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40例大肠癌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总结大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5年间经肠镜发现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1240例,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分析。结果40岁以上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青少年大肠癌占10.3%,有逐渐增高趋势。脾区以下大肠癌占62%,高位大肠癌占38%,大肠癌虽有遗传易感性,但以非遗传性为主;大肠癌与大肠腺瘤关系密切。除早期大肠癌毫无症状外,无痛性粘液血便、肠鸣、腹部隐痛,便次增多,大便变形、隐血试验阳性等症状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性。结论对高危人群均应行全结肠镜检查,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才可望得以提高,为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时机,改善预后。
- 韩文良李娟原红艳
- 关键词:大肠癌高危人群结肠镜检查
- 溶血性贫血患者行不同制备方法的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补体结合在红细胞表面,对正常红细胞造成干扰和破坏,最终引发溶血性贫血.相关报道证实[1],成分输血能够缓解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对红细胞的受损部位具有修复作用.笔者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对照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对溶血性贫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效果.
- 任明臣李敏李娟郭大庆
-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输血成分输血
- 溃疡性结肠炎533例分析
-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报告的病例数显著增加,已成为消化病学研究的新热点。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对1978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资料统计,该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我国目...
- 韩文良李小环李娟原红艳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年发病率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内镜下切除早期大肠癌38例随访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大肠癌内镜下切除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息肉 (IP、ISP)型者 ,采用高频电蒂部切除术 ;扁平隆起 (Ⅱa)型采用内镜粘膜切除术。术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结肠镜全结肠复查。结果 (1) 37例早期大肠癌术后经 3年的追踪复查切除部位无复发 ,1例Ⅱa型粘膜切除术后 1个月复查时残根处糜烂 ,行补充外科手术根治性治疗 ,经 3年复查无复发。 (2 )癌伴多发性腺瘤在术后 1~ 3年新生腺瘤发生率 71% ;而单发早期癌同期新生腺瘤发生率 9.5 %。结论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IP、ISP型大肠早期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 韩文良李娟原红艳
-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早期大肠癌外科手术随访分析
- 中药熏洗法治疗献血后引起大面积皮下瘀血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消退献血后引起的大面积皮下瘀血的效果,为献血引起的皮下瘀血提供新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献血后出现皮下瘀斑在(8×6-15×7)cm^2的献血者3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名,献血后d3、d6、d9、d12分别从瘀斑颜色、面积、痛感、活动受限情况、自我感觉5个方面观察两组恢复情况,记录瘀斑完全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评分及瘀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瘀斑消退时间为(8.95±1.3)d,对照组瘀斑平均消退时间为(13.28±2.35)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恢复快,瘀斑消退时间早。结论利用中药和热疗相结合的熏洗方式,能在较短时间的内消退献血后引起的大面积皮下瘀血症状,效果优于单纯热敷,值得推广。
- 任明臣陈浩李娟
- 关键词:中药熏洗法献血皮下瘀血
- 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152例护理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患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充分有效的术前术中护理。结果:152例患者经过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所有患者均达到100%的切除率。结论:做好食管癌切除合并三区淋巴结清扫术护理,充分暴露手术野,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完成手术。
- 张颖李娟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切除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