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12
  • 4篇摄入
  • 3篇膳食
  • 2篇学龄
  • 2篇营养
  • 2篇膳食模式
  • 2篇摄入量
  • 2篇肥胖
  • 2篇补充剂
  • 2篇超重
  • 2篇超重肥胖
  • 1篇蛋白质摄入
  • 1篇学龄儿童
  • 1篇学龄前
  • 1篇学龄前儿童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营养素
  • 1篇营养素补充剂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张雅蓉
  • 8篇王培玉
  • 8篇张玉梅
  • 6篇王金子
  • 3篇王欢
  • 3篇薛勇
  • 3篇赵艾
  • 2篇郑迎东
  • 2篇李子一
  • 2篇陈程
  • 1篇于盼
  • 1篇尤莉莉
  • 1篇陈云

传媒

  • 3篇中国食物与营...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4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3—12岁儿童膳食种类及摄入量调查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中国7个城市、2个农村儿童膳食模式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和立意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儿童1 774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通过膳食频率调查获得其膳食情况。结果:半年内从未摄入水产品的儿童比例最高。随着年级增高,儿童每日谷类、薯类、蔬菜、禽畜肉类摄入量上升,水果、乳类的摄入量下降。与农村儿童相比,城市儿童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蛋类、豆类的摄入量低,禽畜肉类、水产品、乳类及坚果的摄入量高。儿童油、盐的摄入量均偏高。与2002年相比,儿童谷类摄入量下降,而薯类、水果、蛋类、奶类、豆类和坚果的摄入量上升。结论:我国儿童膳食摄入存在城乡差异,奶类摄入偏低,而油、盐摄入偏高。
李子一张雅蓉王金子陈程张玉梅王培玉
关键词:儿童营养膳食模式摄入量
3—12岁儿童膳食补充剂摄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中国3—12岁儿童膳食补充剂的摄入现状,并讨论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3—12岁儿童1 806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通过膳食补充剂频率调查获得其摄入情况。结果: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高(P=0.001)、喂养人认为孩子体重偏低(P=0.024)、认为孩子营养状况不好(P=0.023)、每周外出就餐多(P<0.001)、父亲文化程度高(P<0.001)、母亲文化程度高(P<0.001)的儿童更容易使用补充剂。结论:补充剂使用与儿童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喂养人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有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对儿童健康和对营养素补充剂的正确认识。
王金子张雅蓉薛勇赵艾王欢张玉梅王培玉
关键词:膳食补充剂
中国七城市学龄儿童蛋白质摄入情况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中国7城市学龄儿童蛋白质摄入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和立意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儿童618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通过24h膳食回顾调查获得其膳食情况。结果:调查对象整体的蛋白质摄入量为50.2±26.7g/d,不同年龄组间蛋白质摄入量存在差异(F=2.425,P〈0.05),11~12岁组最差、7~岁组最好。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蛋白质摄入量不同,早餐的蛋白质摄入量最少,中位数为12.5g/d;午餐和晚餐的蛋白质摄入量相近,中位数分别为23.2、22.4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94,P〈0.01)。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中,动物性食物占总蛋白质摄入的比例为52.2%、植物性食物占47.8%。动物性食物中对蛋白质摄入贡献最多的前5类食物分别为猪肉、蛋类、家禽类、鱼/贝/虾类、牛肉;植物性食物中对蛋白质摄入贡献最多的前5类食物分别为大豆/豆腐/其它豆制品、大米、烙饼/煎饼/烧饼/油饼、面条、面包/饼干。结论:7城市学龄儿童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发生率较高,蛋白质在三餐中的分配不均,摄入优质蛋白质(动物性食物、豆类及豆制品)的比例较为理想,但膳食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王欢张雅蓉王金子王培玉张玉梅
关键词:学龄儿童蛋白质摄入
中国3-12岁儿童自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中国3-12岁儿童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流行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七城市(北京、苏州、广州、郑州、成都、兰州和沈阳)和两农村(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和邢台县),共抽取1792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自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童自报食物过敏率为8.4%,食物不耐受率为7.7%。最常见的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食物为海鲜、鱼、鸡蛋、水果和牛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有过敏史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OR=4.49(95%CI 2.52-8.01),P〈0.01],挑食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OR=2.40(95%CI 1.43-4.02),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者相对于初中及以下者[OR=0.40(95%CI 0.20-0.80),P=0.01]。结论儿童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张雅蓉陈云赵艾李宏亮母智深张玉梅王培玉
关键词:儿童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问卷调查
3~12岁儿童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率和日均使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岁312岁儿童1 823名,通过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调查问卷获得其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结果3~6岁儿童各营养素补充率均高于7-12岁儿童(P均〈0.05)。3-12岁儿童最常使用的营养素依次为钙(27.46%),维生素D(16.61%),锌(13.73%),维生素B2(12.35%),维生素B12(12.30%),维生素B1(12.24%),维生素C(12.18%),维生素A(11.35%),维生素B6(10.47%),叶酸(8.68%),烟酸(7.03%),泛酸(6.70%),维生素E(6.17%),铁(4.87%)。来自于补充剂的日均营养素摄入量分布范围跨度较大,且有部分极值超过可耐受最高量。大多数补充剂摄入量低于推荐量,36岁儿童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均值和中位数高于推荐量。结论维生素A补充剂摄入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量风险。要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和潜在的健康风险,应建立营养素补充剂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和安全范围。
王金子张雅蓉薛勇赵艾郑迎东张玉梅王培玉
关键词:营养素补充剂营养素摄入儿童
家长自报4~36月龄婴幼儿挑食行为的准确性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以膳食频率问卷为评价标准,从4~36月龄婴幼儿是否挑食和其挑食种类两方面评估家长对其所喂养的婴幼儿挑食行为判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和立意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4~36月龄且开始添加非乳类辅食的婴幼儿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儿童喂养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基本情况、膳食情况和挑食情况。根据家长报告,将全部儿童分为挑食/不挑食组或对某类食物挑食/不挑食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挑食/不挑食组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有无差别,评价家长自报儿童是否挑食的准确性;比较对某类食物挑食/不挑食组儿童该类食物日平均摄入量有无差别,评价家长自报儿童挑食种类的准确性。结果:儿童挑食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6月龄、7~12月龄婴儿均对乳类挑食的比例最高(25.00%、24.00%);13~24月龄、25~36月龄幼儿均对蔬菜挑食的比例最高(26.92%、47.46%)。4~6月龄、7~12月龄挑食儿童摄入食物种类数目(8种,19.5种)高于不挑食儿童(6种,18种),而13~24月龄、25~36月龄挑食儿童摄入食物种类数目(28.5种,34种)均低于不挑食儿童(31种,37种)。4~6月龄婴儿的家长对各类食物的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但两组间各类食物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2月龄婴儿的家长仅对乳类和蛋类的判断准确性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4月龄幼儿家长对除蔬菜以外的各类食物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且蛋类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6月龄幼儿家长对除乳类、豆类和谷物之外的各类食物判断准确性均较高,但各类食物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于12月龄儿童的家长对其是否挑食、挑食种类的判断准确性低,而13~36月龄儿童的家长对其挑食
李子一王金子张雅蓉余恺司徒文佑尤莉莉陈程李文军王培玉张玉梅
关键词:偏食双亲
我国9地区3~12岁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相关因素与超重肥胖的调查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我国9地区3~12岁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西式快餐的相关因素及食用频次与儿童BMI的关系,为制定儿童体重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苏州、广州、郑州、成都、兰州、沈阳7个城市和邢台平原、邢台山区两个农村共9个调查点抽取3~12岁的儿童1 792名进行膳食与健康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的相关因素,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外出就餐和BMI之间的关系。结果:3~12岁儿童每周外出就餐0、1次和〉1次的比例分别为33.1%、38.6%和28.3%,每周食用快餐0、1次和〉1次的比例分别为62.4%、31.0%和6.5%;农村地区低于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之间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3~12岁儿童每周外出就餐频率与母亲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正相关;每周食用快餐频率仅与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正相关。在控制了地区、母亲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挑食和每周碳酸饮料摄入频率后,每周外出就餐频率仍然与儿童BMI正相关。结论:儿童外出就餐和食用快餐与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和儿童BMI等密切相关。
张雅蓉王金子薛勇郑迎东王培玉张玉梅
关键词:快餐儿童体重指数
中国7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7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取立意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选取7城市学龄前儿童801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人口社会学情况,采用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共确定了3种膳食模式:模式1与猪肉、动物内脏、油类、盐/咸味食品、豆类、大米类、薯类以及蔬菜类的高摄入量相关;模式2与动物内脏、水果类、油类、盐/咸味食品的高摄入量相关;模式3与动物内脏、家禽类、面粉类的高摄入量相关。膳食模式受地域、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挑食、外出就餐次数、体力活动、是否超重肥胖等因素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模式1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2.060),模式3在一定范围内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32)。结论: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王欢于盼张雅蓉王培玉张玉梅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超重肥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