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仪 作品数:113 被引量:38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海带褐藻糖胶组成结构与药理活性的研究 郭亚贞 施志仪 王造 严伯奋文献传递 牙鲆变态中两种HSP90基因的不同表达及其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7 2010年 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是细胞内主要的伴侣蛋白,在激素信号转导、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形态发生与进化、变态发育及应激防御等多重调节路径中发挥关键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牙鲆两种HSP90基因在仔鱼发育和在成年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HSP90α在成鱼骨骼肌、肠和胃中有较高的表达,而HSP90β在成鱼脑、脾脏和肾脏中有较高的表达。HSP90αmRNA水平在仔鱼变态期间迅速增加,至变态高峰G期达到最高水平;相反,HSP90β转录在仔鱼整个变态期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鉴于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在牙鲆变态中的重要作用,还运用外源的TH及硫脲(thiourea,TU)处理牙鲆仔鱼来确定TH对HSP90基因转录的调节。与未处理组相比,HSP90α转录在TH处理8d和13d的仔鱼中显著增加,而在TU处理仔鱼中明显减少;但HSP90βmRNA水平不受药物处理影响。从上述结果分析,牙鲆中HSP90α的转录很可能被甲状腺激素上调,而且其在牙鲆的变态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俊玲 施志仪 程琦 贾亮关键词:牙鲆 变态发育 热休克蛋白90 甲状腺激素 荧光定量RT-PCR 牙鲆IGF-IR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2013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receptor,IGF-IR)是一种跨膜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是IGF-I生物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当配体IGF-I与其结合时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引起大多数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和抑制凋亡效应,在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物体内,IGF-IR基因的表达受到多层次的调控,其中以转录水平的调控为主。 张俊玲 施志仪 程琦 陈晓武 王晓竹关键词:牙鲆 IGF-IR 褐牙鲆变态期间骨骼发育及其相关基因Sox9,Bmp4和Bmp2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7 2009年 褐牙鲆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种,有一个特殊的变态发育时期,其间骨骼形态和位置都发生很大改变。本研究利用三重染色技术,对褐牙鲆变态发育时期不同阶段的仔鱼整体骨骼进行染色,并对各阶段仔鱼及部分成鱼组织,采用特异性引物对骨骼发育的相关基因Bmp2,Bmp4和Sox9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仔鱼变态发育,部分软骨逐渐转化为硬骨,头部筛骨呈不对称分化,额骨和顶骨位置发生改变,口形态改变,鳃丝软骨成骨,脊椎逐渐发育成熟,随之侧线位置发生改变。Sox9以及Bmp2、Bmp4基因在这时期中存在着差异表达,对骨骼发育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成鱼中,Bmp2和Sox9只在鳃、肠道和肝脏中有表达,且鳃中表达量较高。Sox9出膜后表达量突然增加,头部表达量较高,变态发育中开始递减,在变态高峰期明显减少;而Bmp4表达量则是出膜后明显减少,随后在变态高峰期表达量有增加,总体趋势表达量减少。 曾宣 施志仪 陈晓武 程千千关键词:褐牙鲆 变态发育 应用于miRNA靶标检测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2015年 以牙鲆空通气孔同源框2基因(empty spiracles homeobox 2,emx2)为例,构建包含emx2 3'UTR区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重组报告表达载体,以期应用于mi RNA靶标的检测。利用Trizol法提取牙鲆成鱼精卵巢混合组织总RNA,参照已克隆出来的emx2基因c DNA序列,设计并合成emx2 3'UTR片段的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基因片段和psi CHECK-2载体双酶切后,用T4 DNA Ligase酶进行连接反应,并转化入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后得到野生型重组质粒;同时采用定点诱变法对emx2基因进行体外定点诱变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形成突变型重组质粒。对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及测序分析。成功克隆了emx2 3'UTR区,并将emx2 3'UTR区的mi RNA靶点序列GACTTGA突变为AGTCCAG,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包含emx2 3'UTR区的mi RNA靶标检测载体。通过RT-PCR、基因重组及定点诱变技术成功构建了应用于mi RNA靶标验证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si CHECK-emx2-3'UTR和psi CHECK-mutated-emx2-3'UTR。 印翠 张俊玲 施志仪 孙文慧 孙近近关键词:牙鲆 MIRNA 定点诱变 插核手术对三角帆蚌血淋巴中3种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进行内脏团插核手术,并对术后机体免疫相关因子基因alpha-2巨球蛋白(α2M)、酶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三角帆蚌内脏团育珠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取100只健康三角帆蚌分为2组(各50只,每组各设5个重复,每重复各10只蚌),一组在蚌体内脏团进行插核手术(实验组),一组未经处理(对照组),分别饲养于相同条件恒温(24℃)淡水缸内。两组分别于插核后1天、2天、3天、5天及10天采集淋巴血,通过RT-PCR及酶活测定法研究α2M基因表达和ACP、SOD在术后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α2M基因在手术后表达量增加,在插核后第3天和第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和血细胞中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第3天、5天、10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细胞中SOD的活性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内脏团插核手术后三角帆蚌机体的免疫防御调节增强,血液中免疫相关基因α2M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相关酶ACP和SOD活性均有明显变化。 何秀娟 施志仪 李文娟关键词:三角帆蚌 酸性磷酸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三角帆蚌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对机体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旨在探明内脏团不同插核部位对三角帆蚌机体生理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龄三角帆蚌180只,随机分成5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按内脏团5个部位(Ⅰ.斧足内脏团前端;Ⅱ.斧足内脏团中部;Ⅲ.近生殖腺部;Ⅳ.近胃部;Ⅴ.近肾部)进行插核,并分别在插核后第5、10、20、50天(thd)采集蚌体淋巴血样,检测机体的尿酸及肝、肾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插核对珍珠质沉积相关的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插核手术处理的蚌体与对照组机体生理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2)5个插核组试验蚌术后5—20thd尿酸含量显著高于50thd时(P<0.05),且Ⅴ组尿酸含量在10—50thd显著高于其余各组。(3)各插核组尿素氮、肌酐含量5thd时均显著高于50thd(P<0.05),其中Ⅰ、Ⅲ组20—50thd无显著变化,Ⅴ组的尿素氮含量除5thd外,其余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Ⅰ、Ⅱ、Ⅲ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在20thd前均显著低于50thd时(P<0.05),Ⅳ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力除了10thd外,均显著高于其余插核组,Ⅴ组的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力,在20thd之后均仅次于Ⅳ组,并显著高于Ⅰ、Ⅱ、Ⅲ组。(5)Ⅰ组插核后10thd血液钙含量显著低于5thd时,10—50thd间无显著变化;Ⅱ、Ⅲ组血液钙含量变化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20thd达到峰值;Ⅳ组血液钙含量随着试验期的延长显著降低,Ⅴ组血液钙含量10、50thd时显著高于其余4组。Ⅱ、Ⅲ组碱性磷酸酶活力无显著变化,Ⅰ、Ⅳ组显著降低(P<0.05),而Ⅴ组在5—20thd显著升高,20—50thd显著降低,20thd时出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内脏团插核后20d内机体各生理指标显著变化,之后趋于稳定,表明其术后20d可能是机体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以及钙性磷酸酶含量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 黄凯 施志仪 李文娟 李倩关键词:三角帆蚌 生理代谢 钙含量 碱性磷酸酶 miR-124和Otx2在牙鲆变态发育期间的表达调控及其靶向关系验证 被引量:3 2019年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研究鱼类变态发育的理想模型,其右眼移位及生活习性的改变受甲状腺激素(TH)调控。同时microRNA (miRNAs)在变态期间发挥关键性作用。为研究TH、pol-miR-124及Otx2在牙鲆变态中的调控机制,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ol-miR-124潜在靶基因Otx2,首先利用qRT-PCR检测在牙鲆各组织、正常变态及外源TH处理仔鱼后pol-miR-124和Otx2的表达模式。然后克隆400 bp含有“种子序列”的Otx2 3′UTR区序列,构建野生型重组载体pmirGLO-Otx2并转染293T细胞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确定靶向关系。qRT-PCR结果表明: pol-miR-124和Otx2均在脑和眼睛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在仔鱼变态28 dph表达量最高与变态进程相一致;TH作用下,在20 dph、24 dph时期, pol-miR-124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而Otx2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在28 dph、32 dph、36 dph时期, pol-miR-124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但Otx2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两者呈现出相反的表达趋势;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pol-miR-124靶向负调控Otx2。本实验旨为揭示牙鲆视觉感光系统的发育机制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为探讨牙鲆变态发育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季文瑶 付元帅 施志仪 谢燕关键词:牙鲆 甲状腺激素 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克隆及功能 被引量:4 2020年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中克隆了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基因的cDNA,得到长度为1024 bp的序列信息,包括768 bp的ORF,197 bp的3′-UTR,编码255个Aa。进一步分析表明,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与牡蛎、扇贝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中具有1个典型的周期蛋白框(cyclin-box),并存在2个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的作用位点。通过RT-qPCR研究显示: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最高,在雌性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性(P<0.05);而cyclin B基因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性腺(P<0.05),且无显著雌雄差异(P>0.05);沉默cyclin B基因后,除外套膜外,其在性腺和鳃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表明RNA干扰(RNAi)对三角帆蚌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沉默效果。流式细胞仪测定RNAi后细胞的分裂时相变化,发现性腺和鳃细胞中G2/M期占比下降,表明cyclin B基因在三角帆蚌中能调控细胞分裂。初步研究了三角帆蚌cyclin B基因及其功能,为三角帆蚌细胞体外建系奠定分子基础。 刘佳敏 李文娟 施志仪 曹玉香 陆阿利关键词:三角帆蚌 组织表达谱 RNA干扰 细胞周期 牙鲆fmr1基因的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 2019年 脆性X智力低下1号基因(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1,fmr1)编码的蛋白FMRP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当fmr1基因缺失时雌鼠卵巢中卵泡数目减少、生殖功能会降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中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其性腺发育一直颇受关注。为了探讨fmr1基因在牙鲆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fmr1基因的分子结构与进化特征,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其在牙鲆发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了高温对牙鲆性腺分化中fmr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牙鲆fmr1基因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存在两个高度保守的KH(hnRNP K homology)结构域,该结构域是RNA结合蛋白的特征结构域。共线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mr1在鱼类中进化关系相对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mr1在牙鲆成鱼雌雄性腺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发育时期中,fmr1在神经胚期表达量最高;且高温处理对fmr1在性腺分化早期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暗示了fmr1基因可能在牙鲆性腺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向玉婷 张俊玲 王新艳 施志仪关键词:牙鲆 FMR1 性腺发育 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