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德清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3篇内毒
  • 3篇内毒素
  • 2篇毒素血症
  • 2篇血症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源性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细胞
  • 2篇腺炎
  • 2篇螺杆菌
  • 2篇内毒素血症
  • 2篇内镜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肝

机构

  • 15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赣南医学院

作者

  • 15篇曹德清
  • 6篇林晔
  • 6篇汤建华
  • 4篇温建军
  • 3篇邱荣锋
  • 3篇石柳
  • 2篇谢俊锋
  • 2篇顾秋平
  • 2篇刘雪
  • 1篇蔡洪
  • 1篇黄英
  • 1篇赖卫国
  • 1篇肖春珍
  • 1篇谢宁生
  • 1篇刘国焰
  • 1篇吴海武
  • 1篇赖日勇
  • 1篇何红梅
  • 1篇邓小林
  • 1篇张静智

传媒

  • 5篇赣南医学院学...
  • 2篇当代医学
  • 2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环醇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研究双环醇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护肝片治疗,试验组给予双环醇片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LT水平及AST水平低于对照组,FM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片能够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
石柳汤建华温建军曹德清刘雪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双环醇片肝功能血管内皮
血清维生素D与克罗恩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体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克罗恩病(C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例CD患者(病例组)和161例无消化系疾病史的患者(对照组)血清25(OH)D的浓度,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全体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血清25(OH)D浓度与CD发病的关联程度。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将本组患者血清25(OH)D浓度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层:10.1-〈27.5 nmol/L、27.5-〈33.1 nmol/L、33.1-〈46.2 nmol/L、46.2-83.7 nmol/L,以血清25(OH)D浓度在10.1-〈27.5 nmol/L范围内的患者作为对照,以是否患有CD作为因变量,校正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在27.5-〈33.1 nmol/L、33.1-〈46.2 nmol/L或46.2-83.7 nmol/L范围内对CD发病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性别、吸烟、饮酒、抽血时间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浓度在27.5-〈33.1 nmol/L、33.1-〈46.2 nmol/L或46.2-83.7 nmol/L范围内均为CD发病的保护因素(P〈0.001),且25(OH)D浓度的升高与CD发病风险的下降存在线性关(2=25.187,P〈0.01)。结论 CD发病风险随血清25(OH)D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维生素D可能是CD发病的一项保护因素。
吴海武刘国焰谢宁生曹德清邓小林
关键词:克罗恩病维生素D病例对照研究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共166例,根据患者术后3年内有无并发肝转移将其分为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组(肝转移组)及进展期胃癌未伴肝转移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处)、大体类型(局限溃疡型、浸润型、隆起型)、组织学分型(黏液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乳头状/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T1、T2、T3、T4)、合并淋巴结转移情况(N0、N1、N2、N3)、临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期)、肿瘤直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胃癌术后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7%),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癌胚抗原等均与进展期胃癌患者肝转移有关。进展期胃癌术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曹德清邱荣锋谢俊锋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手术
^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13C-嘧塞西啶呼气试验测定对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择72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和智商(IQ)检测、P300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ERP)以明确有无MHE,并同步进行^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血氨、血浆内毒素水平等检测。结果:在肝功能的逐项指标中,血清蛋白数值在健康对照组与肝硬化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呈负相关,峰值随肝功能减退而降低,肝功能愈差,峰值愈底,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C-嘧噻西啶呼气试验可作为MHE发病的重要评判因素之一并有助于对肝硬化并发SHE的预后判断。
林晔曹德清
关键词:轻微肝性脑病血浆内毒素水平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腹水性质鉴别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对腹水性质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腹水患者106例,其中门静脉高压组60例、非门静脉高压组46例,分别测定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结果:门静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17.16±2.25)g/L,非门静脉高压组患者SAAG为(6.53±1.19)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检测操作方法简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在鉴别门静脉高压性腹水与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时优于传统的渗漏出液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曹德清林晔
关键词: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门静脉高压腹水
美沙拉嗪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对肝硬化模型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SPF级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5只和模型治疗组15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符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12周成功后,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灌胃后4周和16周时解剖该组大鼠,取下腔静脉血测定内毒素含量,取病变肠段采用ELISA方法检测肠壁组织中TNF-α和IL-6水平,并取其肠壁组织学做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体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测得值分别为(0.17±0.05)EU/mL,(93.78±17.59)U/L,(79.01±23.47)mg/L和(0.12±0.09)EU/mL,(48.36±17.38)U/L、(51.02±22.17)mg/L低于模型对照组分别为(0.29±0.16)EU/mL,(155.25±16.10)U/L和(119.82±30.17)mg/L(P<0.05);模型治疗组大鼠体内TNF-α和IL-6水平测得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内毒素水平测得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假小叶的形成不明显,且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纤维组织增生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轻,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模型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变性范围介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结论:美沙拉嗪可有效降低肝硬化模型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血中内毒素含量和TNF-α和IL-6水平,能有效保护肠黏膜,提高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朱方擎顾秋平蔡洪何红梅谢俊锋曹德清汤建华
关键词:美沙拉嗪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和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分别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72例,将其分为奥美拉唑组(36例)和雷贝拉唑组(36例);奥美拉唑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雷贝拉唑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4.44%和91.67%,高于奥美拉唑组为75.00%与69.44%(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用于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林晔曹德清汤建华
关键词:雷贝拉唑临床疗效
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对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y,EUS)联合粘膜切除术在胃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检查发现的216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检查。排除血管性病变、外压性改变、进展期癌变患者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终入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共有165例,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EUS,根据内镜图像及超声回声特点对165例胃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判定,发现间质瘤60例(36.36%)、息肉36例(21.82%)、异位胰腺20例(12.12%)、脂肪瘤17例(10.30%)、平滑肌瘤10例(6.06%)、神经纤维瘤9例(5.45%)、囊肿7例(4.24%)、胃癌3例(1.82%)、未明确诊断3例(1.82%)。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165例患者EUS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联合黏膜切除术能在准确判断胃隆起性病变起源层次和回声改变情况下,有效提示病变性质,使得对胃隆起性病变的切除更加准确,对于胃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石柳汤建华曹德清林晔
关键词:超声内镜粘膜切除术胃隆起性病变
双歧杆菌联合乳果糖对肝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朱方擎顾秋平曹德清温建军汤建华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2005年
目的:探讨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方法:对手术证实的10例左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和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具有胰腺疾病的特点,而无肝脏疾病的表现和检查异常。内镜下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为主,占65.1%;食管、胃底静脉同时曲张占34.9%。术前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结论:胰腺疾病可致门静脉高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曹德清
关键词:内镜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