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娟
- 作品数:60 被引量:222H指数:10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鼠白介素10真核表达质粒在体内外大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影响
- 目的探讨体外重组的大鼠白介素10(rIL-10)真核表达质粒能否在大鼠体内外肝细胞中表达及表达产物对肝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受体介导的脂介体转染法及尾静脉大容量注射法将rIL-10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入大鼠BRL细胞及体内大...
- 黄月红陈运新张莉娟陈治新王小众
- 关键词:白介素10基因表达肝细胞
- 文献传递
- TIMP-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TIMP 1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及外源性IL 10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 (N组 ,8只 )、CCl4组 (C组 ,2 8只 )和IL 10干预组 (Ⅰ组 ,2 4只 ) ,建立下常对照、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及IL 10干预模型。造模第 7周和第 11周 ,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原位灌流消化 ,11%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 (HSC)。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各组HSC的TIMP 1mRNA表达水平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培养贴壁后HSC的TIMP 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均检出TIMP 1的mRNA表达 ;造模第 7周 ,C组与I组的TIMP 1mRNA表达均高于N组 (P <0 .0 1) ,I组低于C组 (P <0 .0 1) ;造模第 11周 ,I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C组TIMP 1的表达水平较第 7周进一步增加 (P <0 .0 1) ,而I组有所下降 (P <0 .0 5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IMP 1的蛋白表达变化与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TIMP 1随着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表达逐渐升高 ,IL 10通过抑制TIMP 1的表达 。
- 郑伟达王小众张莉娟史美娜陈治新陈运新黄月红
- 关键词:鼠肝实验性大鼠发病密度梯度离心CCL4
- rIL-10基因干预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MMP13及TIM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及其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大鼠白介素10(rat interleukin-10,rIL-10)基因干预的影响,探讨rIL-10基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纤维化模型组。C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生理盐水,每次0.5 ml,共8周;纤维化模型组每周腹腔注射2次猪血清,每次0.5 ml,共8周。至造模第5周开始模型组随机分为纤维化组(M组),rIL-10基因干预组(I组)及空质粒对照组(P组)。C组和M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林格氏液作为试剂对照,I组大鼠尾静脉注射rIL-10质粒pcDNA3-rIL-10,P组大鼠尾静脉注射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于第8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S-P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肝脏MMP13及TIMP1表达的情况。结果:天狼猩红染色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多(P<0.01);与M组和P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I组大鼠肝组织中胶原的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M组及空质粒对照P组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明显增强(P<0.01),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表达上调而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组和P组比较,I组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13及TIMP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rIL-10基因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沉积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相关。
- 黄月红陈运新张莉娟陈治新王小众
- 关键词: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表达微小RNA-221、微小RNA-222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过程中微小RNA(miRNA,miR)-221、miR-222表达的变化,探讨miR-221/222在肝星形细胞(HSC)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接种HSC—T6,分别以HB—EGF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HB—EGF共处理HSC—T624、48h,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miR-221/222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HB—EGF组及共处理组(48h)miR-221表达水平分别为0.90±0.14、1.08±0.09和0.71±0.14,miR-222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10、1.04±0.09和0.68±0.16。说明HB—EGF可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ERK抑制剂可使miR-221、miR-222表达下降(P〈0.01)。结论HB—EGF通过激活HSC—T6的Ras/ERK信号通路,继而促进miR-221、miR-222的表达,参与HSC活化的调控。
- 张莉娟何彬彬黄月红陈治新王小众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对大鼠肝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转染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后肝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大鼠肝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allete cells,HSC)活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系BRL,分3组:对照组(C组)、转染pc DNA3.0空质粒组(P组)、转染pc DNA 3.0-r IL-10重组质粒组(I组)。转染48 h后取培养上清液用抗体芯片筛选各组间细胞因子的差异性表达。用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上清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抽提3组BRL细胞的总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抗体芯片筛选显示,I组较P组IL-10表达上调大于50倍,而VEGF下调大于2倍。进一步检测显示,I组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136.824±34.150)pg/ml较P组(252.026±33.300)pg/ml显著下降(P<0.05),I组培养上清液中TGF-β的表达(220.296±42.115)pg/ml较P组(363.366±17.434)pg/ml显著下降(P<0.01),I组细胞中VEGF的表达较P组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转染IL-10基因的大鼠肝细胞除了通过高分泌IL-10直接抑制HSC的增殖与活化,也可能通过下调VEGF和TGF-β等促肝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而间接作用。
- 陈运新黄月红张莉娟陈治新王小众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肝细胞细胞因子
- 肝纤维化大鼠血TNF—a、IL—6与IL—10的关系
- 2001年
- 李丹张莉娟等
- 关键词:肝纤维化TNF-AIL-10ELISA法
- 白介素-10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探讨IL-10、PDGF对体外培养HSC表达TGF-β_1的影响。方法:原位灌流分离HSC,体外培养激活,分别用IL-10、PDGf以及两者共干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各组TGF-β_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L-10干预组TGF-β_1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DGF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0干预组较IL-10、PDGF共干预组明显减弱(P<0.01)。结论:PDGF可促进HSC表达TGF-β_1,而抑制HSC表达TGF-β_1可能是外源性IL-10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
- 陈运新王小众翁山耕陈治新黄月红张莉娟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肝星状细胞
- 白介素-10基因修饰抑制了肝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
- 目的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在肝纤维化的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白介素-10是重要的抗肝纤维化因子,但其半衰期短,作用广泛,基因治疗可能是其发展方向.本研究以肝细胞作为IL-10基因的表达细胞,观察其对体外原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的作...
- 陈运新黄月红郑伟达陈治新张莉娟王小众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肝星状细胞肝细胞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肝星状细胞对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Ad—IL-10)转染肝星状细胞(HSC)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93细胞包装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Ad5-hiL10-IRES-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将体外培养的人HSC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空载组、TNF-α(10μg/L)组、空载组+TNF-α(10μg/L)组、Ad—IL—10+TNF—α(10μg/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SC细胞的凋亡比例;Westernblot检测HSC细胞STAT-1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成功构建Ad5-hlL-10-IRES-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TNF—α诱导使HSC凋亡率显著增加,Ad—IL-10干预可使HSC凋亡率下降(P〈0.05);其凋亡率分别为:空白组0.010±0.001,TNF—α组0.230±0.090,空载组0.210±0.080,IL-10组0.070±0.03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NF-α诱导后STAT-1磷酸化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而Ad-IL-10干预可使两者水平下降(P〈0.01);各组STAT—P/STAT-1吸光度值分别为:空白组0.028±0.006,空载组0.025±0.007,TNF—α组0.261±0.085,空载对照组0.254±0.065,IL-10组0.029±0.009。结论IL—10能抑制TNF—α诱导HSC细胞发生凋亡,其信号途径与STAT-1有关。
- 张莉娟黄月红陈治新陈运新郑伟达王小众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肝星状细胞
- 肝纤维化发病的新机制与白介素10的防治作用
- 张莉娟王小众黄月红陈运新史美娜
- 该系列研究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不同阶段分离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并提取部分肝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化学、逆转录PCR(RT-PCR)、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
- 关键词:
- 关键词: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