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卫

作品数:455 被引量:750H指数:15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7篇专利
  • 139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5篇电气工程
  • 7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4篇理学
  • 11篇冶金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46篇永磁
  • 174篇磁体
  • 146篇磁材料
  • 134篇永磁材料
  • 95篇稀土永磁
  • 87篇合金
  • 75篇矫顽力
  • 66篇稀土
  • 64篇永磁体
  • 60篇稀土永磁材料
  • 52篇磁性能
  • 50篇钕铁硼
  • 37篇永磁合金
  • 35篇纳米
  • 29篇磁场
  • 28篇晶粒
  • 26篇交换耦合
  • 25篇磁环
  • 23篇稀土永磁体
  • 20篇温度系数

机构

  • 413篇钢铁研究总院
  • 62篇山东大学
  • 11篇河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宁...
  • 7篇东北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北工程大学
  • 3篇冶金部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北京钢铁研究...
  • 1篇广西盛隆冶金...
  • 1篇宁波招宝磁业...

作者

  • 455篇李卫
  • 246篇朱明刚
  • 80篇郭朝晖
  • 69篇李安华
  • 65篇方以坤
  • 65篇董生智
  • 61篇冯海波
  • 59篇李岫梅
  • 54篇陈红升
  • 54篇韩瑞
  • 53篇潘伟
  • 31篇周栋
  • 30篇孙威
  • 29篇高汝伟
  • 26篇刘涛
  • 22篇汪旭超
  • 22篇郑立允
  • 21篇李岩峰
  • 19篇郭永权
  • 18篇黄书林

传媒

  • 22篇物理学报
  • 20篇金属功能材料
  • 12篇中国稀土学报
  • 11篇磁性材料及器...
  • 9篇功能材料
  • 8篇金属学报
  • 7篇稀有金属
  • 7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钢铁
  • 4篇电工材料
  • 4篇中国材料进展
  • 4篇第五届磁性材...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国稀土学会...
  • 3篇钢铁研究学报
  • 3篇中国科学(A...
  • 3篇中国科学(G...
  • 3篇第1届全国磁...
  • 3篇2004年中...

年份

  • 6篇2024
  • 17篇2023
  • 12篇2022
  • 15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24篇2018
  • 35篇2017
  • 30篇2016
  • 27篇2015
  • 18篇2014
  • 24篇2013
  • 22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6篇2005
4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5年
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越的综合磁性能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电动汽车、高铁等高技术和国防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西方各发达国家将Sm_2Co_(17)基永磁材料列为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展钐钴永磁材料的研制,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陆续形成高磁能积、低剩磁温度系数和高使用温度三大系列,国内外在这些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高性能、低剩磁温度系数和高使用温度钐钴永磁材料方面梳理了钐钴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钐钴永磁材料微结构和矫顽力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对Sm_2Co_(17)基永磁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朱明刚孙威方以坤李卫
关键词:最大磁能积温度系数矫顽力机制
一种低涡流损耗烧结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涡流损耗烧结稀土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永磁体包括两个以上永磁体单元和永磁体单元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柔性绝缘纤维和涂覆在柔性绝缘纤维上的绝缘胶构成。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合金熔炼‑制粉‑...
徐吉元董生智李卫陈红升韩瑞李冬丽
文献传递
一种高矫顽力烧结态Ce磁体或富Ce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稀土永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烧结态高矫顽力Ce磁体或富Ce磁体及其制备方法。该磁体的毛坯在经分级烧结后,直接得到所需磁性能的磁体;该磁体具有Ce‑Fe‑B和Nd‑Fe‑B的双主相结构;该磁体以及第一主相和...
朱明刚李卫韩瑞宋利伟黄书林
文献传递
化合物SmCo_5的电子结构、自旋和轨道磁矩及其交换作用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用自旋极化的MS Xα方法研究了稀土 过渡族化合物SmCo5的电子态密度、自旋能级劈裂及原子磁矩 .研究结果显示 ,由于化合物中Sm Co间的轨道杂化效应 ,使Sm原子原来的 5d0 空轨道上占据了少量 5d电子 .由于Co(3d) Sm(5d)电子间的直接交换作用 ,导致了Sm Co间的磁性交换耦合 ,这是化合物中形成Sm Co铁磁性长程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SmCo5化合物中存在 6个能级呈现负交换耦合 ,导致了SmCo5化合物的居里温度 (与金属钴相比 )明显下降 .还研究了化合物中 2c和 3g晶位Co的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 ,发现Co(2c)晶位的自旋磁矩、轨道磁矩及冻结部分均略大于Co(3g)晶位 ,所以 2c晶位的L S耦合强度应略大于 3g晶位 .因此 ,2c晶位对SmCo5磁晶各向异性的影响也应大于 3g晶位 .但Co(2c)未被冻结的轨道磁矩却略小于Co(3g) ,所以两种晶位对磁晶各向异性的贡献大小之差别不应太大 .考虑到 4f电子的局域性和化合物中轨道杂化效应所导致的Sm(5d0 )空轨道上占据了少量 5d电子 ,可以得到Sm原子磁矩为 1 2 9μB,与顺磁盐中Sm3+ 磁矩实验值 (1 32— 1 6 3μB)及金属中Sm原子磁矩实验值(1 74 μB)基本符合 .
张昌文李华董建敏王永娟潘凤春郭永权李卫
关键词:电子结构自旋极化原子磁矩交换耦合
一种高电阻率稀土热压永磁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阻率稀土热压永磁体,由永磁快淬粉和绝缘材料组成,其中绝缘材料主要成分为玻璃纤维,还包括其它复合添加绝缘材料;该永磁体的成分为:绝缘材料0.5wt%~12wt%,其余为永磁快淬粉;复合添加绝缘材料选自氧化...
朱明刚郭英健张乐乐李卫王梓良
文献传递
高剩磁钐钴合金等温退火过程的组织演化和磁性能的关联
孙威朱明刚方以坤刘志颖郭朝晖陈红升李卫
铁铬钴永磁辐射环的制备方法及辐向取向装置
本发明属于永磁辐射环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铁铬钴永磁辐射环的制备方法及辐向取向装置。制备上述铁铬钴永磁辐射环的方法是将辐射环毛坯在1150-1200℃固溶热处理淬火后进行精密磨加工,然后将辐射环固定于辐向取向装置内,再把整...
李卫李腾潘伟金瑞湘陈敏勤
文献传递
一种烧结钐钴磁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钐钴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1)合金粉末的制备,按照如下重量百分比配制钐钴合金原料:(Sm<Sub>1‑x</Sub>R<Sub>x</Sub>):25~27%、Fe:6~25%、Zr:2~3.5%、C...
方以坤王帅李卫宋奎奎朱明刚俞能君陈红升
文献传递
钐钴永磁合金吸放氢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2023年
钐钴永磁合金因卓越的磁性能、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蚀性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行业对高性能钐钴永磁合金需求加强,开发高性能钐钴永磁合金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采用吸氢破碎制备单晶磁粉为制备高性能钐钴永磁合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了满足氢气服役环境对钐钴永磁合金高温耐氢能力的要求,开发强耐氢钐钴永磁合金的需求日趋迫切,因此需加强钐钴永磁材料吸放氢动力学与热力学机制的认识与了解,以指导研究钐钴合金吸氢破碎和强耐氢合金。本文首先介绍了合金吸放氢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中常用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然后综述了SmCo_(5),Sm_(2)Co_(7)和Sm_(2)Co_(17)合金吸放氢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进展,接着对近年来钐钴永磁材料吸氢破碎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讨论,最后对开发易氢破和强耐氢钐钴永磁合金作了展望。
郑蒙刘涛王磊王超方以坤朱明刚李卫
关键词:吸氢磁性能
高性能Nd-Fe-B复合永磁材料微磁结构与矫顽力机制被引量:14
2013年
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高性能Nd-Fe-B复合永磁材料矫顽力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了工艺过程对矫顽力的影响机制和所适应的理论模型,重点探讨了双主相合金技术制备的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微结构特征与矫顽力的关系,尝试解释了双主相合金技术制备的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矫顽力机制。由传统的单合金或双合金工艺制备磁体的矫顽力机制可用发动场理论解释,且与实际相符较好。探讨了热压/热流变磁体各向异性的形成,展示了热退磁过程中烧结和热压/热流变磁体畴结构的演变规律。制备出最大磁能积约为424 kJ/m3的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研究表明,各向异性的产生主要源于再结晶过程中晶粒的择优生长和通过边界液相所促进的晶粒滑移和旋转。揭示出高性能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的典型磁畴结构是一种交换耦合畴。交换耦合畴的温度依赖关系是影响磁体使用温度的主要因素。
朱明刚方以坤李卫
关键词:磁畴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