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莲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氧化二砷抑制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培养CML患者第四代BMMSCs 24 h后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5μmol/L ATO,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采用3-(4,5-二甲基)-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检测BMMSCs存活情况,并计算生长抑制率。结果 ATO明显抑制BMMSCs的生长,随ATO浓度升高BMMSCs细胞密度降低,高浓度组细胞变圆、脱落明显;2.5和5μmol/L组生长抑制率高于1.0μmol/L组(P<0.05),5μmol/L组抑制率较2.5μmol/L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起效浓度为1μmol/L,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相关性。
- 余先球陆益龙陈红梅张广莲朱彦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保持作用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MSCs)“干性(stemness)”的保持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结论:1.HSCs“干性”的保持依赖于严格的微环境(niche 龛),体外加细胞因子的培养扩增打破了微环...
- 施小凤王丽霞张广莲尤海燕巴荣朱彦费小明陆益龙罗敏庄琴余先球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的作用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法分离CML患者BM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ATO,ATO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μmol/L,MTT法测定BMMSCs生长抑制率;裂解BMMSCs并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法测定其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2.5、5.0μmol/L ATO浓度组抑制率大于1.0μmol/L ATO浓度组(P均<0.05),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低浓度ATO促使BMMSCs高表达SCF,从而拮抗ATO的诱导凋亡作用;高浓度ATO使BMMSCs表达SCF降低,有利于细胞凋亡。
- 陆益龙张广莲王欢李姣余先球巴荣朱彦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和血清LDH检测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型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酶水平与该类患者转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24~48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生化法检测患者血清LDH水平。结果:MDS患者异常染色体出现率46%.主要有+8、-7、5q-、11q-、20q-,并有复杂异常核型。RA患者异常核型组LDH水平虽高于正常核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RAEB和RAEB-t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RA患者,且骨髓内幼稚细胞数与患者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复杂异常核型MDS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且急性白血病转化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结论:MDS患者有异常核型并血清LDH水平升高者易转为急性白血病,异常染色体出现及高血清LDH与该类患者转归有直接关系,血清LDH水平结合核型分析对MDS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罗鸣张广莲巴荣陆益龙朱彦
- 关键词:核型异常LDH
- 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时对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DKK1和HGF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共培养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对MSCs DKK1和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在Transwell的条件下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共培养后,检测骨髓MSCs的生长、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以及Dickkopf 1(DKK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for,HGF)表达的变化。结果:骨髓MSCs与U266共培养后,与对照组MSCs比较其形态和生长未见明显改变,TNF-α的水平也没有明显升高,但经Reat-time PCR检测,骨髓MSC的DKK1和HGF mRNA表达水平有改变,其中在共培养第5天时间点DKK1和HGF均增高(P<0.05),但在第8和12天2个时间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在与U266骨髓瘤细胞共培养后,U266诱导骨髓MSCs的HGF和DKK1表达出现异常。
- 汤郁陆化张广莲陆益龙胡慧瑾李俊霞吴雨洁王丽霞费小明
- 关键词:骨髓瘤DICKKOPF骨髓微环境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NF-κB基因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体外生长特性和核转化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A组和6例健康人为B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观察BMMSCs体外生长形态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量。结果CML患者BMMSCs生长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其NF-κB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ML患者BMMSCs中NF-κB基因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 朱彦陆益龙薛红梅张广莲王欢余先球费小明罗鸣巴荣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干性”的保持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干性"的保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脐血HSCs-CD34+细胞,并分组培养:A组,CD34+细胞单独培养;B组,加细胞因子;C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直接接触);D组,加细胞因子和MSCs(不接触);E组,加MSCs(直接接触);F组,加MSCs(不接触)。0、7、14d分别计扩增倍数、单位细胞数形成集落能力、CD34+比率,计数7d时各组CD34+、CD34+CD38-比率。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扩增倍数增加(尤其B组),形成集落的能力和CD34+细胞比率渐下降,但E、F组下降不明显。结论以MSCs为滋养层,对HSCs扩增作用不明显,但可更好地保持HSCs的"干性";这种保持"干性"的作用依赖于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黏附作用。
- 施小凤尤海燕巴荣朱彦费小明陆益龙罗敏庄琴余先球王丽霞张广莲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