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啸

作品数:31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音乐
  • 8篇歌剧
  • 5篇《帕西法尔》
  • 3篇主导动机
  • 3篇戏剧
  • 2篇旋律
  • 2篇声乐
  • 2篇史料
  • 2篇文人
  • 2篇交响化
  • 2篇交响曲
  • 2篇歌剧改革
  • 2篇格鲁克
  • 2篇钢琴
  • 1篇弹拨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当代艺术家
  • 1篇冬不拉
  • 1篇动机
  • 1篇对峙

机构

  • 30篇中国音乐学院
  • 5篇《音乐中国》...
  • 1篇皇后大学

作者

  • 30篇康啸
  • 1篇王萃
  • 1篇李欢

传媒

  • 4篇人民音乐
  • 3篇音乐研究
  • 3篇中国音乐
  • 3篇歌唱世界
  • 2篇乐府新声(沈...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北方音乐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人民音乐(评...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音乐探索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大学与学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帕西法尔》中“无终旋律”的形成
2018年
"无终旋律"是瓦格纳音乐戏剧中的重要术语,是他实现"乐剧"理想的核心手段。本文通过梳理"无终旋律"相关的历史文献,逐步理清此术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自身特点;微观探究《帕西法尔》中"无终旋律"的产生机理,包括动机的和声设计、对位化的旋律呈示,中观分析音乐动机模进以及模糊终止造成的段落扩张,宏观层面论述"无终旋律"与瓦格纳戏剧理论的关系,探讨作为音乐风格的"无终旋律"。
康啸
关键词:《帕西法尔》主导动机戏剧理论音乐风格
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朱以为老师访谈录
2011年
朱以为,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声乐教研室主任、文化部艺术院团应聘资格考核历任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从艺、执教五十余年,培养出了谭晶、戴滨、
康啸
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唱法声乐教育家艺术院团传统唱法榆林小曲
“人声交响曲”——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中的合唱
2013年
合唱是瓦格纳歌剧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不仅展现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也与戏剧内容紧密相连。在瓦格纳的歌剧《帕西法尔》中,作曲家在多个场景中使用了合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圣殿场景以及魔法花园场景。在歌剧第一幕和第三幕的圣殿场景中,瓦格纳设计了多种合唱音色,如骑士、少年、男童的音色,表现歌剧中圣殿仪式的神秘以及骑士与救世主神秘的精神交流。在歌剧第二幕的魔法花园中,作曲家创作了12个声部的鲜花少女合唱,并且通过声部的写作,展现了合唱交响化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歌剧的音乐内容,也始终紧密联系歌剧的戏剧内涵。总之,瓦格纳通过合唱音色的独特设计以及错落有致的声部创作,充分展现出"人声交响曲"的合唱创作特点。
康啸
关键词:《帕西法尔》
音乐与混沌分形理论被引量:2
2017年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的提出,从科学角度探讨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与之密切相关的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无可争议地成为了20世纪的三大科学革命之一,该理论不仅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更启迪了我们反思往昔习以为常的一切。文章重点审视音乐作品与生律方式中展现的混沌与分形特质。从巴赫的古钢琴作品中探讨混沌理论中对于初始条件的依赖性;在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中探索不可预测性;探究申克分析法与作品自相似性特征;探寻三分损益律所展现出的分形图形等。总之,从音乐作品,到音乐分析观念,再到广阔的音乐文化,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音乐现象背后的确能够发现混沌分形的特质。
康啸
关键词:音乐分析
漫漫求索之路——国内音乐剧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评论被引量:4
2010年
音乐剧诞生于英国,兴盛于欧美,影响波及全世界,是近百年来欧美舞台上最为成功的音乐体裁之一。虽然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有一些音乐剧登陆中国,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致使音乐剧与中国绝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化的推行和文艺空间的宽松,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音乐剧这一“新艺术”。
康啸
关键词:音乐剧教育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音乐体裁
回归还是前行?——格鲁克的改革歌剧《帕里斯与海伦》被引量:1
2014年
格鲁克歌剧改革是,作曲家在意大利正歌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欧洲多种戏剧、音乐成果,打造出颇具新意的改革歌剧,力图矫正意大利正歌剧中"重歌轻剧"的弊病。《帕里斯与海伦》是格鲁克第三部改革歌剧,也是作曲家在维也纳创作的最后一部改革歌剧,其中呈现出歌剧改革理念的进一步延续,但是也清晰地显露出其回归正歌剧传统的某些迹象。通过史料的梳理以及歌剧音乐组成元素等方面的分析,歌剧改革思想"迂回前行"的路径清晰可见。究其原因,则更多体现于18世纪维也纳的艺术审美品位以及格鲁克复杂的个人状况。《帕里斯与海伦》是格鲁克歌剧改革中最为特别的作品,也是学术界进一步认识歌剧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康啸
关键词:格鲁克歌剧改革
“格鲁克歌剧改革之父”——论杜拉佐的音乐历史贡献被引量:1
2015年
杜拉佐是格鲁克歌剧改革中的重要人物。作为18世纪中叶维也纳舞台戏剧的掌管人,杜拉佐曾大力推动法国戏剧文化在维也纳的传播。在他的策划下,形成了以作曲家格鲁克、剧作家卡尔扎比吉等人为代表的"杜拉佐小组"。该小组以戏剧改革为旨要,引进法国戏剧文化为目标,在维也纳掀起了戏剧改革之风,成功推出了舞剧《唐乔瓦尼》、歌剧《奥菲欧与尤里狄西》等改革戏作。文中着重探讨杜拉佐在维也纳歌剧改革中的贡献,并且进一步探究这次歌剧改革的深层原因及其引发的音乐社会学问题。
康啸
关键词:格鲁克歌剧改革
弦外·心声——叶小纲《巴松错》中的文人意趣与当代风格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以作曲家叶小纲2012年首演的室内乐作品《巴松错》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这部以西藏圣湖"巴松错"为题,延续了作曲家西藏情结的作品。在整首作品中,作曲家以古筝为核心乐器,与长笛、单簧管、竖琴、小提琴以及大提琴协作配合,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巴松错的碧水、群山,并且将湖心岛上的措宗寺的钟声与号角声也展现在作品之中。不仅如此,作曲家在表现唯美的西藏山水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了面对如此风景所带来的心中的震撼与思索。在动荡不安的音乐中表现出纷扰尘世中人的迷惑,并且在"无明"带来的惆怅中出离愤怒,最终在宗教气氛中得到缓解,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一切。全曲以西藏的圣湖为出发点,落脚在对人生的思考之上,如此寓情于景的创作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作品的特质。此外,作品继续延续了叶小纲多元融合的风格,用全面娴熟的技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体现出作曲家多年秉承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身处中国,对话世界,处理并融合多方面文化信息的特点。
康啸
关键词:寓情于景传统文人当代艺术家多元文化
萧友梅和他的《和声学》被引量:3
2017年
自20世纪以来,和声学作为西乐核心理论逐步进入中国,助国人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西乐理论"东渐"过程中,萧友梅等中国近代首批专业音乐教育者贡献卓著。萧友梅自德国获得音乐博士学位之后,投身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编写大量音乐教材,包括本文所研究的《和声学》。这本教材于1927年由商务印字房出版,1931年、1932年再版,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和声教科书。本文从萧友梅音乐理论学习情况起始,在梳理萧友梅的《和声学》编撰的历史过程之后,集中讨论这本教材的理论来源、结构内容、术语翻译、练习内容等方面以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康啸
关键词:萧友梅《和声学》音乐理论研究
钢琴踏板动作与技巧的测量、识别与可视化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从测量、识别和可视化的角度,研究钢琴延音踏板上的动作和技巧。踏板动作能够通过专业测量系统捕获,其中传感器数据可以实时捕获,在正常演奏条件下与钢琴声音一起被记录下来。使用传感器数据从系统中识别两方面独立的任务:踏板的起落和技术分类。踏板技术中,每一次落起时间采用信号处理算法进行计算。提取踏板运动的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machine learning methods),对踏板技术进行分类。我们比较了支持向量机(SVM)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两种方式得到的不同数据。我们的系统达到了很高的精度,F1各项技术得分均在0.7分以上,平均0.9分以上。识别结果可以通过新型踏板记谱法展现,也可以使用音频为基础的可视化乐谱应用程序得以呈现。
康啸
关键词:可视化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