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敏

作品数:91 被引量:49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胰腺
  • 28篇腺炎
  • 26篇胰腺炎
  • 13篇细胞
  • 13篇坏死
  • 12篇急性胰腺炎
  • 11篇分化
  • 10篇肿瘤
  • 10篇急性坏死
  • 9篇超声
  • 8篇坏死性
  • 7篇腺癌
  • 6篇胰腺肿瘤
  • 6篇神经元
  • 6篇能神经
  • 6篇能神经元
  • 5篇氧合酶
  • 5篇诱导分化
  • 5篇神经管
  • 5篇发病

机构

  • 47篇上海市第一人...
  • 43篇南京医科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 1篇乌尔姆大学

作者

  • 91篇徐敏
  • 24篇王兴鹏
  • 15篇吴恺
  • 10篇刘妍
  • 8篇靖大道
  • 7篇王冰娴
  • 7篇汪佩文
  • 6篇徐选福
  • 6篇陈敬涵
  • 6篇周萍
  • 6篇陈洁
  • 5篇顾成章
  • 4篇徐刚
  • 4篇李晓琴
  • 4篇谢传高
  • 4篇朱婉莹
  • 4篇李杨
  • 3篇袁方
  • 3篇万荣
  • 3篇王昆宁

传媒

  • 10篇胃肠病学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胰腺病学
  • 4篇临床超声医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病例讨论
2003年
患者,女性,47岁,农民. 主诉"意识障碍17 d"于2002年10月21日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02年8月28日夜,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并放射至腰背部,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畏寒,无腹泻、呕血及黑便.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淀粉酶 > 800 U/L,尿淀粉酶 > 2 000 U/L,上腹部CT提示: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予禁食,善宁、丹参、头孢噻肟钠、甲硝唑等治疗,腹痛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王兴鹏徐敏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
一种iPSC技术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单囊泡储存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PSC技术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单囊泡储存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次包含Nano‑tip微电极的制备、人多能干细胞的复苏与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分化和单囊泡检测。本发明中将基于Nano‑tip微电极...
朱婉莹刘妍陶梦丹徐敏
文献传递
诱导分化hPSCs为谷氨酰胺能神经元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诱导分化hPSCs为谷氨酰胺能神经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hPSCs贴壁培养,待形成边缘光滑,大小均一,内部致密的克隆后消化制成拟胚体,在神经诱导培养液中悬浮培养;2)在分化第1天加入腹侧化因子SHH...
刘妍曹诗颖胡瑶陈成徐敏
文献传递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扩张性心肌病、类白血病反应1例
2004年
范建高徐铭益徐敏汪佩文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扩张性心肌病类白血病反应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高频彩超引导粗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引导下对乳腺肿物进行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疑为乳腺癌者,在高频彩超引导下,采用美国产Bard自动活检枪及16号活检针穿刺乳腺肿物取材,并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每例取材3或4次,获取组织140块,取材满意率为100%,所有病例穿刺活检后无严重并发症。病理诊断结果:乳腺良性病变6例(15%),其中炎性肿物、纤维腺瘤各2例,纤维腺病、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乳腺恶性病变34例(85%),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黏液性腺癌、乳腺不典型增生各1例。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并发症少的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患者痛苦小、易接受,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吴秀花徐敏
关键词: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的机制及靶向治疗被引量:8
2022年
胰腺癌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包含胰腺星状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纤维化的致密基质环境,不仅为肿瘤创造了促进其生长和侵袭的环境,并使其对化疗和其他抗肿瘤药物产生耐受抵抗。基质中密集纤维化反应和肿瘤在免疫环境中的改变被认为是目前胰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胰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展,对其组成成分和致病机制以及针对基质和免疫的靶向治疗作一综述,分析肿瘤微环境对胰腺癌发生进展的重要性及其在靶向治疗方面的影响。
张艺译徐敏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消化系统课程的整合及其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内科学和外科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3名学生为实验组,南京医科大学2011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对照组。在学习消化系统内容时,实验组采用整合式课程教学形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教学形式。课程结束后,对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分析和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消化系统知识内容)。结果实验组师生对消化系统整合式课程的内容设置、授课形式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师资匹配表示满意,临床教师认为其授课能力有所提高,并期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授课技巧。在内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25.85±4.4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24.92±3.6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科学消化系统知识的理论考核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39.82±8.05)分低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46.69±3.31)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学习阶段课程整合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进评价方式等加以实现。
周栩张金彦徐敏彭志海陆伦根孙晓东刘玮
关键词:临床教学整合课程
雷帕霉素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证实mTOR信号通路的存在,通过CCK-8法研究雷帕霉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研究雷帕霉素对mTOR及其下游分子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mTOR、p-p70S6K、p-4E-BP1在细胞质中均呈阳性;CCK-8法显示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p-mTOR、p-p70S6K表达明显减少,而p-4E-BP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随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CyclinD1、VEGF、c-myc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人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中存在mTOR信号通路并处于激活状态;雷帕霉素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与雷帕霉素抑制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步丽梅孟祥军吴恺徐敏陆伦根
关键词:雷帕霉素人胰腺癌细胞MTOR信号通路
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下等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胃镜检出的经病理证实的胃底腺息肉和胃增生性息肉393例纳入分析,按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大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状态、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93例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中,男178例,女215例,男女比例为1:1.2,年龄28~89岁。随着年龄的增高,胃息肉发生率越高,但各年龄段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的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性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胃息肉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H.pylori感染率较胃底腺性息肉高(P<0.05),而胃底腺息肉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较胃增生性息肉高(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胃底腺息肉与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有关。对胃底腺息肉与胃增生性息肉的临床、内镜特点的分析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廖丹钱波徐敏张叶飞张雅婧
关键词:胃增生性息肉质子泵抑制剂
鸟苷酸环化酶C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鸟苷酸环化酶C(GCC)作为一种肠道组织特异性多肽,在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同时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株以及原发性和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表明检测血液中GCC mRNA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临床转移和复发,有益于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治疗后的随访复查。本文就GCC与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姚镇东徐敏
关键词:鸟苷酸环化酶C结直肠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