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霞
- 作品数:2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刘雪梅于华凤张洪霞霍美玲
- 关键词: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诊治方案继发性
-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1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报道1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 童桂霞王兴翠潘艳艳王雪张海美张洪霞
- 关键词:蛋白尿
- 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中的意义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的患儿分为三组即合并细菌感染组50例、合并病毒感染组32例及非感染组16例,采用免疫色谱法,分别测定三组患儿的血清PCT,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84%)高于非感染感染组(12.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CRP阳性率(76%)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7.5%)和病毒感染组(0%),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血清NAP阳性率(78%)高于非感染感染组(31.3%)和病毒感染组(12.5%),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WBC计数均值高于非感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检测阳性率高于CRP、NAP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可应用于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以明确肾病复发的原因,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 于华凤刘雪梅张洪霞
- 关键词:降钙素原肾病综合征复发细菌感染
- EBV立刻早期蛋白Zta基因对Daudi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EBV立刻早期蛋白Zta基因对Daudi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Zt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电穿孔将该载体转染Daud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21、Rb、E2F-1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 Zta基因表达载体,转染Zta基因可抑制Daudi细胞的增殖,并促进Daudi细胞由G0/G11期[(30.0±3.4)%)]向S期[(47.7±1.1)%]的转化.同时转染Zta基因可下调Rb的表达、上调E2F-1、p21的表达.结论 转染Zta基因使Daudi细胞周期由Go/G1期向S期转变,其机制可能与Rb的表达下降。
- 郭庆伟郭金栋刘雪梅郎云泽张洪霞姜国胜
- 关键词:ZTADAUDI细胞细胞周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GPⅡb/Ⅲa、P-选择素及vWF检测的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41a/CD61)、P-选择素(CD62P)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4例,缓解期40例)及健康对照儿童(18例)空腹血CD41a/CD61、CD62P及vWF水平。结果HSP患儿急性期CD41a/CD61、CD62P、vW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1);肾受累组CD41a/CD61、CD62P、vWF水平高于非肾受累组(P<0.01)。结论血小板的活化及血管内皮的损伤在HS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CD41a/CD61、CD62Pv、WF水平的测定有助于了解HSP患儿早期的凝血异常,为抗凝治疗提供依据。
- 张洪霞刘雪梅柳方娥林爱伟段春红杨晓梅
-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血小板膜糖蛋白类P-选择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168例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过敏性紫癜(HSP)是全身性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由此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也是小儿时期继发性肾小球病中最常见的^[1]。尽管大部分患者预后比较好,但有少部分患者迁延难愈,少数患者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衰。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168例,现将其临床与病理分析如下。
- 张洪霞潘艳艳王兴翠杨晶晶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病理改变小血管炎肾脏损害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测定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杨晓梅张洪霞于华凤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儿童细菌感染
-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0例临床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10例TA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患儿中男、女各5例,年龄3月龄~12岁。本研究常见临床症状为高血压5例,血管杂音3例,发热6例,关节痛2例,腹痛、呕吐3例,尿蛋白阳性2例,肾功能异常1例。实验室检查中红细胞沉降率增加9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白细胞计数升高5例。10例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8例好转,2例失访。结论TA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于反复发热、高血压、高炎症反应及尿蛋白阳性患儿,应考虑TA可能,尽早完善血管造影助诊。TA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 童桂霞王兴翠王雪仇慧潘艳艳张洪霞
-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儿童血管造影
- 儿童紫癜性肾炎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研究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蛋白尿严重程度分为微量蛋白尿型组(10例)、轻度蛋白尿型组(15例)、中度蛋白尿型组(15例)及重度蛋白尿型组(20例),比较4组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指标、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分析HSPN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型组患儿病理分级为I级、Ⅱ级的占比高于轻度蛋白尿组、中度蛋白尿组、重度蛋白尿组(P<0.05);微量蛋白尿型组患儿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优于轻度蛋白尿组、中度蛋白尿组、重度蛋白尿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PN患儿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8,P<0.05),相关方程为Y=0.062X-0.031。结论儿童HSPN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呈正相关,临床应加以重视。
- 童桂霞王兴翠潘艳艳董琳琳张洪霞
- 关键词:儿童紫癜性肾炎尿蛋白定量肾脏病理
- 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常规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传统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脂、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治疗组采用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贝利尤单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口服激素剂量、疾病活动度。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的24 h尿蛋白水平、抗双链DN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补体C3、血红蛋白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周的疾病活动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仅1例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可改善尿蛋白、血液系统以及免疫学指标,且长期应用可有效协助减少糖皮质激素剂量、降低疾病活动度以及疾病复发。
- 王三凤周蔚然潘艳艳王兴翠董琳琳张洪霞
- 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