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奇原

作品数:17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海槽
  • 10篇冲绳海槽
  • 6篇有孔虫
  • 5篇微化石
  • 5篇化石
  • 5篇黑潮
  • 5篇钙质超微化石
  • 5篇超微化石
  • 4篇冲绳海槽北部
  • 3篇底栖有孔虫
  • 3篇古环境
  • 3篇浮游有孔虫
  • 2篇西太平洋
  • 2篇冰期
  • 2篇冲绳海槽中部
  • 1篇淡水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地球物理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17篇曹奇原
  • 14篇李铁刚
  • 5篇向荣
  • 4篇孙荣涛
  • 4篇常凤鸣
  • 3篇秦蕴珊
  • 3篇李安春
  • 3篇苍树溪
  • 2篇赵京涛
  • 2篇蒋富清
  • 2篇阎军
  • 1篇吴世迎
  • 1篇栾锡武
  • 1篇朱照宇
  • 1篇翟滨
  • 1篇贾国东
  • 1篇陈丽蓉
  • 1篇高抒
  • 1篇黄求获
  • 1篇李春香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被引量:17
2002年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曹奇原苍树溪李铁刚祝优华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冲绳海槽黑潮
EA02、EA04地质地球特刊补充调查研究报告
李安春秦蕴珊栾锡武李铁刚曾志刚蒋富清尹学明付永涛范守志官晨钟陈丽蓉苍树溪曹奇原高抒于建军隋以勇王镇李凤业于新生黄求获干晓群
该课题完成1/50万图件10幅,分别是沉积物类型图2幅、构造地质构造图2幅、磁力异常图2幅、布格重力异常图2幅、空间重力异常图2幅。完成两区块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报告一部(上、下册)。通过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资料分析,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地球物理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古环境研究
秦蕴珊李铁刚李安春杨子赓吴世迎苍树溪李绍全孟宪伟向荣蒋富清曹奇原庄丽华刘焱光孙荣涛常凤鸣
该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主要目的是建立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高分辨率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查明古黑潮在末次冰期时的空间分布与强弱变化及其对研究区环境的影响;阐明黑潮流分支进入陆架的时间及过程;探讨晚更新世以来千年...
关键词:
关键词:冲绳海槽古环境晚第四纪
从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被引量:49
2003年
大陆边缘作为地球上沉积物堆积的主要区域,其沉积层保存着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岩石圈变形、大洋环流、地球化学循环、有机生产力和沉积物补给等重要信息。然而,尽管对大陆边缘沉积系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没能实现对大陆边缘沉积物扩散系统和相关地层的定量解释。为此,近年来国际地学界开始构思源到汇———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的系统过程研究,以提高对大陆边缘物质扩散系统行为的预测能力。介绍了源到汇———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DSDP和ODP在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研究中的主要贡献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李铁刚曹奇原李安春秦蕴珊
7500a BP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北部DOC02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7500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该孔自下而上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P1带(7500—6600a BP)气候较寒冷湿润;P2(a)带(6600—4900a BP)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气候变温暖,P2(b)带(4900—3100a BP)温度变化不明显,湿度降低;P3带(3100—1500a BP)温带植物花粉含量升高,热带-亚热带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温下降;P4带(1500—200a BP)随着蕨类植物的大量繁盛,气温又回升,但从300a BP起,气候又出现下降趋势。文中还对浮游有孔虫δ18O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它的变化趋势与孢粉组合之间存在着对应性。
陈金霞李铁刚曹奇原常凤鸣
关键词:冲绳海槽孢粉
西北太平洋浮游有孔虫的SSU rDNA序列及其古海洋学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研究对采集于西北太平洋冲绳海槽表层水体中的活浮游有孔虫进行DNA分析尝试,获得了西北太平洋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和Globigerina sp.等的SSUrDNA序列特征,并与南太平洋地区属种的DNA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不同海区P. obliquiloculata个体的SSUrDNA差异与同一个体内不同拷贝序列间差异类似,仅为0.7%-1.2%.详细比较研究认为,传统微体古生物形态学定义种对西北太平洋与南太平洋的P.obliquiloculata来说具有可靠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李保华李铁刚Kermal Topac ErtanChristoph Hemleben李春香曹奇原杨群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SSURDNA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中底栖有孔虫分布:水团和食物供应的共同制约被引量:4
2003年
1 引言 底栖有孔虫是海洋古环境记录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现代海底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与现代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过去的古海洋环境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水深。
向荣李铁刚杨作升阎军曹奇原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冲绳海槽南部黑潮
钙质超微化石定量研究方法被引量:6
2003年
针对当前从事钙质超微化石定量研究使用的不同制样方法 ,简要介绍了适用于光学显微镜 (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的传统涂片法、小珠校准法、随机沉淀法和过滤法的主要流程和设备要求 。
曹奇原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古黑潮演化研究评述被引量:9
2000年
向荣曹奇原阎军
关键词:古环境西太平洋
冲绳海槽中部MIS 6期以来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09年
对取自冲绳海槽中部的Z14-6岩心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的鉴定统计和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在利用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对比进行地层划分的基础上,通过与邻近区域3个岩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150kaBP以来该海区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IS 6期以来F.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末次冰期旋回中,冰期时F.profunda百分含量低于间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旋回中正好相反。F.profunda百分含量变化的主控因子是黑潮流的强弱变化,倒数第二次冰期旋回中F.profunda百分含量从MIS 5e期末开始降低,由此推测黑潮从MIS 5e期末开始减弱或向洋外偏移,沿岸水入侵冲绳海槽。
赵京涛周连成李军曹奇原李铁刚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MIS冲绳海槽中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