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见明

作品数:45 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生化成分
  • 10篇茶树
  • 6篇种质
  • 6篇种质资源
  • 5篇茶树种质
  • 5篇茶树种质资源
  • 5篇茶叶
  • 4篇岩茶
  • 4篇去湿
  • 4篇网带输送机
  • 4篇香气
  • 4篇露水
  • 4篇芳香
  • 4篇芳香物
  • 4篇芳香物质
  • 3篇摇青
  • 3篇营养
  • 3篇鱼糜
  • 3篇生化
  • 3篇适制性

机构

  • 45篇武夷学院

作者

  • 45篇张见明
  • 9篇王飞权
  • 7篇冯花
  • 7篇洪永聪
  • 7篇黄艳
  • 6篇王芳
  • 6篇阮承治
  • 6篇杨君
  • 5篇郭波
  • 4篇赵升云
  • 4篇黄毅彪
  • 4篇陈镔
  • 3篇杨江帆
  • 3篇陈荣冰
  • 3篇叶宏萌
  • 3篇张静
  • 2篇吴玉琼
  • 2篇钟兰馨
  • 2篇杨宇华
  • 2篇辛伟

传媒

  • 8篇武夷学院学报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茶叶通讯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6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秋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深入研究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对2 6份武夷名丛的秋茶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 6份武夷名丛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 7,平均变异系数为1 9.3 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2 6份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9 1.8 1%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2 6份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生化成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Ⅲ类群大部分为适制乌龙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红茶的资源。初步筛选出茶多酚含量特异的种质2份(J M 0 0 3和J M 0 0 8)、水浸出物含量特异的种质2份(J M 0 2 2和J M 0 1 5)。
张见明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聚类分析
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和大白茶(ZD)、福鼎大毫茶(FD)、福建水仙(SX)和梅占(MZ)白牡丹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特征及其品质差异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表现优异、各具特点,具体表现为ZD清香带花香,FD嫩香、毫香显,SX花香显,MZ花香浓且持久,香气得分大小排序为MZ>SX>FD>ZD>90分;4个品种白牡丹茶中检测出101个香气成分,其中ZD、FD、MZ和SX中分别鉴定出98、98、100和96个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碳氢类、酯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基于所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PCA和PLS-DA模型,可将不同品种白牡丹茶进行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白牡丹茶的标志差异性呈香成分有13个(VIP>1、p<0.05)。综上,4个茶树品种白牡丹茶的香气品质特征明显不同、香气轮廓区别明显,筛选出的13个香气成分是其品质差异形成的重要组分。
冯花王飞权张渤张见明陈荣冰宫晓静陈虹黄毅彪叶江华
关键词:茶树品种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不同季节白牡丹等武夷名丛主要生化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开发、利用3季武夷名丛茶树鲜叶资源,以15份武夷名丛为研究对象,在春、夏、秋三季分别取其第一轮新梢的一芽二叶为试材,测定和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份武夷名丛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在3个季节中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具有丰富的变异性和遗传多样性:春、夏、秋3季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8.20%、33.53%、26.02%,平均遗传多样指数分别为1.90、1.78、1.78;在3个季节之间,各生化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除了茶多酚、C和儿茶素总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生化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适制性方面,15份武夷名丛在春季多数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夏秋季多数适制红茶;在不同季节,7份武夷名丛的生化成分在含量上表现出特异性。
张见明
关键词:生化成分适制性
一种含有茶渣提取物的手工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茶渣提取物的手工皂,所述手工皂原料配方按重量组分包括:180‑210份混合油脂、20‑30份NaOH、40‑50份蒸馏水和3‑5份茶渣提取物,所述混合油脂为茶籽油:菜籽油:棕榈油按照重量比5:1:4的混...
翁睿林敏张见明陈杰邓冬莲
文献传递
闽北豆豉生产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闽北豆豉生产过程中水分、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及赖氨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闽北豆豉发酵7 d后,水分含量由53.34%下降到27.34%;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呈先增后减趋势,先由1.42%上升至2.50%后又降低至1.82%;蛋白质含量略有上升,从36%上升至41.77%;氨基酸态氮含量由0.45 g/100 g上升至0.90 g/100 g;赖氨酸含量由2.45 mg/100 g上升至19.23 mg/100 g。
张静魏礼慧徐颖惠陈宗道张见明黄艳
关键词:水分还原糖氨基酸态氮赖氨酸
不同茶树新品系的武夷岩茶适制性鉴定
2021年
以黄旦(CK)、0331-I(A1)、0331-F(A2)、0314-C(A3)、0325-A(A4)、0318E(A5)驻芽小开面3、4叶为原料,分别将其制成武夷岩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与香气成分对比分析,探讨5个茶树新品系的武夷岩茶适制性。结果表明,武夷岩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表现为A2(93.70分)>CK(92.25分)>A4(92.15分)>A3(91.30分)>A1(91.25分)>A5(88.30分),且各样品间综合得分差异显著。5个新品系所制武夷岩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A2生化品质最优,A1、A3、A4次之,A5较差。不同茶树新品系和黄旦的武夷岩茶样本中共检测出115个香气成分,其中CK、A1、A2、A3、A4、A5中分别检出91、102、97、98、101、98个香气成分,并以酯类、醇类和碳氢类化合物为主;基于所有样本的香气成分数据建立的PLS-DA模型,可有效区分CK、A1、A2、A3、A4、A5的武夷岩茶样本,并筛选出差异香气成分26个。综上,A1、A2、A3、A4均适制武夷岩茶,以A2综合品质最优,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花果香馥郁、滋味醇厚回甘显。
冯花王飞权陈荣冰张见明张渤洪雅萍蒋松
关键词:武夷岩茶生化成分香气成分适制性
不同包装材料对武夷水仙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研究旨在为武夷水仙茶进行长期贮藏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武夷水仙茶为研究对象,选用瓷罐、锡罐、牛皮纸袋以及铝箔袋分别进行包装,并于室温下贮藏1年,隔3个月扦取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及内质理化成分的测定。在试验选定的4种包材中,综合感官审评及各理化成分的变化情况,对武夷水仙茶品质劣变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牛皮纸袋>铝箔袋>瓷罐>锡罐。为使武夷水仙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和发生最小的理化改变,可采用锡罐、瓷罐及铝箔袋对其进行包装贮藏。
黄艳陈荣冰李京张见明
关键词:包装材料感官品质理化性质
不同茶树品种新工艺秋季白茶品质比较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GC、EGCG、GCG、酯型儿茶素、茶红素的含量及儿茶素总量以A1最高,茶多酚、咖啡碱、EC、C、CG、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以A2最高及酚氨比值最大,GA、ECG的含量以A3最高。不同品种的白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62.58%~66.76%,其中,A1、A3的花香和果香物质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CK。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依次为:A1(91.7)>A3(90.3)>CK(88.6)>A2(86.4),且各样品得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A1、A3所制秋季白茶具备花香型白茶的优异品质。
王飞权冯花葛捷琳陈荣冰刘国英张见明
不同工艺对黄观音夏暑红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试验以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为对照(CK),在其基础上借鉴了乌龙茶的揺青工艺(ST)和正山小种红茶的过红锅工艺(PT),分别对黄观音品种夏暑茶鲜叶进行加工,分析比较了各工艺生化成分的变化,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与CK相比,揺青工艺对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影响较大,过红锅工艺较小,对于黄酮类含量的变化二者影响均不明显;感官审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T(90.80)>PT(87.85)>CK(85.45),且三者间得分差异显著。表明摇青工艺和过红锅工艺均对生化成分的变化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显著,其中以萎凋中引入摇青工艺加工出来的茶样具有优质的红茶品质特征。
张见明王飞权黄毅彪冯花廖允宁
关键词:摇青
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向天梅"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得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较适宜加工红茶。制得的夏暑红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30.99%、1.31%和5.10%,香气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87.76%,其中共鉴定出9类160种化合物,香气甜浓,滋味甜醇,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王飞权冯花罗盛财洪永聪吴玉琼钟兰馨张见明
关键词:红茶适制性香气物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