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明 作品数:148 被引量:32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般工业技术 建筑科学 理学 更多>>
通风外窗气流和声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气动噪声分析理论,建立了物理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窗缝进风速度下窗体及室内空间的噪声声功率级分布。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窗体结构,风速小于5m/s时进气噪声可忽略;风速大于20m/s时,会在射流流动分离区附近(包括上游)产生声功率级大于60dB的噪声源,在下游较宽广区域产生大于40dB的气动噪声声源;风速大于30m/s时,会在下游宽广区域产生大于60dB的气动噪声源,局部噪声接近80dB;对窗户进行一定改造,可消除噪声。 雷俊勇 李辉 李俊明关键词:窗户 气动噪声 声功率级 分散剂对纳米颗粒悬浮液粘度及热导率的影响 分散剂的加入能够增强纳米悬浮液的稳定性.对氧化铜纳米悬浮液的粘度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分散剂质量分数的变化对粘度的影响远超过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数据,提出了加入分散剂之后的纳米悬浮液粘度的计算式.对加入... 李泽梁 李俊明 王补宣关键词:分散剂 纳米颗粒悬浮液 粘度 热导率 文献传递 采用非共沸制冷剂对冷水机组换热器的影响 2001年 针对R2 2近期替代物多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现实和替代工作开展的需要 ,分析了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代替单组分工质后凝结和沸腾换热相界面传质阻力对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蒸发器、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不利影响 ,给出了由此引起的传热系数降低程度的估算。基于分析结果 ,对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冷水机组换热器选型及设计进行了讨论。 王随林 王瑞祥 李俊明关键词:非共沸制冷剂 冷水机组 蒸发器 冷凝器 传热系数 冷凝法回收油气的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为分析冷凝法回收挥发油气的经济性,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在油气装车时检测的由14种气体组成的油气混合物及其组分浓度数据,对采用三级冷凝工艺回收挥发油气的方案进行建模和计算。3级制冷系统分别采用R22、R404A和R508B作为制冷工质,得到各级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及其能量消耗结果,采用ChemCAD软件获得油气回收效率,通过计算求得制冷系统年平均运行能耗、运行费用、初期投资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冷凝法对油气进行回收时,该工艺系统投运一年内即可完全收回初期投资和当年运行费用,且当处理油气量为40 kg/h时,当年净盈利可以达到4.487 1×104元,年平均净收益远大于年平均总投资。(表5,图1,参4) 李成 李俊明关键词:油气回收 冷凝法 气体在微圆管内层流换热的壁面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998年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规律不同于常规尺度,这可归因于“贴壁层”流体分子与壁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当通道尺度小到与分子自由程可比时,贴壁层影响就不能忽略,贴壁层内流体的输运性质将不同于贴壁层以外流体的输运性质.在已求得贴壁层内气体粘度变化的基础上也同样可求得贴壁层内气体导热系数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求解了微圆管内气体完全发展的层流换热。 李俊明 王补宣 彭晓峰关键词:微尺度 导热系数 层流换热 R290和R22在水平细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实验研究了R290、1122在细圆管中的流动凝结换热特性。实验管内径为1.085mm,R22的质量流率为200—1200kg/(m2·s):R290的质量流率为200—650kg/(m2·s),饱和温度分别为40℃与50℃。实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流率时R22在较高干度下换热系数随干度增加缓慢或略有下降,低质量流率时,11290在较小于度下出现换热系数下降。两种制冷剂蒸气相比,相同条件下R290的凝结换热系数高于1t22的。本文的实验结果还与现有典型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其中,Wangeta1.(2002)关联式对R290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7.5%之内,Kim et al.(2013)关联式对R22的实验数据预测偏差在18.4%之内。 肖航 李俊明关键词:微细通道 R290 湿空气掠过竖直冷表面凝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实验研究了湿空气掠过普通铝箔、亲水铝箔以及浸油处理后的竖直冷表面凝结时的显热和潜热传递,结果表明:湿空气凝结速率不高时,亲水表面上的凝结液更易于铺展,质量传递性能较好,比易于成珠的普通表面传热性能好。油污的存在增加了亲水表面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阻力,但对普通表面的影响很小;较低的凝结速率使凝结液流动复杂化,流态由重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因此传热和传质的类比与膜状凝结理论值相差较大;凝结液呈现不规则液滴凝结、生长以及聚合现象。 李成 李俊明关键词:湿空气 油浸 CO_(2)/H_(2)O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该文实验研究了298、348K的单组分CO_(2)和298、313K的CO_(2)/H_(2)O双组分气体,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3A、13X中的等温吸附和动态吸附特性。基于Langmuir、LRC、Toth、DA、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单组分CO_(2)吸附预测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CO_(2)/H_(2)O吸附过程进气水蒸气含量、流量、温度对4种吸附剂的穿透曲线和吸附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组分CO_(2)吸附量:13X>活性炭>活性氧化铝>3A,CO_(2)/H_(2)O穿透时间随流量增大和温度升高而缩短;沸石类穿透时间随水蒸气含量增多而缩短,其他吸附剂表现相反;水蒸气含量增加会抑制CO_(2)吸附;3A具有较好的CO_(2)/H_(2)O吸附选择性。 唐进京 鲁军辉 李俊明 王随林关键词:吸附剂 吸附量 纳米悬浮液热导率测量及其预测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3 2006年 纳米颗粒悬浮液具有广泛应用于强化传热的潜在优势。本文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提高纳米悬浮液的悬浮稳定性,并用瞬态热线法测量了热导率。在分析现有理论模型和纳米悬浮液热导率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从弹性传动和非弹性传动两方面分析了纳米尺度效应导致纳米悬浮液热导率提高的机理。发现已有的理论公式仍然存在一定欠缺,预测值比实验值偏低,有关机理尚有待于深入探讨。 李泽梁 李俊明 王补宣关键词:纳米颗粒悬浮液 热导率 导热机理 一种带自分液结构的穿片式微通道换热器 一种带自分液结构的穿片式微通道换热器,该换热器由上集管、下集管和布置于上、下集管之间的微通道带状管以及穿在微通道带状管上的翅片构成。翅片与气流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布置,改善了换热器的排水特性。根据带状管插入下集管深度的不同,... 李俊明 李红旗 张会勇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