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明
- 作品数:30 被引量:18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快通道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IL-6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快通道外科(FTS)理念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血清CRP、IL-6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方法:8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分别采用FTS理念治疗和常规方法治疗(CM).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前1d、术后1、5、7d分别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RP、IL-6、血糖、胰岛素的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作用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FT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CM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CM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第1天及第5天两组患者CRP及IL-6显著升高(CM组:82.03mg/L±7.23mg/L,34.80mg/L±5.21mg/L vs4.23mg/L±0.92mg/L;202.15μg/L±15.66μg/L,86.48μg/L±9.33μg/L vs37.82μg/L±8.99μg/L;FTS组:68.11mg/L±3.55mg/L,15.50mg/L±2.09mg/L vs3.33mg/L±0.99mg/L;163.10μg/L±12.98μg/L,47.69μg/L±8.64μg/L vs40.52μg/L±9.12μg/L,P<0.05).术后第7天CRP、IL-6在FTS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CM组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HOMA-IR均明显高于术前、IA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CM组改变更为明显,与FT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5天这两种指标在FTS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CM组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TS治疗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节省住院费用.与常规治疗相比,FTS理念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CRP、IL-6及胰岛素抵抗影响小,对免疫功能抑制轻,应激反应强度低,持续时间短.
- 张宏崔明明刘鼎盛冯勇陈春生
- 关键词:快通道外科结直肠癌白细胞介素6胰岛素抵抗
- 6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行胃镜、B超或CT、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等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42例,非根治性手术26例。结果根治性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31个月,非根治性手术者26例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初次手术者56例,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复发后再次手术12例,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两者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13例行化疗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未行化疗者为31个月,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确诊和治疗GIST的主要方法。
- 崔明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
- 中心静脉导管膀胱穿刺引流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引流(SPC)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1例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应用CVC行SPC 65例(CVC-SPC组),行常规经尿道留置尿管76例(常规TUC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菌尿及尿潴留的发生率、再次导尿率、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性疼痛的情况。结果 1 CVC-SPC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TUC组(P=0.002),其中女性(P=0.006)、年龄≥60岁(P=0.001)、低位直肠癌(P=0.003)、行开腹手术(P=0.018)、行Miles术(P=0.016)和行Dixon术(P=0.032)患者的菌尿发生率在CVC-SPC组均明显低于常规TUC组。2 CVC-SPC组和常规TUC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4)。3 CVC-SPC组再次导尿率明显低于常规TUC组(P=0.001),并且男性(P=0.016)、年龄≥60岁(P=0.008)、低位直肠癌(P=0.019)、行腹腔镜手术(P=0.013)和行Miles术(P=0.037)患者的再次导尿率在CVC-SPC组均明显低于常规TUC组。4 CVC-SPC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TUC组(P=0.001),并且无论男性(P=0.005)还是女性(P=0.01),年龄≥60岁(P=0.023)还是<60岁(P=0.034)、属于中位直肠癌(P=0.017)还是低位直肠癌(P=0.046)、开腹手术(P=0.033)还是腹腔镜手术(P=0.021)、行Dixon术(P=0.019)还是Miles术(P=0.035),CVC-SPC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TUC组。5 CVC-SPC组和常规TUC组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结论相对于常规经尿道留置尿管,应用CVC行SPC是既安全有效又易被患者所接受的导尿方法。
- 蔡圣彬张宏丛进春凌云志刘鼎盛崔明明陈春生
-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尿管
-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血管解剖辨识及意义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及对应分支与属支的解剖规律、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20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病人资料,通过影像学读片、手术记录查阅、术后视频回放方式观察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血管、Henle干的出现概率、走行特点、毗邻关系以及变异情况。结果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按肠系膜上静脉(SMV)数量分为单支型与双支型,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右位、左位、交叉3种类型。回结肠动脉(ICA)与回结肠静脉(ICV)出现率均为100.0%,2例ICV直接汇入Henle干,62.0%病人ICA走行于SMV背侧。术中解剖出右结肠动脉(RCA)73例(36.5%),右结肠静脉(RCV)195例(97.5%),单支型、双支型、三支型RCV分别占48.2%、43.6%和8.2%,RCA走行于SMV腹侧者62例(84.9%),RCA走行与SMV背侧者11例(15.1%)。解剖出结肠中动脉(MCA)192例(96.0%),结肠中静脉(MCV)196例(98.0%),单支型、双支型与三支型MCV分别占63.8%、33.2%与3.0%,MCV有4种汇入情况:汇入SMV、Henle干、脾静脉(SV)和第一支空肠静脉(FJV),其中汇入到SMV最常见占95.4%,当MCV汇入FJV时,FJV均走行于SMA前方,当MCV为多支型时,RCV多支型占比更高。按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ASPDV)与胃网膜右静脉(RGEV)是否共干以及结肠支的数量将Henle干分为基本型(0~Ⅲ型)和特殊型,其中基本Ⅰ型最为常见(43.6%)。结论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情况较少,分支与属支变异常见。术中操作应始终遵循精细解剖的原则,避免辨识不清晰的情况下导致出血及副损伤。
- 郭释琦崔明明刘鼎盛刘彦伯张宏
- 关键词: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肠系膜上静脉血管解剖
- 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短期安全性评估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Dixon手术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的短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175例直肠癌患者,按照术中是否行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将患者分为腹腔灌注雷替曲塞组(n=89)和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组(n=86)。记录每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 d血液学相关指标,计算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评价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膜刺激征、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000,P=0.990)、肿瘤浸润深度(χ^2=0.003,P=0.956)、淋巴结转移程度(Z=-0.590,P=0.556)、TNM分期(Z=0.081,P=0.936)、病理类型(Z=1.092,P=0.89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灌注雷替曲塞组和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75.49±3.97)h∶(74.28±3.46)h,t=0.479,P=0.523]、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201.1±54.1)ml∶(242.8±25.7)ml,t=0.338,P=0.656]、吻合口瘘(1.1%∶2.3%,χ^2=0.351,P=0.554)、腹膜刺激征(1.1%∶2.3%,χ^2=0.351,P=0.554)、切口感染(2.2%∶3.5%,χ^2=0.243,P=0.622)及肺部感染(2.2%∶2.3%,χ^2=0.001,P=0.97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灌注雷替曲塞组和腹腔灌注生理盐水组患者术后3 d红细胞计数[(3.56±0.27)×10^12/L∶(3.63±0.26)×10^12/L,t=0.716,P=0.152]、白细胞计数[(7.63±0.20)×10^9/L∶(8.24±0.26)×10^9/L,t=0.176,P=0.872),血小板计数[(170.13±20.12)×10^9/L∶(180.18±21.03)×10^9/L,t=0.103,P=0.975]、谷丙转氨酶[(13.25±2.31)U/L∶(13.28±1.46) U/L,t=0.321,P=0.713]、谷草转氨酶[(16.51±1.28)U/L∶(16.23±2.03) U/L,t=0.131,P=0.894]及肌酐[(77.36±6.49)μmol/L∶(78.39±6.64)μmol/L,t=0.499,P=0.5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采用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且操作简单,有良好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刘贺张宏丛进春崔明明刘鼎盛陈春生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安全性
- 低位直肠间质瘤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针对伊马替尼治疗下的低位直肠间质瘤,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访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9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在术前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肿瘤大小为5~9 cm(中位值7.0 cm),治疗后肿瘤大小为2~4.5 cm(中位值3.5 cm)(P〈0.001)。治疗3~24个月(中位值7个月)行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住院时间5~9天(中位值7天),所有患者均行保护性造口,术后3个月行造口还纳术。Wexner评分在伊马替尼治疗前为1~4分(中位值2分),治疗后为1~5分(中位值2分)(P=0.397);造口还纳术后Wexner评分4~9分(中位值7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术后1年为1~5分(中位值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2)。术后有6例继续服用伊马替尼24~30个月。1例未继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在30个月时出现盆底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间质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崔明明张宏刘鼎盛张方圆苟康蔡圣彬凌云志
- 关键词:直肠间质瘤腹腔镜
-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随访评估及相关问题的探讨被引量:5
- 2021年
-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目前仍未得到认可,主要的质疑来源于经肛操作平台对肛门的潜在损伤。本文通过对参与TaLaR研究中30例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来探讨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重点评价目前最常用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在随访应用中存在的临床问题。从随访数据结果上看,taTME组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组患者的总LARS评分以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短期内taTME的功能结果并不如laTME,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排空障碍。然而,这些差异在LARS评分上却均未得到证实。这一方面是问卷本身的针对性并不强,缺乏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问卷随访的过程中面临着太多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状态。所以,只通过LARS评分来肯定taTME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说服力并不强,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客观指标。
- 丛进春崔明明刘鼎盛张宏陈春生
- 关键词:肛门直肠功能随访
- CT三维重建导航下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导航下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151例右半结肠癌病人,择期行中间入路“六步法”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前全部完成CT三维重建,辨识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及各分支与属支解剖,以指导术中血管精细解剖。观察指标包括:血管解剖辨识情况、术中情况、标本与病理学检查情况、术后短期结果。结果(1)术中血管解剖辨识情况:SMV存在数量变异,包括单支型SMV(94.7%)与双支型SMV(5.3%)。单支型SMV相对于SMA空间关系包括右位型(95.1%)与交叉型(4.9%)。右结肠动脉(RCA)出现率37.7%。回结肠动脉(ICA)走行于SMV前位与后位分别占45.0%与55.0%。ICA相对于回结肠静脉(ICV)的空间关系分为6种:正前位(10.6%)、前上位(20.5%)、前下位(13.9%)、正后位(12.6%)、后上位(31.1%)、后下位(11.3%)。通过术中验证,术前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识别肠系膜上血管主干变异、RCA出现情况以及回结肠血管空间关系,二者在判断Henle干分型上具有较好一致性。(2)术中结果:手术时间(144.4±26.5)min。手术中位出血30mL(10~150 mL)。术中血管性出血5例(3.3%),均为超声刀使用不当所致的静脉损伤。(3)标本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远端切缘长度为(15.7±4.2)cm,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中位数为25枚(10~53枚),清扫淋巴结数目≥12枚为147例(97.4%),第3站淋巴结检出数目中位数为6枚(3~12枚)。(4)术后短期结果:术后首次恢复排气中位时间3.5 d(2.0~5.0 d),首次恢复排便中位时间4.5 d(2.0~10.0 d)。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术后Ⅰ级并发症中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低钾血症2例;Ⅱ级并发症中,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淋巴漏、1例吻合口出血、8例术后感染相关性事件;Ⅲ级并发症中,1例术后出现吻合�
- 郭释琦于涛崔明明刘鼎盛徐朔陈智成张宏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中间入路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关问题被引量:16
- 2007年
- 张宏崔明明丛进春陈春生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手术操作发病率中低位
-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相关问题被引量:7
- 2012年
- 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依然是手术,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理念在外科诊治中不断升华。1991年Jacobs等报道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随后历经近20年的发展,
- 张宏崔明明
- 关键词:肿瘤手术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外科诊治微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