免疫传感器的精密度作了试验,同一支传感器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6%;当取3支用同一方法制备的传感器进行测试时,相对标;隹偏差为9.3%。放置7d后,传感器对AFP的响应值相当于初试值的88%,在pH7.0的缓冲溶液中的还原电流为原值的96%。
- 徐肖邢尹凡史爱武张漪
- 关键词: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酶标抗体壳聚糖
- 凤眼莲与微生物组合处理对水体中氮磷去除能力的比较研究
- 2015年
- 以前期激素诱导形成的类紫根凤眼莲以及自然河道采集的普通凤眼莲为研究对象,加入液体混合菌剂,比较这2种凤眼莲与液体菌剂单一及其组合处理时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氨氮、总磷的能力。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处理,发现类紫根凤眼莲与液体混合菌剂组合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氨氮的去除率为55%,总磷的去除率可达85%;综合效果其次的是用类紫根凤眼莲单独处理;而普通凤眼莲与液体混合菌剂组合在去除氨氮效果上比类紫根凤眼莲单独处理稍好,液体混合菌剂单独处理效果较差,总磷去除率仅为34%,氨氮去除率27%。
- 王非吴金男尹凡范益民王立新
-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氨氮总磷去除率
- 三种诱导因子对凤眼莲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磁铁、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及萘乙酸对凤眼莲进行诱导,通过测量其单株鲜重的增长量,根长及叶长增长量,分蘖数等形态指标显示:2000倍液的那氏齐齐发诱导剂能使凤眼莲根长、叶长增长显著,由此引发植株鲜重增重,同时还能诱导大量分蘖.一定强度的磁诱导效果次之,萘乙酸诱导效果相对较差.以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诱导凤眼莲幼苗显示较强的生理效应,其中以0.5 mg/L浓度的效果最明显.
- 王立新王非徐武升尹凡
- 关键词:凤眼莲
- 水体及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该方法所用的检测盒
- 一种水体及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属于水体及水产品中的残留物检测技术领域。其是将待测样品和提取剂I振荡混合均匀后,加入提取剂II振荡混合后静置,取上清液加入到富集柱中,观察富集柱中最下层的显色剂...
- 张根华詹月华张海芸尹凡丁建英
- 文献传递
- 基于压电传感技术的鲜奶总菌数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2011年
- 应用压电晶体谐振技术检测鲜奶中的微生物是基于鲜奶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凝结,导致牛奶的密度和粘度发生变化,引起压电晶体频度的变化,通过检测牛奶的凝结时间实现对微生物的间接测定.这一新方法被用于牛奶中总菌数的测定,实验结果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无显著性差异,但本文方法更灵敏、快速、简便.在42℃和初始pH值为6.8的条件下,检测浓度在5.5×102-1×106cfu/mL范围内,检测时间(FDT)约为1.5-6.5小时,远少于传统的平板计数法24-48小时的检测时间.
- 汪学英孙明伟顾锋吴金男尹凡
- 关键词:压电传感器细菌总数牛奶
- B′yond菌剂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以B′yond混合菌剂作为液态发酵菌剂,使用MRS液体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对其进行了培养,以菌剂生长量(OD600nm)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方法,探寻最佳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检验混合菌剂对养殖废水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24h、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时,发酵液中菌的含量可达1.8×107 CFU/mL。对养殖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当投菌量为10×10-6、曝气处理3d时,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87%、45.82%、75.66%。
- 吴金男尹凡徐建荣居红芳陈旸
- 关键词:正交试验液态发酵养殖废水去除率
- 基于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制备被引量:4
- 2011年
- 以聚苯乙烯(PS)微球阵列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了二氧化硅(SiO2)球腔阵列,扫描电镜显示此方法制备的SiO2球腔阵列高度有序。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球腔阵列的循环伏安曲线符合微电极阵列的电化学特点。将血红蛋白(Hb)作为氧化还原模型蛋白直接吸附于球腔内,制得电流型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研究了Hb在该微电极阵列上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性质。所构建的传感器对H2O2的响应快速灵敏,其线性范围为2.03×10-6~1.21×10-5mol/L和2.03×10-5~1.21×10-2mol/L;检出限为5.73×10-7mol/L,米氏常数为0.266 mmol/L。
- 周丽娟尹凡周宇
-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微电极阵列血红蛋白生物传感器
- 血红蛋白在二氧化钛球腔阵列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 2011年
- 采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和溶胶-凝胶(sol-gel)法在氧化铟锡(ITO)表面制备了TiO2球腔阵列.研究了TiO2球腔阵列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球腔阵列具有微电极阵列特性.将血红蛋白(Hb)直接吸附在TiO2球腔阵列内部,制备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流响应快速稳定、重现性和选择性较好,在9.00×10-7~4.44×10-4mol/L范围内H2O2浓度与响应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3.12×10-7mol/L,米氏常数为0.138mmol/L.
- 周宇周丽娟孙磊尹凡
- 关键词:二氧化钛血红蛋白微电极阵列直接电化学
- 基于磷钨酸/ZnO纳米纤维的抗坏血酸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铂电极表面制备了氧化锌纤维膜载体,通过在氧化锌纤维表面电沉积磷钨酸,得到氧化锌负载磷钨酸修饰铂电极。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锌纤维呈网状结构,纤维直径约为300 nm,红外光谱法确认了磷钨酸在纤维表面的附着。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在8.8×10-7~3.3×10-4 mol/L浓度范围内,抗坏血酸与修饰电极响应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7 mol/L。本研究为抗坏血酸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翁静吴静萍尹凡
- 关键词:杂多酸纳米纤维修饰电极抗坏血酸
- 二维纳米金单层膜的构建及其生物电化学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了二维纳米金(nano-Au)单层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二维纳米金单层膜。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压为28mN/m时,可获得分散性好、形状规则且分布均匀的二维球形纳米金单层膜。利用LB技术制备了肌红蛋白(Mb)薄膜,并将其固定在二维纳米金单层膜修饰的电极表面,研究了肌红蛋白LB膜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金粒子能够有效地加速肌红蛋白的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速率为1.415s-1。
- 侯冬梅池晓雷汪学英尹凡
- 关键词:肌红蛋白电子转移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