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枫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盐水
  • 6篇细胞
  • 6篇高渗盐
  • 6篇高渗盐水
  • 4篇动脉
  • 4篇炎性
  • 4篇手术
  • 4篇主动脉
  • 4篇分子
  • 3篇休克
  • 3篇血清
  • 3篇炎性细胞
  • 3篇炎性细胞因子
  • 3篇凝血
  • 3篇凝血酶
  • 3篇主动脉夹层
  • 3篇外科
  • 3篇小儿
  • 3篇抗凝
  • 3篇抗凝血酶

机构

  • 20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妇幼保...

作者

  • 20篇李丹枫
  • 10篇万曦
  • 5篇董全玲
  • 4篇杨光
  • 4篇徐金金
  • 4篇王龙
  • 3篇周青山
  • 3篇魏捷
  • 3篇杨卫泽
  • 3篇曹经山
  • 3篇潘侠
  • 2篇夏中元
  • 2篇程邦昌
  • 2篇罗涛
  • 2篇黄海波
  • 1篇熊桂仙
  • 1篇陈雪君
  • 1篇余奇劲
  • 1篇汪一梦
  • 1篇张帆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凝血酶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人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抗凝血酶组和对照组。抗凝血酶组于肝素化前和后24h静注3000U抗凝血酶,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丽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即刻、1d和2d检测血小板计数(PLC)、血浆抗凝血酶Ⅲ浓度(AT-Ⅲ)、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结果AT-Ⅲ浓度术前两组均低于正常值,而术后抗凝血酶组AT-Ⅲ浓度显著升高,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FIB和DD均高于正常值,而两组术后FIB、DD、PLC和Am均逐渐升高,但抗凝血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F仅在抗凝血酶组升高。结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人术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持续激活,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抗凝血酶能减轻机体的这种状态,对预防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李丹枫董全玲潘侠
关键词:覆膜支架置入术抗凝血酶纤维蛋白溶解
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颅脑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术中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颅脑术后患者恢复期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TCI组(S组)和瑞芬太尼TCI组(R组),各24例。R组在预计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输注吗啡0.15mg·kg-1-;S组在拔管时TCI血浆靶浓度为0.25ng.mL-1。两组患者术后均应用吗啡自控镇痛。结果VAS评分在拔气管导管后2h内R组显著高于S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第一次要求镇痛的时间,S组明显长于R组(P<0.01);R组的吗啡累积用量显著高于S组(P<0.01);在拔管后4,12和24h的吗啡输注和患者自控总用量,R组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TCI舒芬太尼(拔管时血浆靶浓度为0.25ng.mL-1)比术中TCI瑞芬太尼混合单次吗啡输注(0.15mg.h-1.kg-1)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显著,且不影响术后拔管和麻醉苏醒。
王龙李丹枫徐金金周青山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术后镇痛
高渗盐水对主动脉瘤手术中严重低血压的治疗作用
2002年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 (HS)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对主动脉开放后严重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1 0个慢性胸腹主动脉瘤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HS组 (n =5)和等渗盐水 (IS)组 (n =5) ,2组病人分别在主动脉开放后接受 4mL/kg的HS或IS治疗。整个手术期间记录病人的失血量、尿量以及血和晶体液的用量 ,血气、血pH、血球比容、血色素和电解质在术后2 4h检测 ,BP、PAP、PAWP、CO和体循环及肺循环的血管阻力在手术开始、主动脉阻断时、主动脉开放立即、HS和IS输注后立即以及手术末监测记录。结果 病人在输液HS后立即呈现较高的PAWP、CI和较低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 ,且比IS组的病人需要较少的液体量。
李丹枫万曦罗涛杨光
关键词:高渗盐水主动脉瘤手术中低血压外科手术
抗凝血酶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中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0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拟行覆膜支架植人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凝血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抗凝血酶组于术中肝素化前和肝素化后24h输注3000U抗凝血酶,〉30min输完,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即刻、1d和2d采动脉血标本,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仪)、白介素(IL)-1、IL-6、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点ICAM-1升高,而在抗凝血酶组呈显著下降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IL-1、IL-6、IL-8、TNF-仪、VCAM-1和ELAM-1在术后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但抗凝血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炎性反应激活,表现为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抗凝血酶的应用能减低机体的高炎性反应状态,预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李丹枫董全玲潘侠
关键词:抗凝血酶类夹层外科学外科学胞间黏附分子1血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血液血液血液血液
小容量高渗盐水对急性腹部闭合性创伤休克病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 7.5 %的小容量高渗盐水 (HS)对急性腹部闭合性创伤休克病人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30例单纯急性腹部闭合性创伤、从受伤现场入救护车时收缩压均低于 90mmHg的成年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高渗盐水组 (HS组 ,n =15 )和乳酸钠林格式液组 (LR组 ,n =15 )。HS组于病人入救护车时立即静脉输注 7.5 %的HS ,按 4ml/kg体重的容量 5min内输完。LR组则用同种方法输注等容量的LR。然后用其它的血浆代用品或全血来复苏病人 ,所有病人均进行了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并分别于输注HS或LR前即刻 (T1)、HS或LR输注后 1h(T2 )、术毕 (T3 )、和术后 2 4h(T4)各时点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的浓度。结果 HS组血清TNF -α ,IL - 6和IL - 8的浓度T1~T4各时点均显著低于LR组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7.5 %的小容量HS可以有效抑制急性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 ,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
万曦李丹枫李文强杨卫泽刘和棠
关键词:高渗盐水创伤失血性休克促炎性细胞因子
高渗盐水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表面分子14/16表达及血浆抗炎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CD14/CD16表达及血浆抗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2007年3至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室内收治的3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前至少有一次测量收缩压≤90mmHg,存在明显的胸腹或四肢出血;若确认创伤达6h以上、孕妇或伴有慢性疾病患者排除此研究之列。患者入急诊室后立即静脉输注250mlHSD(7.5%氯化钠+6%右旋糖酐-70,HSD治疗组)或0.9%氯化钠(对照组)。分别在输液前、输液后1、3、6、24h采上肢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单核细胞表面CD14和CD16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IL-1ra,1L-10和TNF-α水平,记录液体输入量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HSD组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明显增加,而CD14^+CD16^+亚群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结果却相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SD显著降低促炎性因子TNF-α的产生(P〈0.05),而显著加强抗炎性因子IL-1ra和IL-10的释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D组患者血浆渗透压仅呈暂时性轻度升高。结论HSD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有较好的免疫调节和抗炎性反应效应,对预防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李丹枫万曦魏捷程邦昌徐金金
关键词:高渗盐水创伤性休克单核细胞
缺血-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家兔缺血 再灌注期心肌组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变化和芬太尼对其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C组 )、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和芬太尼组 (F组 ) ,每组 8只。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 30分钟 ,再灌注 3小时 ;F组缺血前 2 0分钟缓慢静注芬太尼 5 0 μg/kg后 ,以 40 0 μg·kg-1·h-1速度维持 ;C组仅分离血管 ,不阻断血流。三组分别于缺血前 5分钟 (I0 )、缺血 30分钟 (I1)、再灌注 1小时 (R1)和 3小时 (R2 )取颈内静脉血 ,并于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 ,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 1β和IL 6浓度 ,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F组血清IL 1β在R1时达到峰值 ,为I0 的 2 98倍 (P <0 0 1) ,在R2 时下降 (P <0 0 5 ) ;IL 6在R2 时升高 ,为I0 的 1 33倍 (P <0 0 5 )。IR组血清IL 1β在I1~R2 时增高 ,分别是I0 的2 90、4 85和 3 88倍 (P <0 0 1) ;血清IL 6在R1和R2 时持续升高 (P <0 0 1) ,分别为I0 的 1 5 6、1 74倍。F组心肌组织中IL 1β及IL 6含量较C组增高 ,但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光镜下F组心肌中度水肿 ,白细胞散在浸润 ;IR组水肿严重 ,白细胞浸润明显。结论 缺血 再灌注时心肌组织和血清IL 1β、IL 6的合成增加 。
林思芳杨光周青山陈雪君李丹枫熊桂仙黄海波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6心内直视手术
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血细胞因子、心肌NF-κB、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血细胞因子、心肌核转录因子(NF)-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并试图说明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年龄1~9岁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10例)和异丙酚麻醉组(Ⅱ组,10例)。麻醉诱导:咪唑安定,芬太尼,泮库溴铵。麻醉维持:I组,吸入0.25%~2%安氟醚,Ⅱ组,持续输注异丙酚15~20mg/kg.h。两组分别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动静脉穿刺完成后稳定10min(T0),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阻断25min(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停止体外循环2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右房插管和缺血再灌注30min取右房心耳组织标本,观察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两组患儿TNF-α在术中和术后无显著差异,IL-6于术中和术后均升高,且I组的明显高于Ⅱ组(P<0.05)。再灌注30min后I组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全身炎症反应被激活,心肌细胞NF-κB和ICAM-1过度表达;异丙酚能减轻其炎症反应,抑制心肌NF-κB和ICAM-1的表达。
王龙周青山徐金金李丹枫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细胞粘附分子
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0例。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采用芬太尼和异丙酚;瑞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于麻醉前、术毕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NOS水平。结果与麻醉前比较,术毕时2组患者血清NO、NOS均降低(P<0.05);术毕时瑞芬太尼组血清NO、NOS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腹腔镜CO2气腹可导致患者血清NO、NOS增高,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能减轻术后早期应激反应。
陈文李丹枫
关键词:瑞芬太尼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高渗高张液在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证明高渗高张液(HHS)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双盲随机地用250 ml的HHS或250 ml乳酸钠林格氏液(LR液)作为初始液体治疗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27例用HHS。观察其血压及其电解质变化,以及24 h存活率和7天存活率。结果 与LR组比较,HHS组能迅速升高血压(P<0.05),维持时间久。HHS组患者7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R组。HHS组并发症较少,整个液体需求量小。结论 HHS能在小容量(2~4 ml/kg)的情况下快速升高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压,显著提高存活率,显著降低复苏时晶体和血液的需求量,使患者在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
万曦杨卫泽魏捷李丹枫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乳酸钠林格氏液存活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