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丽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灵芝与混淆品硬孔灵芝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灵芝及其混淆品硬孔灵芝进行比较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生药材。结果灵芝和混淆品硬孔灵芝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特征上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灵芝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彭江丽 王立晶 刘塔斯 董玮玮 李顺旭 杨大坚关键词:灵芝 性状 薄层色谱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面向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目的,要结合其课程特点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中药鉴定人才,而本课程实验内容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人才上发挥作用。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从实验内容角度进行改革。运用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 彭江丽 罗堃 张智敏 龚力民 邵丽 彭求贤关键词: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尖尾芋抗乳腺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结合MassBank等数据库及现有文献研究,鉴定尖尾芋醇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尖尾芋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构建关键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借助Cytoscape 3.9.0构建“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结果从尖尾芋醇提物中共鉴定18个成分,包括生物碱类(1,3,10,12)、苯丙素类(2,8,18)、黄酮类(6,7,9,11,15)等;基于鉴定出的化合物通过网络药理学得到429个潜在作用靶点;PPI分析发现PIK3CA、PIK3R1、MAPK1等10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发现核心靶点可能通过调控癌症通路发挥抗乳腺癌作用,“成分-基因-通路”互作网络图显示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及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木犀草素可能是尖尾芋醇提物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机制与凋亡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究了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活性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成分,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凋亡相关,为进一步开展尖尾芋醇提物抗乳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王鹏 陈娅 彭江丽 彭求贤关键词:抗乳腺癌 网络药理学 相互作用 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平台促进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4 2016年 实验教学是高校食品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结合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及应用。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应用到食品专业实验课程中,是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及探讨。 张智敏 肖作为 林丽美 罗堃 李亚梅 彭江丽关键词:食品专业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尖尾芋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作用。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尖尾芋石油醚部位(EAC)的化学成分,CCK-8法检测EAC对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活性的影响,显微镜观察EAC对MDA-MB-231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EAC处理后,MAPKs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等。EAC能抑制MDA-MB-231细胞和4T1细胞的活性,改变MDA-MB-231细胞的形态,能抑制MAPKs信号通路中p-ERK/ERK的表达。结论EAC可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下调ERK蛋白磷酸化有关。 陈娅 王鹏 彭兰淳 郑青竹 陈厅 彭江丽 彭求贤关键词:乳腺癌 MAPKS信号通路 五岭龙胆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研究五岭龙胆(Gentiana davidii Franch.)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五岭龙胆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共分离鉴定15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乌发醇(2)、ursaldehyde(3)、28-norurs-12-en-3β-ol(4)、齐墩果酸(5)、β-amyrin-n-nonyl ether(6)、vanillyl glycol(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和anemarrhenoside B(10)、正二十六烷(11)、正三十一烷醇(12)、1,5-bisβ-D-glucopyranosyloxy-2-(3′,3′-dimethylallyl)benzene(13)、2,4-二叔丁基苯酚(14)和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5)。化合物7、14和15为龙胆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五岭龙胆首次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5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1、5和9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的NO有显著抑制作用。 彭江丽 王鹏 彭求贤 彭求贤 李娟关键词: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三萜 苯丙素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24年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王鹏 陈娅 彭兰淳 郑青竹 彭江丽 彭求贤关键词:化学成分 乳腺癌 细胞毒活性 灵芝与混淆品鹿角灵芝和硬孔灵芝的鉴别研究 灵芝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st或紫芝G.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药理实验研究表明... 彭江丽关键词:灵芝 混淆品 指纹图谱 三萜类 灵芝酸 核苷类 黄连配伍吴茱萸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对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方法: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图。结果:左金丸中吴茱萸碱的溶出率比反左金丸及吴茱萸单煎时均显著升高,吴茱萸次碱在水提物中不能检出;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比例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结论:吴茱萸可使黄连中生物碱的溶出率下降;左金丸配伍(黄连∶吴茱萸=6∶1)有利于吴茱萸碱的溶出。 彭求贤 蔡红兵 史珏 彭江丽 莫志贤关键词:黄连 配伍 反相高效液相 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中药辨识技能的培养 被引量:3 2014年 中药作为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药材之真伪、优劣,关系到临床用药之安全、疗效。因此,中药辨识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校对接中医药产业培育人才,通过合理配置硬件、软件教学资源,形成一个课内外、校内外联动的实践教学机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良好条件。在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结合动植物分类学知识及现代鉴别手段,重点加强学生对中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四大鉴定的实践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快速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经营、使用、检验、科研等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罗堃 严建业 杨岩涛 彭买姣 夏新华 彭江丽 郭锦明 焦懿关键词: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