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芝

作品数:23 被引量:32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锆石
  • 13篇年代学
  • 9篇定年
  • 8篇同位素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锆石U-PB...
  • 5篇锆石U-PB...
  • 5篇花岗岩
  • 4篇新元古代
  • 4篇岩体
  • 4篇元古代
  • 4篇HF同位素
  • 3篇元素地球化学
  • 3篇盆地
  • 3篇片麻岩
  • 3篇花岗片麻岩
  • 3篇基性
  • 3篇基性岩
  • 3篇U-PB年代...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山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广东省地质过...
  • 5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广州生产力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3篇张玉芝
  • 21篇王岳军
  • 8篇张菲菲
  • 7篇张爱梅
  • 6篇范蔚茗
  • 5篇陈新跃
  • 5篇刘汇川
  • 4篇张立敏
  • 3篇邢晓婉
  • 3篇李庶波
  • 2篇温淑女
  • 2篇宋菁菁
  • 2篇曹有金
  • 2篇郭小飞
  • 2篇何慧莹
  • 1篇彭头平
  • 1篇蔡永丰
  • 1篇韩会平
  • 1篇钱鑫
  • 1篇梁浩

传媒

  • 10篇大地构造与成...
  • 4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云南地质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西南清流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60
2010年
通过对玮埔岩体两个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的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9.9±3.0)Ma、(446.3±4.0)Ma,证明该岩体确实不是最早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是加里东期岩体。同时对宁化岩体一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2±2.5)Ma,同样属于加里东期岩体。进一步对闽西南清流地区玮埔和宁化岩体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εHf(t)值主要集中在-0.8~-10.4之间,且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72~2.34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来自华夏地块元古代地壳物质。并结合其他己发表的相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可以推断包括玮埔和宁化岩体在内的华南内陆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元古宙基底深熔而成的产物;其形成与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所引起的再造作用关系紧密。
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加里东期花岗岩
湘东-赣西地区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被引量:33
2010年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宏夏桥岩体)、(440±2)Ma(张佳坊岩体)、(402±2)Ma(丰顶山岩体)和(424±3)Ma(山庄岩体)的锆石u—Ph谐和年龄,代表了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其他的年代学和地质资料,认为华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空间上呈面状展布,时代上主体集中在400~440Ma间,且区内早古生代晚期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无明显差异,动力学上倾向于认为华南内部加里东事件很可能不是洋陆俯冲作用的结果。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定年
海南五指山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2
2011年
海南五指山地区出露大面积花岗片麻岩,且广泛发育NW向定向变形构造,表明经历了明显的动力变形变质作用;4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数据表明它们形成于263~269 Ma,代表了中二叠世的一次重要地质构造热事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海南五指山地区263~269 Ma花岗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华南与印支块体的碰撞拼合作用。这也暗示华南与印支的碰撞拼合可能始于263~269 Ma。
陈新跃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彭头平张玉芝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
桂东南南渡正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摘要:桂东南南渡正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该正长岩形成年龄为162±1Ma,和赣南全南及桂东南地区其他燕山早期正长岩形成年龄一致。该正长岩SiO2=61.78%~63.39%,具有高碱(K:O+Na:O=11.18%~12.30%)、高K,O含量(6.47%一9.06%)和K,O/Na。O值(1.37~2.80)特征,系钾玄质系列岩石。该正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Eu负异常(gEu=0.48~0.74)、sr和P-Ti负异常明显、无明显Nb—Ta异常、st/d(t)=+0.32~+0.84,被归为大陆板内钾玄质岩石,代表了燕山早期160Ma左右华南内部一次重要的伸展一裂谷事件。
陈新跃王岳军张玉芝张爱梅曹有金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桂东南
南太行山中新生代隆升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3
2015年
南太行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中部,是研究华北岩石圈减薄、克拉通活化期间山脉隆升与剥露机制的理想场所。本文对太行山南麓的中生代岩浆岩和元古宙变质岩开展了磷灰石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研究,获得了相关样品的磷灰石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研究表明,南太行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集中在75~32 Ma之间,峰值径迹长度在11μm以上,为宽带单峰分布。综合考虑裂变径迹反演,南太行山地区初始隆升始于100 Ma前,晚白垩世以来的剥蚀去顶量在3 km以上。100~50 Ma的构造抬升相对平静,50~40 Ma及10 Ma左右以来隆升速度加快,是太行山地区的主要隆升期。南太行山区域上表现为北早南晚的倾伏式差异隆升格局,其新生代隆升与华北东部同期的快速沉降相耦合。以上资料有利于更好认知华北陆块中–新生代冷却史及岩石圈减薄地表响应。
李庶波王岳军张玉芝张立敏梁浩邱惟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
西盟地区奥陶纪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对云南西部侵入于原西盟群帕可组的花岗片麻岩开展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及原位Hf同位素组成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两件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61.4±2.5 Ma和461.5±3.3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相应的锆石εHf(t)值分别介于-6.45^-1.90和-5.60^-1.44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57~1.86 Ga和1.54~1.90 Ga。这些数据表明西盟地区侵入于原西盟群帕可组内的花岗片麻岩并非前人所认为的中元古代岩石,而是中奥陶世产物,其源岩可能是元古宙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推测西盟地区早古生代花岗片麻岩是环冈瓦纳大陆边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
邢晓婉张玉芝王岳军刘汇川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奥陶纪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冈瓦纳大陆
南岭地区温公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指示被引量:8
2016年
南岭构造带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是研究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理想地区.温公岩体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地区的南岭构造带东段.该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定年结果为196.9±4.4Ma,具A型花岗岩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如富硅(69.22%~76.33%)、高Zr+Nb+Ce+Y含量、高FeO_t/MgO和10 000×Ga/Al比值、亏损高场强元素和Eu负异常明显等.样品具高钾低镁、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特征,其K_2O含量为3.81%~4.43%,MgO为0.20%~0.82%,A/CNK比值为0.95~1.10,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样品具相对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其ε_(Nd)(t)为-2.7^-0.5,ε_(Hf)(t)为+2.1^+7.7.传统观点认为华南地区缺少205~180Ma的岩浆记录,而本文温公岩体的精确定年结果说明华南东南部地区存在早侏罗世(~197Ma)岩浆活动.结合区域相关地质资料,我们认为温公岩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的构造背景,主要是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197Ma的温公A型花岗岩体是目前华南东南部燕山期识别出的最老A型花岗岩体,结合区域内196~156Ma的A型花岗岩的特征,指示华南东南部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时限应晚于早侏罗世.
甘成势王岳军蔡永丰刘汇川张玉芝宋菁菁郭小飞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SR-ND-HF同位素岩石学
海南晨星安山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13年
海南晨星地区发育一套变安山质火山岩,呈透镜状或层状夹于晚古生代变沉积地层中。该安山质火山岩SiO2含量为52.87%~65.27%;富Al2O3(15.59%~21.55%),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丰度(ΣREE=166.80×10-6~246.21×10-6),平均204.39×10-6,(La/Yb)N=5.78~7.47,(Gd/Yb)N=1.24~1.58;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P亏损明显,Eu弱负异常(δEu=0.72~0.90);在Nb/Y-(Zr/TiO2)×10-4和La/Yb-Sc/Ni图解上落入安山质大陆岛弧型火山岩区。火山岩样品10HN13B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测试表明,该安山质火山岩形成年龄为345±4Ma,表明在早石炭世晚期(~345Ma)在海南中部存在有安山质弧岩浆作用。该年龄的获得表明晨星地区夹持该安山质火山岩的原下二叠统峨查组很可能为一套石炭-二叠纪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或需要进一步解体。
陈新跃王岳军张玉芝张菲菲温淑女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
海南公爱地区抱板群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海南岛地处华南陆块南缘,紧邻印支陆块,大地构造位置独特,其地质特征一直备受关注。厘定该地区中元古代岩石的成因对恢复华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花岗质岩石与围岩抱板群变沉积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绝大部分岩石片麻状构造发育、韧性剪切标志明显。这些岩石高SiO_2、K_2O、Al_2O_3、Rb、U,贫CaO、MgO、FeO^T、TiO_2,铝饱和指数A/CNK>1.1,具S型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抱板群变沉积岩,全岩ε_(Nd)(t)=-2.02^-2.38,Nd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Nd))为2.2~2.3 Ga,锆石Hf同位素ε_(Hf)(t)=-5.4~4.0,Hf同位素二阶段亏损模式年龄t_(DM2)^(Hf)=1.71~2.53 Ga。对四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其^(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4±15 Ma、1439±19 Ma、1433±31 Ma和1450±23 Ma,属中元古代。综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海南岛西部公爱地区中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熔融源区为类似抱板群变沉积岩组分,推测其产出于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边缘的增生产物。
张立敏王岳军李庶波张玉芝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
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1
2011年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构成的沧水铺群、及以横路冲组砂砾岩层开始的板溪群。下伏于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并角度不整合上覆于冷家溪群的紫红色砾岩代表了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上覆于该火山岩系并整合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之下的横路冲组砾岩层则代表了板溪裂谷作用的开始。年代学测试表明下伏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冷家溪群顶部砂岩中年轻碎屑锆石集中给出了864Ma的年龄峰值,代表了冷家溪群的最大沉积顶界年龄;而上覆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银珠坝组火山岩、或称之为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给出了(835±12)Ma的SIMS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上述年龄界定了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沉积时间在835~864Ma。板溪群马底驿组砂岩给出了764Ma和812Ma的年轻年龄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推测其主体沉积时间应在760~720Ma之间。上述资料表明以往所认为的冷家溪群沉积于中元古代的观点需要重新拟定为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与银珠坝组或宝林冲组下部之间的角度不整合(835~864Ma),代表了扬子与华夏陆块沿江南隆起带碰撞的结束时间,而扬子周边广泛发育的750~830Ma的岩浆作用是晋宁造山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板内岩浆作用。
张玉芝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菲菲
关键词:U-PB年代学冷家溪群板溪群江南隆起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