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自永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客家
  • 6篇民歌
  • 6篇《十送红军》
  • 3篇龙舟
  • 3篇龙舟赛
  • 3篇红军
  • 3篇池塘
  • 2篇文化
  • 2篇客家文化
  • 2篇集体记忆
  • 2篇记忆
  • 2篇家风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信仰
  • 1篇信仰变迁
  • 1篇中国文明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互动
  • 1篇视域
  • 1篇蔬菜

机构

  • 17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

  • 17篇张自永
  • 2篇罗勇
  • 1篇吕秀菊
  • 1篇温储蔚
  • 1篇郑国华
  • 1篇李雯

传媒

  • 2篇北方音乐
  • 2篇中华文化论坛
  • 2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寻根
  • 1篇农业考古
  • 1篇萍乡高等专科...
  • 1篇体育成人教育...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前沿
  • 1篇民间文化青年...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风塑造与社会互动——以客家古村落培田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饱含了浓郁的优秀文化基因,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性,是聚落社区明达事理的保障。客家古村落培田至今逾600年,现存的八修四印族谱记录了吴氏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反映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传承上的完整逻辑。以历修《培田吴氏族谱》为线索,重点剖析了克勤克俭等家风形态,并通过家箴、家训、家法、族规、公益社章程等载体全面梳理了培田家风形成史。家风的塑造是民众(尤其是社区精英)丰富的文化创造力与国家集权的正统并存共谋的历史缩影。
张自永
关键词:社会互动客家文化
《十送红军》的民歌属性再探讨
2016年
以《镇巴歌谣·十送》为基本歌本、以赣南客家采茶调《长歌·送郎调》为母体的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登陆央视《中国民歌大会》,再次引发社会对《十送红军》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对该期节目的回顾,再次探讨《十送红军》的民歌属性。
张自永
关键词:民歌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赣南师范大学融入客家优良家风的实践探索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是作为培养道德情操、规范行为举止的有效方式,而高校是塑造国民精神与道德人格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客家优良家风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家风家教具有的涵养作用,为个人精神成长提供清澈源头,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范本,也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张自永温储蔚
关键词:廉政文化
客家池塘龙舟赛的仪式展演与集体记忆
一、仪式活动的背景池塘龙舟赛发生在"客家摇篮"江西赣州的龙南县杨村镇。杨村镇北距县城60千米,现有人口5.4万人,是龙南县最大的一个乡镇,也是赣南围屋分布数量最多的乡镇之一。"从前有几户杨姓人迁在白屋仔定居,以后又扩展到...
张自永李雯
文献传递
客家“拜图”仪式展演--来自闽西培田古村的调查研究
2013年
"拜图"是祭祀先祖的一种古老形式,至今在闽西连城县等地可见,其中培田吴氏的"拜图"仪式保存完好。培田古村新正二日拜图之俗,历两百余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伦常并没有随着宗法制度的消失而从人们的观念中析出,它仍是维持乡村社会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认真发掘和利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这份宝贵资源,使其为当今和谐乡村的建设增光添彩。
罗勇张自永
关键词:文化内涵
黎士弘《闽酒曲》与闽西客家酒俗
2013年
黎士弘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篆刻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闽西文坛的最高成就。其所撰《闽酒曲》系统地描写了闽西客家传统米酒从酿造、品种到销售的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酒民俗,是研究客家传统酒文化的珍贵资料。
罗勇张自永
关键词:客家酒文化
《十送红军》的文野之辨--兼论民歌的界定标准
《十送红军》是我国最为著名的红歌之一.1961年,《十送红军》以'民歌'面目问世.2001年,其'民歌'身份却被遮掩.身份标识的模糊引发赣南、汉中等老区人民对词、曲作者的讨论与争辩,时至今日,其身份的合法地位依然未被确立...
张自永
关键词:民歌《十送红军》
文献传递
《十送红军》的民歌属性再探讨
2016年
以《镇巴歌谣·十送》为基本歌本、以赣南客家采茶调《长歌·送郎调》为母体的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登陆央视《中国民歌大会》,再次引发社会对《十送红军》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对该期节目的回顾,再次探讨《十送红军》的民歌属性。
张自永
关键词:民歌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被引量:1
2014年
楹联作为可以传承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韵律、意象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精神形态和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培田古村落丰富多彩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培田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文形态,是浓缩版本的培田精神文化史,也是培田人生存和生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大部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范本。
张自永
关键词:楹联客家精神
培田古村八景中的信仰变迁——对“云霄风月”和“马刹晨钟”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培田八景有新老之分,反映了前后400余年间吴氏族人的信仰变迁。笔者就"云霄风月"和"马刹晨钟"两则,依据流传至今的史料、诗词文赋、传说故事以及信仰现状,着重分析培田八景中的信仰变迁的路径以及导致其变迁的内在因素。指出八景的变化看似审美情趣的转移,实则是在社区精英主导下完成的利益诉求,其目的在于凝聚宗族,对内配合族规家法而实现和谐自治,对外则谋求扩大生存空间,优化生活环境以及实现资源的占有和自然与人文边界的明晰。
张自永
关键词:八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