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
- 作品数:32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边界内突围深圳“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的设计探索被引量:15
- 2020年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于2018年初发起"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8+1建筑联展"设计竞赛,旨在为深圳探索如何在集约土地条件下,设计高质量、高密度的校园。文章系统梳理了"联展"及相关共计37个学校设计方案,总结它们在各种苛刻条件下,尤其是在严格的学校设计规范限制中,做出的可贵探索。本研究重点考察了七个议题--田径场布局、建筑层数与高度、空间-教育互动、校园空间组织、建筑物理性能、学校-社区共享、场地特征与校园多样性,探讨建筑师们如何通过灵活阐释--而不是违背--现行设计规范,谋求空间创新。文章进而提出要更好地配合深圳即将大规模开展的高密度校园建设,应进一步在学校建设的整个流程,包括立项、规范修编、设计、审批、管理等多个环节中推行创新。
- 朱涛
- 关键词:深圳教育
- 阅读梁思成之六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1956-1957被引量:1
- 2013年
- 毛泽东于1956年5月发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1957年5月发动的"整风"运动,激励了梁思成和大批建筑师们针对建筑学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大胆发言。然而.毛泽东于1957年6月发动的"反右"运动,将建筑界的活跃言论全部扼杀。梁成为建筑界"反右"的中心人物,而大量曾积极发言的建筑师们则被打成"右派"。
- 朱涛
- 关键词:陈占祥复古主义折衷主义整风反右
- 阅读梁思成之七 梁思成的城市规划思想综述:1930—1949被引量:5
- 2013年
- 本文通过细读梁思成在1930年与张锐合作的天津规划,以及梁在1930-1949年间的一系列规划写作,仔细梳理他的规划思想的来源和运用。
- 朱涛
- 关键词:城市美化有机疏散斯坦因佩里TVA
-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1955 阅读梁思成之五被引量:1
- 2013年
- 文章论述了1955年批判梁思成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建筑思想的起因、过程和后果。通过细读一系列代表性批判文章和梁本人的检查,文章分析当时中国的建筑思想与政治运动之间的关系。
- 朱涛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复古主义民族形式布扎法式
- 再织城市 朱涛与2007深圳-香港建筑与城市双城双年展策展人王维仁对谈被引量:3
- 2008年
- 朱涛(以下简称朱): 咱们先从“具体的”谈起。我观察你,作为首届香港建筑与城市双年展的策展人,穿着比较平和,谈吐比较诚恳、清晰,你好像不太追求“明星作派”嘛!能不能坦白说,你承接香港双年展的策展工作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 王维仁朱涛
- 关键词:城市建筑
- 易于实验,难以积淀
- 2014年
- 1992年,20出头的我乍到特区打工。第一次进荔枝公园闲逛,发现居然不收门票。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碰到的,不向人民收费的"人民公园",刹那间有了对公园、对城市的全新体验。今天回想起来,荔枝公园不就是"公民建筑"吗?深圳不正展示着"公民社会"的雏形吗?
- 朱涛
- 关键词:人民公园公民社会荔枝建筑
- 这是为了真实吗? 给学院(关于建筑知识)的报告书被引量:1
- 2008年
- 罗伯特·索莫在文章中分析了战后西方设计教育的三个阶段及其利弊问题,呼吁对"真实"进行重新思考,并提出图解作为"后再现"实践和教育的机会。
- 罗伯特.E.索莫(著)王飞朱涛
- 关键词:设计教育
-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1952—1954 阅读梁思成之四被引量:4
- 2012年
- 文章探讨了在1952—1954年间,在"一边倒"国策的影响下,梁思成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与自己对中国"民族形式"的倡导相结合的尝试。文章试图论证:深具矛盾的是,梁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政权寻找合适的建筑表达的努力,实际上也是在向他已经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摒弃的布扎折衷主义的回归。
- 朱涛
- 关键词:古典主义布扎现代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香港市政大厦:一种集约化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和公共建筑类型
- 2025年
- 本文探讨在城市用地紧缺与公共服务标准提升的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国营食堂”现象为切入点,聚焦空间策略与运营机制两大议题:空间层面,论证香港“市政大厦”垂直复合型建筑在集约用地、功能集成及活力激发等方面的优势,提出深圳福田等高密度城区可植入此类建筑,优化“15分钟生活圈”服务覆盖;运营层面,通过分析香港地区多部门协同管理与巴西SESC综合体公私合营模式,揭示制度创新对服务可持续性的关键作用,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挑战提供实践参考。
- 朱涛朱逸蕾
-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
- 传统与现代,传统与我们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中国大陆二十世纪现代建筑史中,大规摸的关于“传统与现代”的讨论发生过三次:1930年代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产生的“西式建筑vs民族固有式”的讨论,1950年代新中国建国初期,建筑师们对什么才是符合新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筑风格的讨论,19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建筑师们再次展开的“现代主义vs民族形式”的讨论。
- 朱涛
- 关键词:中国建筑师民族形式现代主义现代建筑史西式建筑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