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运城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调节剂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树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生长
  • 2篇植物生长调节
  • 2篇植物生长调节...
  • 2篇沙棘
  • 2篇生长调节剂
  • 2篇扦插
  • 2篇基因
  • 2篇GI
  • 1篇蛋白
  • 1篇樟子松
  • 1篇沙棘优良品种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基因
  • 1篇克隆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木兰围场国有...

作者

  • 5篇张运城
  • 3篇李伟
  • 2篇姚景瀚
  • 1篇刘玉林
  • 1篇袁虎威
  • 1篇钮世辉
  • 1篇方攀
  • 1篇周长虹
  • 1篇李伟

传媒

  • 2篇国际沙棘研究...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沙棘微枝扦插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选用沙棘杂雄优1号,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不同扦插基质厚度、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大田生产条件下沙棘微枝扦插最适条件,找出生产上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表明三叶三芽插穗在400mg/L的生长调节剂中处理后微枝扦插表现最好;NAA处理的插穗在厚度为8cm的沙层微枝扦插表现最好,其余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微枝扦插表现最佳沙层厚度为5cm。
姚景瀚张运城李伟
关键词:沙棘植物生长调节剂正交试验
沙棘优良品种微枝扦插大田试验
2013年
选用7个沙棘品种(杂雄优1号、杂雌优1号、杂雌优10号、杂雌优12号、杂雌优54号、太阳、乌兰沙林),使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处理,进行完全随机区组微枝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杂雄优1号微枝扦插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37%,太阳平均成活率最低为79.48%。试验为微枝扦插技术应用于沙棘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指导,证明了利用微枝扦插技术解决生产中育苗效率和新品种快繁问题的可行性。
姚景瀚张运城李伟
关键词:沙棘植物生长调节剂
针叶树赤霉素受体GID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赤霉素(GA)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植物激素,在针叶树种子萌发和花芽分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ID1(Gibberellin Insensitive Dwarf1)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受体蛋白,是该通路的关键因子...
张运城
关键词:针叶树基因克隆
针叶树GID1同源基因分离鉴定与功能预测被引量:2
2015年
GID1作为赤霉素(GA)受体蛋白,是GA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码基因GID1在被子植物中已经被广泛克隆,但在针叶树种中的研究十分滞后。为了分离针叶树GA受体GID1基因并推测其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GID1s序列为探针,在油松高质量参考转录组内筛选并鉴别出了油松GID1直系同源基因;基于该基因序列同源克隆了樟子松、白皮松、赤松GID1基因,通过BLAST获得了日本落叶松、火炬松、白云杉与挪威云杉的GID1-like基因;对针叶树GID1基因进行序列保守性、蛋白结构和组织表达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很可能只含有一个GID1基因,该基因在针叶树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虽然与被子植物GID1之间的序列一致性较低,但其保持GA亲和活性所必需的氨基酸残基十分保守,与其下游DELLA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域与结构同样十分保守,推测其在针叶树GA信号转导中具有受体功能;表达分析显示GID1在挪威云杉不同组织和油松雌雄球花不同发育阶段间表达较为稳定,表明GID1可能广泛参与这些组织的发育过程,针叶树GA信号调控通路中GA受体的转录调控可能并不是核心调控机制。研究结果为GID1基因在针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运城周长虹钮世辉李伟
关键词:赤霉素针叶树
樟子松SSR反应体系优化被引量:7
2013年
从模板DNA、Taq酶含量、dNTP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循环次数6个方面,分别设置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观察条带的亮度及清晰度,以确定合适的反应体系。然后利用L16(45)正交试验,对DNA模板浓度、Taq酶含量、dNTP浓度、引物浓度这4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做进一步优化。建立了樟子松SSR最佳反应体系:25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50ng,Taq酶1.0U,dNTP0.3mmol/L,引物0.15μmol/L,10×TaqBuffer(含Mg2+)2.5μL。樟子松SSR反应体系的优化,有助于对樟子松SSR分子标记的研究,为分析樟子松天然群体和人工群体的遗传结构多样性,构建遗传图谱和定位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方攀张运城袁虎威刘玉林李伟
关键词:樟子松SSR反应体系正交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