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东
- 作品数:38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构建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膜外代膀胱在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105例膀胱癌患者,男87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7岁。均行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尿流改道术,其中行原位回肠膀胱术39例(均为男性),行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66例。对膀胱癌根治性全切除+尿流改道术进行技术改进,膀胱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同传统术式。构建腹膜外膀胱步骤:①选择腹膜外入路;②非顶壁肿瘤完全保留裸区腹膜,顶壁肿瘤则完整切除裸区腹膜;③在保证代膀胱血供的前提下尽可能向肠系膜根部分游离以增加代膀胱的游离度;④闭合肠系膜防止内疝形成;⑤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关闭腹膜,并将腹膜与代膀胱的肠系膜作间断缝合,将代膀胱置于腹膜外。采用Clavien严重程度分级系统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点评估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和感染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7.5h,中位手术时间为5.8h;术中出血量100~1 400mL,中位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术中需输血12例。术后排气时间1.0~8.5d,中位排气时间为2d。围术期发生不全性小肠梗阻13例(12.4%),经禁食、制酸和抑酶等处理后好转;盆腔积液伴感染4例,经充分引流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8~28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3d。术后1个月内,Clavien 1级29例,2级17例,3级1例,5级1例(患者术后出现大面积肺梗死灶);Clavien 1级+2级并发症发生率为43.8%(46/105)。原位回肠膀胱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控制尿液率为92.3%(36/39),夜间控制尿液率为87.2%(34/39);B超检查示,残余尿量10~75mL,中位残余尿量为32mL。回肠膀胱术后3个月,患者造口乳头血运良好,造口皮肤无溃疡和感染。术后6个月,11例患者发生上尿路轻度扩张伴腰酸,经抗感染和膀胱软镜下逆行扩张、留置单J管治疗后,10例好转,1例失败者再行输尿管回肠膀胱再吻合术
- 张振声李惠珍许传亮杨波曾蜀雄赵俊杰徐伟东韦荣超宋瑞祥王辉清侯建国高旭孙颖浩
- 关键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膜外
- 高侵袭性膀胱癌细胞系筛选及其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的建立
- 2013年
- 目的通过体内培养筛选出高恶性度、高转移潜能的膀胱癌细胞系,构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以期为进一步转移性膀胱癌的研究和诊疗奠定基础。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系原位种植于裸鼠膀胱成瘤后(5周),取出原位瘤进行细胞培养,经胶原酶消化处理后以RPMI1640培养液+10%胎牛血清培养。采用差异性胰酶消化法进行传代以去除间质细胞。细胞系稳定传代(20代)后原位种植于6只裸鼠膀胱。5周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情况。取下原位瘤体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是否为膀胱尿路上皮来源。结果成功筛选出高侵袭性膀胱癌细胞系(T24M细胞系),T24M的细胞形态稳定,已经传至第86代,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变化,且T24M细胞冻存复苏后的生长状态良好。将T24M细胞系稳定传代后(20代)种植于6只雌性裸鼠膀胱,35d后处死,解剖后发现,6只裸鼠均荷瘤成功且发生远处转移,平均每只裸鼠发生远处转移的器官数为7个(5~9个),包括髂血管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和肝转移等,转移发生率为6/6,成功建立膀胱癌裸鼠多器官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24细胞系和T24M细胞系裸鼠膀胱原位肿瘤均高表达角蛋白CKAE1,可证实裸鼠肿瘤均来源于尿路上皮。结论膀胱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成功建立。T24M细胞系和裸鼠多器官转移模型可用来进一步研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
- 徐伟东许传亮任善成王富博吴承耀韦荣超孙颖浩
- 关键词:膀胱癌T24
- 肿瘤基底粘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本文主要探讨了采用肿瘤基底粘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Cook膀胱粘膜注射针在肿瘤基底周围2cm处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粘膜呈丘状隆起、肿瘤与肌层脱离后,采用钬激光...
- 孙颖浩许传亮张振声杨波沈诞邓震徐伟东
- 关键词: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
- 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支架的置入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尿管皮肤造口支架的置入装置,戳卡的上部为握持部,下部为直杆,底部为戳头,戳头上设置丝线固定孔,握持部上设置推动开关,直杆的外部套有限位滑套,限位滑套沿直杆的轴向运动,戳卡的内部设有驱动装置,推动开关推动驱...
- 许传亮花梅免张振声王海峰王辉清徐伟东王茂宇刘安伟曾蜀雄孙颖浩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大体积前列腺癌的体会
- 任善成陆晓俊徐伟东朱亚生鲁欣王燕吕晨孙颖浩
- 肾透明细胞癌胃转移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1年
- 肾癌胃转移临床上相对少见,预后较差。2010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肾癌胃转移患者,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肾癌胃转移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为同行提供参考。
- 吴承耀张振声许传亮王洋曾钦松徐伟东景泰乐沈诞沈剑王富博孙颖浩
- 关键词:肾肿瘤透明细胞癌胃肿瘤肿瘤转移
- 大面积(直径≥3 cm)膀胱肿瘤患者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大面积(直径≥3 cm)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TURB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本科就诊的107例大面积膀胱癌患者,其中男性7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7.8岁(22~90岁),行TURBT及膀胱灌注化疗,定期门诊复诊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将上述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肿瘤数量(单发或多发)、肿瘤形态(是否有蒂)、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维持膀胱灌注化疗等指标的差异,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探索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其中75例出现膀胱癌复发,32例未复发。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BMI、吸烟史、肿瘤分期和分级及是否膀胱灌注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组中多发、宽基底肿瘤的患者数量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0.7%和25.0%, 93.3% 和2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95%CI:1.32~9.39,P=0.012)、宽基底(95%CI:1.50~19.84,P=0.010)是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单发和有蒂肿瘤相比,多发、宽基底的大面积膀胱肿瘤TURBT术后膀胱复发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临床上具备上述特征的患者,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
- 任乾刘安伟陈希曾蜀雄宋瑞祥徐伟东张振声孙颖浩许传亮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电外科手术
- 中国人膀胱癌细胞系及其多器官转移模型建立、鉴定及转移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虽然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肿瘤发病率报告显示膀胱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极...
- 徐伟东
- 关键词:膀胱癌肿瘤转移机制
- 文献传递
- 最大程度保留前列腺周围结构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
- 任善成陆晓俊徐伟东朱亚生鲁欣王燕吕晨孙颖浩
- 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单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用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激光切除治疗单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Cook膀胱黏膜注射针在肿瘤基底周围2cm处黏膜下注射无菌灌注用水,黏膜呈丘状隆起、肿瘤与肌层脱离后,采用钬激光或铥激光沿隆起边缘切除膀胱肿瘤,共治疗12例,常规行肿瘤基底活检,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肿瘤直径0.5~2.3cm。12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9例;临床分期T19例,T13例。12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0~45min.平均25min;术中出血〈5ml。12例均未输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电切综合征。基底组织活检阴性。术后持续冲洗1d;留置尿管1~4d,平均3d;术后住院3~6d,平均5d。随访4~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基底黏膜下水扩张辅助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效、安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 张振声许传亮孙颖浩杨波王洋沈诞吴承耀徐伟东曾钦松唐亮
- 关键词:激光手术切除黏膜下扩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