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齐涛

作品数:40 被引量:318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采煤
  • 9篇采煤沉陷
  • 9篇沉陷
  • 7篇采煤沉陷区
  • 7篇沉积物
  • 6篇水体
  • 6篇湖泊
  • 5篇塌陷
  • 5篇两淮
  • 4篇植物
  • 4篇水区
  • 4篇水质
  • 4篇积水区
  • 4篇浮游植物
  • 4篇
  • 4篇采煤塌陷
  • 3篇营养化
  • 3篇营养盐
  • 3篇水环境
  • 3篇水体沉积物

机构

  • 33篇安徽理工大学
  • 6篇南京水利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淮北矿业股份...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韩国韩瑞大学
  • 1篇水利部太湖流...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40篇易齐涛
  • 6篇崔红标
  • 6篇徐鑫
  • 6篇谢凯
  • 6篇章磊
  • 5篇严家平
  • 5篇李慧
  • 4篇陈求稳
  • 4篇王晓萌
  • 3篇王志愿
  • 3篇范玉超
  • 3篇张世文
  • 3篇白洁
  • 3篇孙鹏飞
  • 2篇喻怀君
  • 2篇胡友彪
  • 2篇王婷婷
  • 2篇董祥林
  • 2篇张雪
  • 2篇王敏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文教资料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南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以淮南矿区5期遥感影像图作为基本信息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淮南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结果表明:1980—2015年淮南矿区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水域的增加。矿区耕地面积减少117.6 km2,其中46.7%的面积转换成建设用地,51.2%转换成塌陷水域,其所在区域(流域)耕地减少了274.4 km2,有63.1%转换成建设用地,33.1%转换成水域。将矿区增加的塌陷水域面积还原作为无采矿活动的对照,分析采矿活动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矿活动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07,矿区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区域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区域景观格局更加趋于多样、均衡。
张银陈诚易齐涛潘莹卜中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淮南矿区
太湖流域上游平原河网区水质空间差异与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36
2017年
在太湖流域上游的宜溧—洮滆水系主要河道设置67个监测点,分别于2014年1月(冬季)、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进行水质监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水质的空间差异性和季节性变化,并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宜溧—洮滆水系污染程度较严重,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年均值分别为4.93、0.26和7.63 mg/L;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时空差异性,时间上冬、春季污染程度较高而夏、秋季较低,空间上无锡和常州氮、磷污染较为严重,宜兴和溧阳市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水质标识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质基本为IV类或V类,其中TN、TP及CODMn是关键污染指标.
张涛张涛陈求稳易齐涛王敏黄蔚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质评价水质标识指数法
不同内源重金属生物炭对Cu和Cd吸附及其对老化作用的响应被引量:6
2020年
为明确老化作用对不同内源污染物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污染程度(清洁、中度和重度污染)土壤种植的巨菌草秸秆制备3种不同内源Cu和Cd含量的生物炭RB、SB和JB,分析3种生物炭对Cu^2+和Cd^2+的吸附能力以及干湿和冻融老化对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u和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表面均分布丰富的孔隙结构,RB含有最高的pH值和灰分含量;生物炭对Cu^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R^2=0.951~0.998),且RB对Cu^2+和Cd^2+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54.3和37.3 mg/g;与此相同,饱和吸附后RB对Cu^2+和Cd^2+的固持量最大,分别为21.4和4.78 mg/g。与老化前相比,干湿老化较冻融老化更显著地降低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u的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浸出含量,促进了Cu从酸溶态和残渣态向还原态和氧化态转化,降低了Cu的环境风险;但是干湿和冻融老化作用增加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中Cd的TCLP浸出含量,促进了Cd从残渣态向酸溶态、还原态和氧化态转化,增加了Cd的环境风险。这可能是由于3种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主要以表面络合为主,对Cd^2+的吸附以化学沉淀机制为主。总体上,RB生物炭固持最高的Cu^2+和Cd^2+,但是干湿和冻融老化增加了饱和吸附后生物炭Cd环境风险,研究结果对于评估生物炭长期钝化修复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崔红标王昱茗叶回春张雪张雪易齐涛张世文
关键词:生物炭化学形态
采煤沉陷积水区土壤覆水初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磷迁移转化的耦合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淮南潘谢某采煤沉陷积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室内模拟实验,对其农业耕作层土壤初期覆水条件下的氧化还原过程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磷(P)自农业土壤内部向"水-土"界面迁移转化潜能,模拟实验持续近4个月.同时,实验采取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和孔隙水表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主要分析了淹水前后有机质含量(OM)、铁氧化物、P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等相关变化,而孔隙水则分析了pH、氧化还原电位(Eh)、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DOC)、Fe2+、NO3--N、SO42--S,较为保守元素Cl-作为其他可变指标的参考.结果发现,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微生物活动所对应的不同氧化还原过程,1~2周后土柱内部的NO3--N和SO42--S由于呼吸作用趋于耗竭,孔隙水Fe2+持续升高,并伴随着活性磷(DRP)的释放.此后整个体系氧化还原反应趋于平衡,在"水-土"界面观察到了明显的Fe"泵升"现象,弱吸附态磷(NH4Cl-P)和有机磷(OP)有向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迁移转化的趋势,但孔隙水内部DRP能否向表层迁移短时间内不能确定.
谢凯易齐涛孙鹏飞
关键词:孔隙水硫酸盐
一种可取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取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的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两端对称分布设置有侧翼插杆,侧翼插杆的顶部设置有拧帽,支撑底座底部的两端设置有减震支座,减震支座的底部设置有抵板,支撑底座顶部的两端设置有升降底座,...
陈林易齐涛张世文
胶州湾冬季异养细菌与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2003年12月、2004年1月和2月下旬进行了3个航次的现场调查,对胶州湾冬季异养浮游细菌和无机营养盐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胶州湾冬季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月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分布特征为近岸高,离岸逐渐减少,最大值出现在湾东北部,为7.55×109个/dm3,最小值位于湾中央,为1.89×109个/dm3。水体PO3-,NO-和NH+等营养盐的分布同样具有近岸较高,离岸逐渐减少的特点,异养细菌数量分布与氨盐浓度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P<0.01),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P≤0.05)。水温是影响胶州湾细菌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冬季营养盐水平分布可能与异养浮游细菌矿化有机质产生营养盐有关。
白洁张昊飞李岿然张经刘东艳高冬梅易齐涛
关键词:硝酸盐铵盐磷酸盐
两淮采煤沉陷积水区水体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0
2014年
为分析沉陷积水区主要补给水源及相应的溶质来源,在淮南"潘谢"矿区和淮北"朱-杨庄"矿区各选取3个研究站点,基于水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各研究水域主要离子质量浓度、组成及类型,采用Gibbs图及因子分析方法,对水化学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水体总溶解性固体(TDS)质量浓度在丰、平、枯水期总体上逐渐升高,淮北沉陷积水区水体的矿化度、碱度和总硬度均高于淮南沉陷积水区。水化学组成在区域范围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HCO-3和Na+在阴阳离子中占有最大比例;淮南3个站点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HCO-3-Cl-和Na+-Ca2+-HCO-3型,淮北3个站点则为Na+-Mg2+-HCO-3型。Gibbs图和因子分析共同揭示了淮南沉陷积水区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双重影响,而淮北沉陷积水区离子组成主要体现了区域浅层地下水化学的特征。
孙鹏飞易齐涛许光泉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淮南矿区淮北矿区
淮南潘一矿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被引量:27
2012年
采用改进的Pesnner分级提取方法,选取淮南潘一矿杨庄塌陷水域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磷的剖面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结合磷的形态组成、有机质(OM)、总氮(TN)和铁锰氧化物等分布特征,研究了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磷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淹水农业耕作层上,湖泊沉积相累积明显,自表层而下,各形态磷含量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总磷(TP)在各层次均值为204.9~343.7mg/kg,其中以无机磷(IP)为主,其含量为163.9~257.2mg/kg,占TP比例达73.3%~81.5%.NaOH-P(85.0~100.1mg/kg,28.6%~41.3%)和HCl-P(63.6~95.9mg/kg,27.4%~30.9%)所占比例较大.根据相关性结果分析,部分HCl-P和有机磷(OP)有向NaOH-P转化的趋势.
谢凯张雁秋易齐涛严家平
关键词:塌陷水域沉积物农业土壤
淮南采煤塌陷湖泊浮游植物优势种的营养动力学被引量:11
2018年
在淮南潘谢矿区选取3个营养盐结构差异较大的塌陷湖泊,于2014—2015年4个季度分别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进行调查,选取3个湖泊中的优势种(属)具尾蓝隐藻(Chroomonas caudata)、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a)和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N)、磷(P)浓度梯度进行营养动力学培养实验,并结合Monod方程,获得3个藻种在不同营养盐限制下的营养动力学参数.N限制下具尾蓝隐藻、小环藻和伪鱼腥藻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和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0.66 d^(-1)、1.66 mg/L;0.37 d^(-1)、1.06 mg/L;0.71 d^(-1)、2.26 mg/L;P限制下它们的μmax和Ks则分别为:0.51 d^(-1)、0.023 mg/L;0.31 d^(-1)、0.035 mg/L;0.90 d^(-1)、0.015 mg/L.综上所述,在N充足时,伪鱼腥藻能够在竞争中形成优势,同时在P限制情况下易成为优势种,从营养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其在塌陷湖泊中占据优势的营养盐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沉陷区水域开发利用和营养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鑫易齐涛谢凯张思亮余艳霞张银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
沉降除藻协同沉积物覆盖对藻华水体甲烷释放的影响
2019年
本研究以藻华水体甲烷释放为对象,利用模拟柱培养实验,探究了沉降除藻和沉积物覆盖复合技术对富营养化甲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除藻结合沉积物覆盖处理可有效改善水环境,实现对甲烷释放的控制,但不同覆盖材料的效果存在差异;活性炭效果要优于土壤和沸石.相比于对照体系水体溶解氧(DO)<2.5mg·L^-1和氧化还原电位(ORP)<100mV,沉积物界面ORP<-125mV,沉降除藻协同活性炭覆盖体系中水体DO和ORP分别升高至3.1mg·L^-1和174mV,沉积物界面ORP逆转为168mV,实验期间甲烷释放量相对于对照组减少90.2%.研究结果在富营养水体甲烷减排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朱琳于江华施文卿易齐涛曹华勇蒲寅羽
关键词:甲烷藻华氧化还原电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