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祖森

作品数:62 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1篇红斑
  • 10篇皮肤
  • 10篇狼疮
  • 10篇红斑狼疮
  • 9篇疱疹
  • 9篇系统性红斑
  • 9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蛋白
  • 5篇湿疣
  • 5篇皮肤病
  • 5篇疗效
  • 5篇尖锐湿疣
  • 4篇带状疱疹
  • 4篇单纯疱疹
  • 4篇单纯疱疹病毒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3篇预后
  • 3篇受体

机构

  • 52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武汉市第一医...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2篇徐祖森
  • 13篇陈兴平
  • 8篇陈映玲
  • 8篇曹育春
  • 6篇蔡华华
  • 5篇万沐芬
  • 5篇邓云华
  • 4篇黄永初
  • 4篇张红星
  • 4篇周礼义
  • 4篇黄国付
  • 3篇陈岚
  • 3篇梁源
  • 2篇周映
  • 2篇张又仁
  • 2篇李建武
  • 2篇孙汉英
  • 2篇刘学敏
  • 2篇张东华
  • 2篇杨华锋

传媒

  • 7篇德国医学
  • 7篇医药导报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华中医学杂志
  • 6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国外医学(皮...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2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江文刘冬先陈映玲徐祖森阎红
关键词:尖锐湿疣卡介菌多糖核酸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HSV-2对鼠DC2·4、RAW264.7细胞分泌IL-6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对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DC2.4株、鼠巨噬细胞样细胞RAW 964.7株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HSV—2感染和/或LPS刺激DC2.4、RAW 264.7株,ELISA法测定IL-6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HSV—2感染能促进两种细胞IL-6的分泌,不能抑制LPS刺激细胞后IL-6的分泌。结论HSV—2感染促进DC2.4、RAW264.7细胞分泌IL-6,使免疫反应趋向于Th2型免疫应答,可能为HSV-2感染发生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
徐祖森黄永初
关键词:DC2.4RAW
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病原体治疗前瞻性研究
2002年
目的 :了解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的性病原体DNA阳性率。方法 :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 ,即左氧氟沙星组及左氧氟沙星加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 2周后用荧光定量 PCR(FQ PCR)方法筛选出淋球菌 (Ng)、解脲脲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DNA阳性者 (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者 ) ,对病原体DNA阳性者重复治疗 2周 ,再次筛选出Ng、Uu、CtDNA阳性者 (包括无症状和有症状 )。结果 :无症状患者的病原体DNA阳性检出率 :治疗 2周后甲组 3 5 .2 % ,乙组 2 0 .8% ;对病原体DNA仍阳性者重复治疗 2周后 ,甲组 5 0 .0 % ,乙组 :15 .8%。结论 :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有较高比例病原体DNA检出率 ,应重视该人群的追踪治疗。
曹育春龚丽徐祖森万沐芬
关键词:性传播性尿道炎病原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尖锐湿疣一例
2008年
患者男,33岁。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2.71×1d礼,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657×10^9/L。体检脾在肋下4cm。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0.744,其中原始、早幼粒占0.048,Ph染色体(+),bel/abl融合基因(+),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给予羟基脲口服治疗后脾脏缩回至肋下,血象维持在正常范围,于确诊后13个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否认非婚性生活史。移植前患者体检正常。供者为其胞姐,女,36岁,体检符合捐献标准。
肖毅张义成张东华黄伟徐祖森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关键词:尖锐湿疣移植后骨髓细胞学检查继发血常规检查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9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18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5组:基础针刺组、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基础针刺组取阿是穴(围刺)、夹脊(电针)、支沟(电针)、后溪(电针),铺棉灸组、火针组、叩刺拔罐组在基础针刺组的基础上分别施以铺棉灸、火针、叩刺拔罐,西药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300mg/次,2次/d)、维生素B1(10mg/次,3次/d),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d。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包括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强度的变化和综合疗效。结果:在疱疹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综合疗效方面,5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疼痛强度比较,治疗第1-6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10天4个针灸组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而4个针灸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时的疼痛强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基本相当,在疱疹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及综合疗效等方面与西药疗法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第7天以后镇痛效果优于西药。
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李建武
关键词:带状疱疹针灸视觉模拟评分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及决定其预后的内脏系统损害
1999年
定义、流行病学和分类 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伴有或不伴有内脏损害的皮肤硬化。内脏受损的程度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病的年发病率为人口的2/百万~20/百万之间。女性与男性之比为3~9:1,主要发病年龄在30~50岁之间。
M.MittagU.-F.Haustein徐祖森
关键词:硬皮病进行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磷脂酶A2、5-脂氧化酶和白三烯A4水解酶mRNA的表达
2006年
目的:探讨磷脂酶A2(cPLA2)、5-脂氧化酶(5-LO)和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PMN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RT)-PCR检测28例活动期SLE患者和25名正常人PMNs中cPLA2、5-LO和LTA4-H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PLA2、5-LO和LTA4-H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活动期SLE患者PMNs中的5-LO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891±0.26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41±0.138),LTA4-H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6582±0.2804)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92±0.0751),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组cPLA2的平均表达水平(0.630±0.268)与正常对照组(0.504±0.192)处于同一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粒细胞中5-LO和LTA4-HmRNA的表达增加,通过诱导白三烯B4(leukotrieneB4,LTB4)的产生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为特异性5-LO抑制剂或LTB4受体拮抗剂治疗SLE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祖森梁源
关键词:磷脂酶A25-脂氧化酶多形核粒细胞
夹脊电针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0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而引起的以皮肤疼痛和疱疹形成为特点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笔者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设立西药对照组对比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张红星魏巍徐祖森黄国付刘学敏刘银妮
关键词:火针治疗急性期夹脊电针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肤疼痛电针夹脊穴
皮肤损害误导急性白血病误诊15例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伴皮肤损害的急性白血病的误诊情况,探讨误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 a来被我院血液科首次确诊的282例住院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史。结果:有19例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皮肤损害,其中15例(78.9%)出现了3 d^2个月的误诊。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出现皮肤损害的时候极易误诊,加强认识和注重全面检查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杨华锋蔡华华徐祖森
关键词:皮肤表现误诊
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骨髓受累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系统型结节性脂膜炎患者骨髓受累情况。方法 对 13例住院患者同时进行血象和骨髓象的检查与分析。结果 ①血象中红细胞减少 12例 ;白细胞减少 10例 ,其中中性粒细胞降低伴淋巴细胞增高 7例 ;3例白细胞总数增多。②骨髓象中骨髓增生活跃 12例 ,减低 1例 ;粒系增生减低 9例 ,活跃 3例 ;红系增生减低 3例 ,活跃 3例 ;淋巴系增生活跃 2例 ,余正常。结论 ①患者的血象异常来源于其骨髓受累 ,异常表现为红系和粒系有不同程度受抑、淋巴系受累较轻 ;②骨髓受累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 ,轻症患者骨髓受损较轻 ,积极治疗可阻止病情发展 ;
邓云华徐祖森陈兴平周礼义陈映玲
关键词:血象骨髓象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