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育红
- 作品数:47 被引量:27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应用材料研究与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严重或少见并发症分析
-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是一种新的肝癌微创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局限、肝功能失代偿而不适合手术,或肝癌复发对传统治疗方法不敏感的患者,射频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
- 夏景林任正刚叶胜龙干育红王艳红张博恒邹静怀陈漪葛宁灵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经周围静脉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 王文平丁红齐青黄备建魏瑞雪徐智章毛枫季正标樊嘉干育红韩红张丽银
- 该研究属于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评价研究。通过经周围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Levovist和SonoVue,观察和分析了400多例肝肿瘤在不同超声造影技术上的血流动力学表现规律和时相的变化特点,评价了超声造影在提高肝肿瘤的检出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静脉超声造影肝肿瘤诊断
- 乙肝病毒DNA载量与肝细胞肝癌射频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射频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射频消融治疗的462例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 张岚沈沪佳谢晓莺陈漪干育红葛宁灵张博恒王艳红任正刚
- 关键词:射频术肝细胞肝癌肿瘤复发
- 文献传递
- 700例肝癌介入治疗少见并发症分析
-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即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少见并发症。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70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少...
- 夏景林任正刚林芷英叶胜龙干育红吴晓风葛宁灵陈漪马曾辰吴志全樊嘉钦伦秀孙惠川汤钊猷杨秉辉
-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 文献传递
- 不宜切除小肝癌射频与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的随机对照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射频联合化疗治疗不宜切除小肝癌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对肝癌原位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 3cm不宜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38例 ,其中 2 7例 1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据射频与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的随机分组方案入选标准 ,射频组 12例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组 1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多电极射频治疗。化疗方案为 :表阿霉素 5 0mg ,d1,3,静推 ;顺铂 4 0mg ,d1,3,静滴 ;氟脲嘧啶 5 0 0mg ,d1,2 ,3,静滴。观察患者术后 1,4 ,7d的肝功能、血常规和并发症 ,术后 1,6 ,12个月复查CT(增强 )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原位复发率。结果 两组射频术后 1个月 ,均无原位复发。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组 6 ,12个月的原位复发率较单射频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肝功能、血常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 3cm不宜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是安全的 。
- 干育红叶胜龙任正刚夏景林张博恒王艳红葛宁灵陈漪杨毕伟
- 关键词:小肝癌射频治疗全身化疗肝肿瘤RFA
- 小肝癌射频治疗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于3 cm的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186例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肿瘤数目≤2个。术后1个月行增强磁共振以明确射频毁损疗效,以后定期随访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1∽10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6.00±11.84)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5%和5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9.00±3.68)个月。完全消融毁损率为99.0%。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唯一危险因素(P=0.03)。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没有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小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3 cm的肿瘤。伴有肝硬化的极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 张岚谢晓莺干育红任正刚葛宁灵陈漪
- 关键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肿瘤
-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5cm以下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 2005年
-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直径<5cm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2月-2004年2月间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47.42%、33.68%。血清胆红素水平>17.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超过14s、有门静脉癌栓和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直径<5cm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凝血酶原延长的病人,或有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的病人,预后较差。
- 张岚陈漪任正刚夏景林干育红叶胜龙林芷英杨秉辉汤钊猷
- 关键词:抗肿瘤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性
- 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后MR动态随访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随访表现特征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2月住院的1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RFA治疗后的MR资料,根据MR检查时间分为3组:消融后48 h内、1~6个月、6个月以上.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肝细胞癌RFA治疗后肿瘤MR表现的动态变化.结果 110例短期(48 h内)RFA区域在GRE-TtWI表现为高信号,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则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1~6个月,GRE-T1WI示RFA区域信号呈不均匀下降,72例呈高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6个月时,60例呈高信号,17例呈等低信号,此改变在6个月后与48 h内和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TSE-T2WI示RFA区域信号呈不均匀轻度增高,1~6个月,65例呈低信号,11例呈等信号;>6个月时,47例呈等信号,30例呈低信号,而此信号改变在6个月后与48 h内和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增强后早期RFA区域主要表现为环状强化伴或不伴异常灌注,而随着时间延长趋向无强化,1~6个月,37例无强化;>6个月,63例无强化,此改变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6例肿瘤残留或局部进展,表现RFA区边缘结节,TSE-T2WI抑脂像呈中等高信号,GRE-T1WI呈低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RFA治疗后,动态MR随访能显示肿瘤完全坏死、肿瘤残留或局部进展及并发症的相关特征.
- 饶圣祥曾蒙苏陈财忠李轫晨干育红
-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术
- 射频毁损术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3cm,结节数≤3个),包括射频毁损术68例,再手术切除145例。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期,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从接受射频毁损术或再手术切除治疗时计算。结果射频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和再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65.1%、37.3%和88.1%、62.6%、41.0%,其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P=0.693)。但射频毁损术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8.0%、27.8%、12.4%和79.4%、48.1%、34.4%(P=0.001)。首次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间期超过2年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虽然射频毁损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类似于再手术切除,可作为复发性小肝癌再切除术的替代性治疗。
- 任正刚干育红樊嘉陈漪吴志全钦伦秀葛宁灵周俭夏景林王艳红叶青海王鲁叶胜龙
-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射频毁损术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临床Ⅲ期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 叶胜龙干育红汤钊猷孙瑞霞吴志全夏景林郑宁任正刚林芷英
- 关键词:肝肿瘤LAK/IL-2肝动脉化疗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