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疗效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
  • 4篇疗效观察
  • 3篇奥扎格雷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短暂性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压
  • 2篇血肿
  • 2篇依达拉奉
  • 2篇内血肿
  • 2篇清除术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机构

  • 14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4篇朱涛
  • 4篇许强
  • 4篇郭建华
  • 3篇张永
  • 2篇张文静
  • 2篇陆相萍
  • 2篇顾蓉
  • 1篇苗绘
  • 1篇乔娜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结果分为ACI组(n=70)和非急性脑梗死(NACI)组(n=30),对两组患者间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梗死类型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对ACI组进行分组,探究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与反应性充血指数(RHI)的相关性。结果:ACI组纤维蛋白原(Fbg)、低密度脂蛋白(LDL)、大内皮素-1(big 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NACI组,RHI水平低于N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CE)、小血管闭塞或腔隙性梗死型(SAA)、不明原因型(SU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测得RHI水平逐渐上升,hs-CRP水平和big ET-1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斑块性质发现无斑块组、硬斑块组、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的VEGF水平逐渐升高,RHI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HI与斑块性质、hs-CRP以及big ET-1之间呈现负相关(r=-0.672,-0.402,-0.512,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急性脑梗死类型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类型和斑块性质的预测指标。
张文静朱涛张永乔娜陆相萍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57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皮下注射,每12h1次,共10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发作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观察组显效率69.0%,而对照组显效率3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FIB、PT、APTT变化不明显,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有效且安全性好。
郭建华朱涛
关键词:脑缺血低分子肝素纤维蛋白原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应用临床探讨
2007年
目的:观察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组别分为单用甘露醇组和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应用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引起的心、肾功能损害。结果:两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心、肾功能损害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应用,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单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朱涛
关键词:脱水剂急性脑卒中疗效
黛力新、脑心通联用治疗脑梗死后丘脑痛被引量:2
2012年
丘脑痛又称为丘脑疼痛综合征,是丘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之一。该综合征表现为对侧身体的弥散性、难以忍受的持续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目前临床上治疗丘脑痛的方法虽然比较多,但效果均不太理想。采用黛力新联合脑心通治疗丘脑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许强朱涛
关键词:丘脑痛视觉模拟评分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炎症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07例脑梗死患者按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或者IMT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可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
苗绘朱涛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
急性脑卒中患者脱水剂的应用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时脱水剂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组别单用甘露醇和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引起的心、肾功能损害。结果两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心、肾功能损害有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与甘油果糖注射液交替应用,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单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
朱涛张文静
关键词:脱水剂急性脑卒中疗效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灯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每日2次,共21天。治疗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1天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郭建华朱涛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
小剂量氯硝西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小剂量氯硝西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氯硝西泮、帕罗西汀治疗及帕罗西汀及安慰剂组治疗4周,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愈率、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在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第14天HAMD评分差异逐渐缩小,4周后2组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氯硝西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起效快,抗抑郁效果明显。
许强朱涛
关键词:氯硝西泮帕罗西汀抑郁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定位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粉碎、液化血肿,置管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留血肿。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35%~70%,总清除率约90%,早期血肿清除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该项技术操作简便、适应证广泛、损伤小、疗效高、费用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病死率低,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朱涛许强顾蓉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血肿清除术微创性
晴尔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晴尔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共72例,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晴尔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其余治疗两组相同,疗程14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晴尔注射液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朱涛陆相萍张永
关键词:进展型脑梗死晴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