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

作品数:25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心肌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梗死
  • 8篇血管
  • 7篇动脉
  • 7篇型心
  • 7篇衰竭
  • 7篇介入
  • 6篇心力衰竭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ST段
  • 6篇ST段抬高
  • 5篇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动脉介入治疗
  • 4篇心血管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24篇唐山工人医院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25篇张宇
  • 22篇纪征
  • 21篇孙淑娴
  • 9篇马威
  • 9篇杨立明
  • 8篇亢小丽
  • 7篇李昌义
  • 6篇张春来
  • 6篇邸亚丽
  • 6篇赵庆霞
  • 6篇黄琨
  • 6篇王兆祥
  • 5篇陈文生
  • 5篇李广平
  • 4篇姜玉凤
  • 4篇尚小明
  • 4篇许丹
  • 4篇卢峰
  • 3篇姜玉如
  • 3篇李霞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医院急诊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进行急诊PCI,观察组在PCI前接受IAB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仅接受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心肌酶含量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T-pro 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 Tn I)含量以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径(LVED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改善神经体液指标、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史苏娜纪征魏斌赵庆霞杨立明张宇贾凤顺杜荣生罗威李伯艳曾春艳李志国张艳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
不同风险等级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5收治的206例急诊PCI患者病历资料,据入院STEMI 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17例)和高危组(89例),每组又据抗凝方案分为比伐卢定亚组和肝素+替罗非班亚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同风险等级内不同抗凝方案术后血流灌注、超声心动图改变、临床安全性。结果: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相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患者支架成功植入率(比伐卢定:96.2%∶97.6%;肝素+替罗非班:96.9%∶95.7%)、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比伐卢定:82.0%∶78.0%;肝素+替罗非班:79.4%∶77.3%)、术后MBG 3级获得率(比伐卢定:74.0%∶70.7%;肝素+替罗非班:73.0%∶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支架成功植入率、术后IRA 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及MBG 3级获得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48h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A峰E峰流速比(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LVEF、PER、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肝素+替罗非班亚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20.5%∶4.9%,P<0.05),不同风险等级同种抗凝方案亚组术中无复流、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支架内狭窄、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高危组(比伐卢定:2.0%∶9.8%;肝素+替罗非:3.2%∶13.6%;P>0.05);高危组应用比伐卢定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略低于肝素+替罗非班(9.8%∶13.6%,P>0.05)。结论:低中危风险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比伐卢定或肝素+替罗非班住院期间出血、MACE发生率低于高
马威黄琨孙淑娴张宇贾风顺郑川燕王兆祥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伐卢定心肌灌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接受利尿剂治疗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钠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性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接受利尿剂治疗的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尿钠水平与其肾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6例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症等;实验室检测入院时的血钾、血钠、血钙、血尿酸、白蛋白、氨基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计算BUN/Scr比值;记录患者应用利尿剂的种类和剂量;实验室检测应用利尿剂后6 h的Scr、BUN、尿钠升高幅度,计算BUN/Scr比值;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1年,截止2021年6月21日,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将预后不良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线性方程分析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136例患者失访17例,最终纳入119例患者,其中,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88例.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比例、尿钠升高幅度、NT-proBNP、NGAL及利尿剂后6 h Scr、BUN、BUN/Scr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利尿剂后尿钠升高幅度与利尿剂后6 h BUN、Scr呈负相关(r=-0.538、-0.725,P<0.05).NT-proBNP(比值比1.003)、NGAL(比值比13.454)、BUN/Scr比值(比值比164.899)是导致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尿钠升高幅度(比值比0.383)是预防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尿钠升高幅度早期预测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高于NT-proBNP、BUN/Scr比值、NGAL,截点值为17.18 mmol/L,诊断敏感度为83.78
邸亚丽纪征孙淑娴杨立明李霞张宇
关键词:利尿剂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尿钠肾功能预后
NT-proBNP和cTnl联合检测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陈文生纪征李广平杨立明孙淑娴赵庆霞张宇
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临床医生常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作出判断,尽管目前已经报道了大量的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但仍缺乏诊断和预测心力衰竭的特异性标志物。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通过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浆CTnI、NT—ProBNP浓度...
关键词: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
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血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二者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74例明确诊断为HF患者(病例组I),120例经诊断未有HF的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患者(病例组II),20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的NT-proBNP和cTnI的浓度。分析三组人群的血液中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以及NT-proBNP和cTnI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随访观察患者(病例组I和II)死亡及心衰再入院事件的发生。结果病例组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3765.00±1765.34ng/L、0.029±0.012μg/L,病例组I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778.5±354.33ng/L、cTnI为0.018±0.011μg/L,病例组I的NT-proBNP和cTnI分别明显高于病例组II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为105.5±68.21ng/L、cTnI为0.010±0.002μg/L。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I和病例组II中NT-proBNP和cTnI浓度均有升高。联合检测平行(并联)试验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1%和99.06%。随访结果提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分组间的患者死亡率或因心衰再入院率有显著性差异(Logrank test,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对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文生李广平杨立明孙淑娴赵庆霞张宇邸亚丽纪征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I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治疗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伊伐布雷定(IVB)治疗Ⅲ~Ⅳ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伴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07-2016-10收治的9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服富马酸比索洛尔,观察组加服盐酸IVB,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测定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生物标志物[B型脑钠肽(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心率(HR)及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超声心动图参数、生物标志物水平、HR、6MWD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Gal-3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2.6±53.5)pg/ml∶(457.6±48.7)pg/ml、(13.9±4.1)ng/ml∶(12.5±3.6)ng/ml](P<0.05);观察组治疗后HR下降数值[(56.6±4.9)次/min∶(54.4±4.2)次/min]与6MWD提高数值[(212.8±41.5)m∶(193.7±35.2)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4例比索洛尔达最大推荐剂量但HR仍未达标者,改服IVB后达到目标HR;观察组光幻视发生率23.8%,对照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发生率11.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B较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重度心衰伴窦性心动过速短期内在减缓HR、提高运动耐力及临床安全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β受体阻滞剂反应性不佳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黄琨马威郑川燕张静怡穆怀彬李斯张宇孙淑娴吴峥张春来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速心率6MIN步行距离生物标记物
比伐卢定对老年溶栓失败挽救性PCI患者急性期心肌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比伐卢定对溶栓失败后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心肌灌注、心肌梗死(心梗)面积及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1-2017-03因溶栓失败来我院行挽救性PCI的139例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1例)和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PCI围术期静脉应用比伐卢定行抗凝治疗,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行抗凝治疗。术后即刻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心梗溶栓实验(TIMI)3级的血流获得率、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通过绘制心肌酶学曲线,估算2组入院72h时的心梗面积,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肝素组分别有3例(4.2%)、2例(2.9%)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伐卢定组的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获得率(92.6%∶87.9%)、MBG 3级获得率(85.3%∶81.8%)均高于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72h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自然对数ln(NT-proBNP)水平[(4.81±1.85)pg/ml∶(4.60±1.78)pg/ml]、肌钙蛋白T(cTnT)[(8.3±4.3)ng/ml∶(8.1±4.0)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5.8)%∶(44.6±5.3)%]、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的比值(E/A)(1.10±0.31∶1.06±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卢定组入院72h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低于肝素组[(4 385.5±1 268.2)U·h·L^(-1)∶(4 724.8±1 435.7)U·h·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4.4%∶12.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3.0%)、MACE发生率(4.4%∶6.1%)均低于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时应用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期内心肌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及出血事件,但获益�
孙淑娴马威张宇黄琨贾风顺王兆祥郑川燕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伐卢定心肌灌注梗死面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非氯吡格雷抵抗PCI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对比非氯吡格雷抵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服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1例PC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60例)与氯吡格雷组(61例),在口服阿司匹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每日2次,每次90 mg;氯吡格雷组加服氯吡格雷治疗,75 mg/d,随访两组术后半年血小板抑制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标志物变化情况,比较术后1年内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17. 3±4. 4) vs(13. 5±3. 8)%〕及全血高切黏度〔(0. 85±0. 18) vs(0. 67±0. 20) m Pa·s〕、低切黏度〔(1. 06±0. 21) vs(0. 89±0. 24) m Pa·s〕、血浆黏度〔(0. 43±0. 10)vs(0. 35±0. 08) m Pa·s〕下降绝对数值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术后半年金属基质蛋白酶-9〔(102. 5±26. 7) vs(91. 8±22. 3) mg/L〕、D-二聚体〔(106. 3±21. 5) vs(94. 1±20. 5)μg/L〕、瘦素〔(3. 27±0. 95) vs(2. 89±0. 87)μg/L〕下降绝对数值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均<0. 05);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术后1年内出血发生率(14. 0%vs 10.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15. 8%vs 3. 4%,P<0. 05),而氯吡格雷组术后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16. 9%vs 5. 3%,P<0. 05)。结论对非氯吡格雷抵抗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均是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方案,前者能在不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前提下,降低血小板反应性与血液黏度,并表现出减少MACE的趋势。
马威黄琨孙淑娴张宇贾风顺郑川燕王兆祥李昌义亢小丽吴峥纪征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血栓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疗效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药物对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PCI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7例和氯吡格雷组49例,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量两组患者术后24 h及1个月时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PCI术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王兆翔高翔张宇李广平安浩君马辰星纪征尚小明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支架内血栓
术前LVEDP、CK-MB及UA水平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尿酸(UA)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入选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PCI的STEMI患者,按照术后1年内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功能情况、Gensini积分以及LVEDP、CK-MB、UA水平,有统计意义者纳入Cox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LVEDP、CK-MB及UA水平对STEMI患者介入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比例更多,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低,Gensini积分、LVEDP、CK-MB及U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LVEF为PCI后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965、0.979、0.879,均P<0.05),Gensini积分、LVEDP、CK-MB及UA均为患者PCI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8、3.359、1.019、1.00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EDP、CK-MB、UA单独预测介入术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3、0.819、0.625,敏感性分别为95.8%、83.3%、45.8%,特异性分别为94.4%、79.6%、91.7%。LVEDP、CK-MB、UA联合预测介入术后死亡的AUC为0.98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9.1%、100.0%。结论: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LVEF为PCI后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Gensini积分、LVEDP、CK-MB及UA均为患者PCI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VEDP、CK-MB及UA联合检测对STEMI患者介入术后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
邸亚丽张红梅李霞纪征高翔孙淑娴杨立明张宇吴峥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后死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