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士鸣

作品数:194 被引量:465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43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7篇建筑科学
  • 14篇化学工程
  • 11篇机械工程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5篇制冷
  • 33篇蓄能
  • 25篇电渗析
  • 25篇渗析
  • 25篇工质
  • 24篇能量转换
  • 23篇热能
  • 23篇吸收式
  • 21篇氨水
  • 20篇溴化锂
  • 18篇低品位热能
  • 17篇吸收式制冷
  • 16篇空调
  • 15篇热泵
  • 14篇余热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水溶液
  • 14篇值模拟
  • 13篇制冷系统
  • 11篇制冷循环

机构

  • 19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广州中国科学...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松下冷链(大...
  • 2篇大连汇能科技...
  • 1篇中国汽车工业...
  • 1篇中海石油环保...

作者

  • 194篇徐士鸣
  • 29篇吴曦
  • 24篇吴曦
  • 19篇吴德兵
  • 14篇张莉
  • 11篇李见波
  • 11篇权生林
  • 11篇李维仲
  • 10篇郭亚丽
  • 10篇张莉
  • 8篇袁一
  • 8篇王平
  • 7篇田兴旺
  • 7篇王平
  • 7篇刘欢
  • 7篇王平
  • 6篇张丽
  • 5篇刘福森
  • 5篇李素芬
  • 5篇刘艳丽

传媒

  • 18篇大连理工大学...
  • 9篇化工学报
  • 9篇热科学与技术
  • 8篇流体机械
  • 6篇太阳能学报
  • 6篇节能
  • 6篇制冷学报
  • 5篇暖通空调
  • 5篇制冷与空调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发电设备
  • 3篇节能技术
  • 3篇低温与特气
  • 3篇制冷技术
  • 3篇第六届全国低...
  • 3篇第六届全国低...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大众用电
  • 2篇动力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16篇2005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FO-1243zf爆燃特性实验研究
2023年
3,3,3-三氟丙烯(HFO-1243zf)是一种热物性适宜、环境友好的新一代人工合成类制冷剂。然而在规模化应用前,其基础燃爆特性必须被探明。参考ASHRE 34标准和ISO—817标准方法,分别实测了HFO-1243zf的可燃极限范围与高浓度下的燃烧速度。结果显示:HFO-1243zf的可燃极限范围为4.45%±0.05%~15.8%±0.2%(浓度),并且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扩大,随环境湿度的升高而略微缩减。HFO-1243zf的燃烧速度随等效比的增大呈先逐渐增大,在达到极大值后又逐渐减小的现象。
吴曦区祖迪张鑫杰徐士鸣朱晓静
关键词:制冷剂可燃性燃烧速度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 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 ,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 。
韩巍徐士鸣
关键词:吸收式制冷热泵
NH_3/H_2O溶液热力参数表达式的推导与程序编制被引量:21
1995年
按热力学关系式对 S.Schulz 建立的 NH_3/H_2O 溶液状态方程进行了推导,得出了各热力参数的表达式,指出了编制计算程序时应注意的事项。
徐士鸣
关键词:氨水溶液制冷热力参数程序编制
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混合制冷循环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废热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特点以及对汽车制冷系统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风冷的,以汽车发动机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新型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在设计工况(空气温度35℃,冷凝温度55℃,制冷剂蒸发温度3℃,制冷负荷30kW)下,对采用R124-DMAC工质的混合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其综合性能系数(COPint)为14.85。通过热力循环分析发现发生器负荷率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合制冷循环工作特性有较大的影响。
徐士鸣刘福森李见波
关键词:汽车废热混合制冷
采用氨水溶液的先进蓄能系统工作特性研究(1)——工作原理及过程动态模型被引量:3
2007年
对采用氨水溶液的变质量能量转换及储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循环和流程进行介绍。由于蓄能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动态过程,常规的稳态制冷/热泵循环热力计算方法已不再适用,需给出一种新的动态热力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来了解先进蓄能系统的工作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该蓄能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徐士鸣张莉
关键词:电能转换动态过程氨水
KI/LiCl/LiBr-水-乙醇三元体系电导率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逆向电渗析原理的热-电转换循环要求工作溶液有较强的导电性和尽可能低的热分离能耗.因此利用低汽化热的乙醇部分替代高汽化热的水来降低电解质溶液热分离过程的能耗.为了了解不同电解质在电解质+乙醇+水三元体系中的电导率特性,应用电导率仪在20~40℃测定了KI、LiCl与LiBr分别在水与乙醇质量比为2∶8和3∶7的溶剂中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讨论了温度、浓度、溶剂组成对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对其电导率的影响越大;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溶液体系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增加溶剂中水的比例会显著地提高电解质溶液电导率.
徐士鸣刘欢吴曦吴德兵张红军陈顺全陈静
关键词:电导率乙醇
溶液浓差能驱动的逆电渗析有机废水氧化降解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将逆电渗析(RED)电极氧化还原反应作用于有机废水降解,可以达到利用低品位热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目的.RED反应器阳极产生氧化反应生成的HClO及阳极表面直接电化学氧化反应对有机废水产生氧化降解作用,阴极发生电芬顿反应生成H_2O_2对有机废水产生氧化降解作用.为了验证溶液浓差能驱动的RED有机废水氧化降解工作机理,通过搭建一个由40对膜电池单元所构成的实验室规模的RED有机废水氧化降解反应器及相应的实验系统,对偶氮染料——酸性橙Ⅱ模拟废水进行氧化降解机理研究.通过3次重复性实验研究发现: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降解条件下,浓度为150 mg·L^(-1)各500 mL的酸性橙Ⅱ模拟废水分别流经RED反应器阴、阳两极,阴、阳极12 min酸性橙Ⅱ平均降解率分别可达90.14%和97.87%,20 min酸性橙Ⅱ平均降解率分别达到97.56%和99.81%.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差能驱动的RED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为后续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徐士鸣徐志杰吴曦冷强金东旭王平胡军勇吴德兵
关键词:氧化降解次氯酸有机废水
一种用于逆电渗析技术的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逆电渗析技术的季胺型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逆电渗析技术领域。首先,将聚环氧氯丙烷、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和聚丙烯腈分别配制成单一溶液,并按比例混合后得到铸膜液。其次,将铸膜液...
吴曦徐士鸣董付江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被引量:14
1998年
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内各设备及系统热力循环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了系统内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系统的热经济优化设计及优化操作明确了方向.
徐士鸣袁一
关键词:氨水YONG分析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
逆电渗析电堆与电絮凝器耦合系统处理乳化油废水
2023年
通过对由逆电渗析(RED)技术与电絮凝(EC)技术结合构成由盐差能驱动的RED-EC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处理模拟乳化油废水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电絮凝器电极材料、极板间距、支撑电解质浓度、废水初始pH及温度变化对乳化油废水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铝阳极材料相比,采用铁阳极材料的耦合废水处理系统具有更高的除油率。极板间距和含油废水参数(电导率、初始p H和温度)变化会对耦合废水处理系统的除油率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极板间距均对系统的除油率不利,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电絮凝器极板间距为1 cm时最佳。当废水的电导率很低时,系统的除油率也较低,适当增加支撑电解质可以迅速提高系统的除油率。中性或微碱性条件下系统的除油率较高。温度越高,系统的除油率也越高。在实验范围内,对总量为2 L、质量浓度为1 g·L^(-1)模拟乳化油废水经60 min絮凝处理后,除油率可达98.39%。
罗乐燕徐士鸣吴曦贾永
关键词:电絮凝乳化油废水去除率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