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阳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外科
  • 7篇手术
  • 6篇神经外科
  • 6篇外科手术
  • 5篇显微外科
  • 4篇显微外科手术
  • 4篇成像
  • 3篇电刺激
  • 3篇影像
  • 3篇入路
  • 3篇神经导航
  • 3篇神经鞘瘤
  • 3篇神经影像
  • 3篇肿瘤
  • 3篇网络
  • 3篇脑深部
  • 3篇脑深部电刺激
  • 2篇导航
  • 2篇电刺激术
  • 2篇电生理

机构

  • 2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21篇张艳阳
  • 18篇余新光
  • 8篇周涛
  • 7篇冯世宇
  • 6篇卜博
  • 5篇姜金利
  • 4篇周定标
  • 4篇陈晓雷
  • 4篇孟祥辉
  • 4篇许百男
  • 3篇毛之奇
  • 2篇任贺成
  • 2篇张军
  • 1篇武琛
  • 1篇孙正辉
  • 1篇薛哲
  • 1篇凌至培
  • 1篇马晓东
  • 1篇刘斌
  • 1篇姜燕

传媒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脑连接组学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人脑连接组学利用神经影像和电生理技术从宏观层面构建人脑结构和功能连接网络,结合图论的分析方法,刻画脑网络的拓扑属性,进而理解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工作机制([1-2])。近年来,人脑连接组学在正常发育、老化和神经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6]),但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将综述人脑连接组学在神经外科领域,尤其是在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等中的应用.
张艳阳余新光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大脑疼痛调节及额叶边缘网络异常的研究
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的面部神经病理性疼痛。反复剧烈疼痛可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的风险增加,但是疼痛与这些精神症状存在联系的大脑机制尚未明确。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脑网络...
张艳阳余新光
关键词: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
文献传递
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2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鼻蝶窦内镜手术的21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术中结合应用高场强术中核磁共振和神经导航,术后随访头颅MRI及内分泌包括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生化指标,肿瘤残留及内分泌未缓解病例根据情况选择奥曲肽或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男129例,女81例;年龄21 ~ 67岁,平均40.7岁.术前MRI显示肿瘤最大径>1 em 183例(87.1%).4例术前应用奥曲肽.肿瘤全切171例(81.4%)例,次全切除22例(10.5%),部分切除17例(8.1%).本组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内分泌缓解148例(70.5%),术前平均生长激素为27 ng/ml(4~150 ng/ml)降至术后5 ng/ml(0~ 32 ng/ml).18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平均27.5个月(3~ 84个月).随访中,161例(87.5%)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并参加日常工作和学习.在术后肿瘤残留及内分泌未缓解的病例中,34例术后应用奥曲肽,29例接受放射外科治疗.结论 经鼻蝶窦内镜手术是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术后要定期复查头颅MRI及内分泌.奥曲肽及放射外科治疗可以控制残留肿瘤并改善内分泌.
张艳阳周涛孟祥辉许百男
关键词:垂体肿瘤肢端肥大症内镜检查神经外科手术
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观察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功能神经外科病区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两组,每组各20名。对于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组,在术前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构建出血管神经压迫的虚拟现实模型,通过模拟手术体位、手术入路三维立体观察虚拟现实的模拟,并结合微血管减压手术中手术显微镜下的讲解,让学生判断有无血管神经压迫以及分析责任血管与神经的空间解剖位置关系。在教学阶段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相应临床理论的知识考核,内容以教学内容为主。同时两组学员在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创新性认可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反馈。结果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8.95±2.80)分,传统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1.65±5.84)分,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虚拟现实互动教学组对其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创新性认可度高于传统教学组,同时虚拟现实结合的教学方法相较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容易提升初次接触功能神经外科规培住院医师的兴趣,在学习上带给他们更大的帮助,虚拟现实在功能神经外科血管减压术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低学生尽快掌握后颅窝血管神经复杂的解剖,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结论多模态神经影像融合的虚拟现实互动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术前影像学、后颅窝神经血管解剖及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及教学内容掌握度。
张艳阳许军鹏饶维毛之奇余新光
关键词:神经影像虚拟现实微血管减压手术教学应用
神经外科参与脑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
2019年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团队从“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医学(Medicine)共四个层面积极参与“中国脑计划”,利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模型和神经影像学、术中电刺激和颅内脑电技术之优势进行脑科学研究;同时联合类脑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工程力量,研制新型微创或无创性脑机接口设备;以阿尔茨海默病等重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为临床导向,利用声、光、电、磁等物理调控技术以延缓脑疾病的进展,为我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贡献力量。
余新光张艳阳
关键词:神经科学脑疾病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
张艳阳余新光
前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外大型颅咽管瘤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前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外大型颅咽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前纵裂经终板入路手术切除的52例第三脑室内外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 67岁,平均33.5岁.术前MRI示肿瘤的最大径范围为4.0~7.8 cm,平均5.1 cm.术后t~3个月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全切除47例(90.4%),次全切除5例(9.6%).术中离断前交通动脉6例,保留垂体柄33例(63.5%).术后视力好转或者无改变44例(84.6%).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术后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 68个月,平均25.4个月.随访中,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23例,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尿崩18例.死亡3例,肿瘤复发6例.结论 前纵裂经终板入路适合切除第三脑室内外的大型颅咽管瘤,容易辨别及保护垂体柄,对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结构的影响较小.
姜金利张艳阳冯世宇卜博周涛余新光
关键词:颅咽管瘤第三脑室神经外科手术
硬膜外入路处理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硬膜外入路切除中颅窝海绵窦区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 1月采用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为主的三叉神经鞘瘤23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6 ~ 63岁,平均46.2岁.23例患者均采用耳前颞下硬膜外入路,肿瘤向眶内生长的2例行额颞眶颧-硬膜外入路;其余病例均行颧弓-额颞硬膜外入路.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患者术中有肿瘤残留,每6个月随访复查1次,没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每8~12个月随访复查1次.结果 患者术后住院天数7~13d,平均8.5d.肿瘤2例来源于眼支,2例来源于上颌支,5例来源于下颌支,14例来源于半月节.肿瘤21例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全切除率91.3%.患者随访3个月至4年,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术后面部麻木症状加重8例,好转10例;面部疼痛3例术后均好转;复视病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术后均好转;听力障碍1例好转,1例较术前加重.术后新发面部麻木2例,新发颞肌萎缩3例;1例患者2年后复发,行伽马刀治疗.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硬膜外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神经鞘瘤手术损伤小、反应小、并发症少,有利于三叉神经、展神经、滑车神经、颈内动脉损伤的保护.
冯世宇卜博余新光陈晓雷张艳阳赵然任贺成孟祥辉周涛周定标
关键词:三叉神经神经鞘瘤海绵窦
多模态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吲哚氰绿(ICG)荧光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2例脑AVM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62岁,平均32.6岁.42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病变,对于靠近运动区的AVM,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在切开硬脑膜暴露畸形血管团、夹闭可疑供血动脉及切除畸形血管团后进行术中ICG荧光造影,采用ICG分析软件重建术区血管的可视化图像,判断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团.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有无畸形血管团残留.采用Rankin评分法(修订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42例脑AVM患者中,85.7%(36/42)的患者获得全部切除.其中18例涉及功能区有畸形血管团的患者中,14例脑AVM被全部切除;24例未涉及功能区的畸形血管团的患者中,22例AVM被全部切除.11例患者完成40次术中ICG荧光造影,每例平均3.6次(3~6次).通过术中ICG荧光造影,10例能辨认出畸形团的供血动脉,9例能辨认出引流静脉,11例能辨认出畸形团.3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5个月(3~70个月),31例(83.8%)患者术后可重返日常生活和工作(Rankin评分≤2).结论 术前选择合适的AVM病例,在多种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和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在有效切除畸形血管团的同时保留神经功能.
张艳阳姜金利孙正辉武琛师炜薛哲冯世宇余新光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神经导航荧光造影电生理监测显微外科手术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面神经追踪技术在前庭神经鞘瘤中的应用
探讨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纤维束追踪技术进行面神经重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大型前庭神经鞘瘤30例.术前使用3.0T磁共振仪采集常规的T1WI、...
张艳阳张军余新光
关键词:前庭神经鞘瘤弥散张量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