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桃
-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现实抽空到虚无——贾樟柯电影符号的嬗变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贾樟柯,在现实与虚幻中,力图真实地展现中国底层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他在电影叙述形式上,从开始的人景交融呈现日渐沉入到对对象人物的本体刻画中,在追求人性探究的过程中,却表现出符号化倾向,对电影真实的展示反而有无力之感。
- 徐桃李丽娟
-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无力
- 论辟谣过程中隐含的多元社会利益诉求——以海南“香蕉致癌风波”为例
- 2011年
- 海南省近几年来遭遇不少信息灾难,例如香蕉致癌风波、红药水西瓜事件、乙肝病岛等,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极大破坏了海南岛形象。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对海南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海南"香蕉致癌风波"谣言辟谣过程中的多元利益诉求,力图还原谣言之所以产生信息灾难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对社会各利益诉求进行科学的审视和借鉴。
- 张江南刘刚徐桃
- 关键词:谣言辟谣多元社会利益诉求
- 从《神鞭》看头发文化意味的变迁被引量:1
- 2017年
- 冯骥才的《神鞭》中头发被赋予众多文化意味,头发见证着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迁。《神鞭》中"神鞭"被洋枪打断,意味着中国文化自信也被打断。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一度支离破碎,似是而非,就像现在流行的染发和烫发,五彩斑斓、奇形怪状,却又不知所谓,这种表层头发的变迁揭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魅性变迁。在这种发展进程中,我们不应该丧失中国自身的人文认同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 王燕萍徐桃
- 关键词:头发
- 《边城》经典化过程的历史探究
- 《边城》伴随着沈从文自身的命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几度沉浮,并最终成为经典之作。本文意图通过《边城》经典化过程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化事件,把“边城”放回它曾置身过的位置,重构在其经典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场域”。在这个“场域”...
- 徐桃
- 关键词:《边城》
- 文献传递
- 《边城》经典化生成中的“纯文学”建构与权力博弈
- 2014年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的《边城》置身于被经典化"场域"中,因其契合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蕴,被作为"纯文学"经典建构,成为文学摆脱权力掌控进行审美独立性复苏的标志;作者"沈从文"个人遭际折射出的历史典型性意义,也被作为形象符号的价值筹码,参与到"后文革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的权力博弈中。
- 徐桃张小莹
- 关键词:《边城》纯文学博弈
- 贾樟柯电影中的世界与江湖
- 2016年
- 贾樟柯的电影,勾画出被时代"撞倒"的底层人物群像。在质朴而真实的镜头下,这群人拥有草根江湖人物的性情,有着持守的道义和行事原则,却在生活中无可奈何,像个现代"残侠"一样,游荡在权力构建的现代世界和身处的底层江湖之间,不断经历着性格命运的波折。本文通过对贾樟柯系列电影的分析,展示现代世界、草根江湖、残侠人物三者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究贾樟柯对这个时代思考下的影像记录的意义。
- 徐桃
- 关键词:贾樟柯江湖
- 以父之名——论《雾中风景》中父亲意象的能指作用
- 2014年
- 安哲罗普洛斯的代表作《雾中风景》中父亲角色缺失,而父亲意象却具有推动电影情节发展和呈现导演意图表达的内蕴。父亲实体是空置的,父亲之名却不停在用虚妄、罪恶、理性、信仰等暗喻填充着,在构成父亲意象的过程中,这些内容不断递进,表达出导演对人类精神追寻之路的阐释和追问。
- 徐桃张小莹
- 关键词:父亲意象安哲罗普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