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顺 作品数:40 被引量:186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浙江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2000年 我们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277例,其中重症胰腺炎78例,占2816%。本文分析其诱发因素及施他宁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35例,女43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462岁,其中1990年6月~1995年6月收治的41例为对照组... 徐荣贵 徐启顺关键词:胰腺炎 药物疗法 疗效观察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3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已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特点.我院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内镜胆总管取石32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柯进晶 徐启顺 阮洪军关键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治疗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总管取石 胆胰疾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费效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11月住院接受治疗的65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科ESD组及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种疗法在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方面的差异。结果 ESD组32例与外科手术组33例相比,治愈性切除率(100%vs 100%)、术后生存率(100%vs 100%)、术后复发率(0%vs 0%),差异无显著性,外科手术组虽然整块切除率(100%)高于ESD组(65.6%,P<0.001),但并发症明显增多(39.4%vs 6.3%,P=0.002),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03.1 m in vs 86.5 m in,P<0.001),住院天数明显增加(22.1 d vs 10.1 d,P<0.001),住院费用明显增多(56 390元vs 14 533元,P<0.001)。结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ESD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但ESD较外科手术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首选使用。 沈陈波 杨建民 徐启顺 潘航海 楼国春 杜静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早期诊断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超声内镜在首次内镜活检阴性的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1年 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但有时因病理标本的深度、大小、技术水平和组织病理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以致一些首次或多次内镜病理活检阴性的胃癌诊治困难.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5层管壁及其周围结构,并能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有无局部邻近脏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1-2].本研究对28例首次常规内镜下活检阴性的可疑胃癌患者进行EUS检查,分析EUS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胃癌进行TN分期,评估其在手术前的分期价值. 费保莹 杨建民 徐启顺 孙元水 叶再元关键词:胃癌诊断 内镜活检 阴性 超声内镜 癌浸润深度 组织病理类型 内镜超声检查对胃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胃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胃食管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TN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US对胃食管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51/60)85.0%,其中T1为88... 潘航海 杨建民 费保莹 徐启顺 厉彩红关键词:食管癌术 EUS 内镜超声检查 文献传递 缺血性肠病47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缺血性肠病是肠壁组织血液灌注不良引起的缺血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我们总结了2007-01-2013-02我院收治的47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和内镜特征进行归纳分析,现报道如下。 潘航海 杨建民 徐启顺关键词:缺血性肠病 影像诊断技术 缺血性疾病 人口老龄化 心脑血管病 灌注不良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2011年 2000年WHO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的诊断名称、定义以及标准作了一些新的规定,以上皮内瘤变(intrapithelial neoplasia, IN)取代了既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并应用到胃肠道上皮癌前病变的诊断中[1]. 郑卫华 郑佳冰 徐启顺 吴伟权 楼国春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 异型增生 WHO 原位癌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的疗效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再予服用替普瑞酮和叶酸序贯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对42例CAG伴Hp感染患者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1周,继续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和胃角处应用定标活检技术(marking targeting biopsy,MTB)作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 Hp感染根除率为88.10%;42例患者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均P〈0.05);胃镜下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40.48%;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炎症、活动性和萎缩积分明显降低(均P〈0.05),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0.05).14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消失.结论 应用MTB可以保证治疗前后胃黏膜活检标本的可比性,疗效评估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胃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治疗可使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好转,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阮洪军 吴伟权 柯进晶 徐启顺 郑卫华 赵仲生大肠息肉内镜漏诊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了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情况,分析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探讨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接受2次或以上电子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80d)的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漏诊率,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基础息肉314颗,漏诊息肉87颗,息肉漏诊率为27.7%。漏诊息肉中直径<5、5~<10、≥10mm者分别为55.2%,32.2%,12.6%;Ip型、Isp型、Is型、II型息肉分别为:4.6%、17.2%、75.9%、2.3%;漏诊息肉的部位:直肠21.8%,乙状结肠41.4%,降结肠5.7%,脾曲0%,横结肠17.2%,肝曲1.1%,升结肠11.5%,回盲部1.1%;漏诊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占64.0%,直径≥1cm、含有绒毛状成分或有高度异型增生3者之一的腺瘤占所有漏诊息肉的11.5%。息肉漏诊率与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单人法和双人法)、操作者的年资和结肠镜操作熟练程度,都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r=0.694, P<0.01)。结论大肠息肉的漏诊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非常普遍。直径<5 mm、Is型的大肠息肉漏诊率最高。息肉漏诊最常见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 楼国春 杨建民 柯进晶 徐启顺 吴伟权关键词:结肠镜 结肠息肉 漏诊 国产胶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07年 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是指初始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阴性而不明来源的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3%~5%,病变部位常位于小肠。传统的检查技术如肠系膜动脉血管造影、腹部核素扫描和小肠钡餐检查等诊断阳性率均不高,致使不少患者长期不能确诊。近年来,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的引进使小肠疾病的诊断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因进口设备和检查费用昂贵, 阮洪军 杨建民 徐启顺 郑卫华 张骏 黄伟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 小肠出血 消化道出血 动脉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