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磊青

作品数:121 被引量:1,447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建筑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城市
  • 20篇公共空间
  • 15篇建筑
  • 12篇城市更新
  • 11篇城市设计
  • 10篇健康
  • 9篇街道
  • 8篇生活圈
  • 7篇公共
  • 6篇社会
  • 6篇公共性
  • 5篇虚拟现实
  • 5篇景观
  • 5篇开敞
  • 5篇开敞空间
  • 5篇环境设计
  • 4篇地块
  • 4篇地下公共空间
  • 4篇社区规划
  • 4篇住宅

机构

  • 118篇同济大学
  • 6篇佐治亚理工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万里学院
  • 3篇中国建筑学会
  • 2篇常州工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黄浦区规划和...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城市...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利物浦大学

作者

  • 118篇徐磊青
  • 6篇汤众
  • 5篇陈筝
  • 3篇孙澄宇
  • 3篇宋海娜
  • 2篇杨公侠
  • 2篇夏正伟
  • 2篇刘宁
  • 2篇俞泳
  • 2篇卢济威
  • 2篇袁烽
  • 2篇周峰
  • 1篇白文峰
  • 1篇陈薇
  • 1篇万谦
  • 1篇冯路
  • 1篇李翔宁
  • 1篇陈飞
  • 1篇吴人韦
  • 1篇宫浩原

传媒

  • 16篇新建筑
  • 14篇建筑学报
  • 13篇城市建筑
  • 8篇时代建筑
  • 6篇南方建筑
  • 6篇风景园林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5篇上海城市规划
  • 4篇住宅科技
  • 4篇北京规划建设
  • 3篇人类居住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西部人居环境...
  • 3篇景观设计学(...
  • 3篇城乡规划
  • 2篇规划师
  • 2篇世界建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城乡建设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6篇2019
  • 14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沉广场用后评价研究被引量:14
2003年
对上海 3个不同功能的下沉广场进行了用后评价 ,发现有的下沉广场有较高的使用率 ,有的下沉广场则有较高的满意度 ,其原因与城市设计中的交通组织、开敞空间位置、商业配套等要素有关 ,也与广场的设施和管理等方面有关 .研究发现 。
徐磊青
关键词:知觉用后评价
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区微更新实践与思考——以408研究小组的两则实践案例为例被引量:43
2017年
文章讨论了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社区规划的现状、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内涵和社区规划实践面临的挑战,并通过408研究小组参与的两个上海社区微更新实践的案例,探索了政府、使用者、管理者及专业者四方在更新营造中的具体参与形式和运作机制,对社区规划中目标社区的现实情况和特异性进行探索,发现并提出了当下社区规划在微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为未来城市的社区规划和社区规划师的介入形式提供了参考策略和成功案例。
徐磊青宋海娜黄舒晴黄健美
社区营造:打赢新冠肺炎防疫战的最后一公里被引量:5
2020年
新冠病毒肆虐神州,阻击新冠肺炎成为了全民战争。人民日报评论员说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既然是人民战争,普通民众也是战斗部队的一分子,我们的战场在哪里?一、以社区为中心的阻击战人们常常对以社区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了解不多,而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一直聚焦在医学、保障、交通等专业领域,似乎社区工作处于主流实践的边缘,而主流实践主要是由专业领导的解决方案所主导,这种情况亟需改变。
徐磊青
关键词:肺炎战斗部队最后一公里人民战争旁观者普通民众
山景城市天际线的偏好与景观知觉:建筑高度与视廊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本实验研究视廊数量与建筑高度这两个变量对山景城市天际线景观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对134名在校生及设计人员的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1)限制建筑高度和保留最佳视廊个数对提升人对山景城市天际线的偏好程度有一定作用,其中建筑高度这一因素极为显著。2)人对天际线的偏好与所感知的环境复杂性、刺激性、愉悦性有较明显的相关性。3)受过不同专业训练的个人对城市天际线的偏好与环境属性知觉的感知不完全相同,在一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徐磊青周峰吴人韦
关键词:风景园林偏好建筑高度
地下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研究:一个案例调查被引量:21
2000年
调查了上海徐家汇地铁站地下公共空间中人们的交通、购物与寻路行为 ,认为时间和环境品质对地下街的利用有很大的影响 ,与地铁站相连通的地下街有较高的利用率 。
徐磊青俞泳
关键词:地下公共空间地铁站购物
广场景观:美学介于宜人和兴奋之间被引量:16
2004年
Nasar(1998)提出了宜人环境和兴奋环境的环境设计准则。一个跨年度的纵贯研究调查了上海市中心区4个广场的环境知觉,研究揭示人们喜爱的市中心广场介于Nasar所称之宜人环境与兴奋环境之间,并强调了传统历史环境特征的美学价值。
徐磊青
关键词:市中心区环境设计景观历史环境知觉
城市开敞空间中使用者活动与期望研究——以上海城市中心区的广场与步行街为例被引量:2
2004年
在 2 0 0 1~ 2 0 0 2年为调查研究人们在城市开敞空间内的环境行为 ,每年的 3~ 6月之间 ,笔者共访问了上海市中心区的 4个广场与 5条步行街 ,共有 917人接受了调查并回答了问卷。文章介绍了这个研究中关于使用者活动期望与活动的研究结果。揭示在上海城市开敞空间中 ,人们有很强烈的休闲期望 ,其中放松心情、与同伴、家人相聚和观赏城市风光为最主要。空间中的活动也是丰富多样 ,活动内容与空间的性质、功能和设施有关。停留活动中主要是坐、休息以及观赏风景。而步行街活动存在着明显的三种取向。
徐磊青
关键词:步行街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与人口匹配关系研究——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背景下,社区生活圈规划强调立足居民视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配置水平。基于兴趣点POI、开源地图OSM、腾讯宜出行等多源数据,从供需关系视角出发,分析浙江省宁波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生活圈内商业、教育、文体、医疗、交通、养老等6类设施与现状人口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生活圈内服务设施总数与人口活动强度呈现明显正相关,其中商业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最强,医疗、养老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较弱。根据供需关系建立生活圈设施人口匹配模型,发现当前大部分生活圈内设施与人口基本匹配,但存在部分供需错配的居住区生活圈。最后分析设施超配和失配的生活圈位置分布与潜在原因,提出生活圈视角下服务设施配置策略。
仲亮徐磊青
关键词:多源数据生活圈人口
虚拟与真实环境中空间认知实验的距离感和方向感差异性比较研究-以上海仲盛商城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于虚拟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但对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中的认知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质疑,及其差异程度的疑问一直存在。本研究以同济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主研发的虚拟现实实验平台的标定工作为基础,探求了这一虚拟平台用于商业空间的行为学实验时,在测度被试的距离感与方向感的过程中,相对于真实环境的有效性。研究显示:虚拟与真实实验环境中被试绘制的距离和指认的方向均存在正相关性;虚拟环境中的相对距离感优于真实环境,但方向感则反之;虚拟环境中测试效果随实验时间发生变化。所以,在运用虚拟技术时,需要充分了解其与真实实验的差异,通过优化实验设计,虚实结合扬长避短,才能获取理想的实验数据。
白文峰孙澄宇徐磊青
关键词:虚拟现实距离感方向感
轨交上盖地块基面公共空间适宜密度规模研究
2023年
出发于立体发展的高密度地区导控公共空间以同步兼顾增密、提质的需求,提出新的基面公共空间供应指标补足原有的密度与容积率为主的指标,来导控轨交上盖地块的立体公共空间的适度发展。根据文献总结、讨论了立体步行系统、综合体串联而成的轨交上盖地块基面公共空间供应规模及其相关密度指标之间互相组合计算方式及其相应优化值域理论。据此,公共空间模型对指标进行活力验证之后,进一步曲线估计以观察曲线峰值定义的优化值域范围。经检验,诸如地块面积、基面公共空间的密度与系数等指标都比传统建筑密度、开发强度有效且存在优化值域,故整理成优化值域指标以补足现有密度和容积率指标,供实践参考。发现规模及密度导控至适度与优化的范围,可以带来轨交站域地块对活力与流量的城市效益转化以及规避大而不当的负面开发。
言语徐磊青刘珩夏正伟
关键词:公共空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