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昆

作品数:408 被引量:5,515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2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60篇农业科学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经济管理
  • 8篇理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41篇玉米
  • 68篇棉花
  • 55篇高产
  • 42篇子粒
  • 34篇含水率
  • 33篇籽粒
  • 30篇冠层
  • 27篇春玉
  • 27篇春玉米
  • 24篇小麦
  • 22篇玉米机械
  • 22篇根系
  • 21篇作物
  • 20篇叶片
  • 19篇土壤
  • 19篇破碎率
  • 17篇北疆
  • 15篇玉米子粒
  • 15篇栽培
  • 14篇籽粒含水率

机构

  • 28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9篇石河子大学
  • 31篇新疆农垦科学...
  • 2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3篇石河子农学院
  • 2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新疆生产建设...
  • 13篇河北农业大学
  • 1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1篇宁夏农林科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北京联合大学
  • 9篇四川省农业科...
  • 9篇新疆生产建设...
  • 8篇北京邮电大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406篇李少昆
  • 206篇王克如
  • 153篇谢瑞芝
  • 103篇明博
  • 88篇侯鹏
  • 39篇肖春华
  • 38篇李璐璐
  • 37篇高世菊
  • 34篇陈兵
  • 31篇王崇桃
  • 29篇张国强
  • 23篇赵明
  • 22篇王方永
  • 17篇柏军华
  • 16篇曹连莆
  • 16篇刘朝巍
  • 16篇张万旭
  • 15篇张旺锋
  • 14篇马富裕
  • 14篇陈江鲁

传媒

  • 65篇玉米科学
  • 5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9篇作物学报
  • 3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7篇作物杂志
  • 16篇新疆农垦科技
  • 15篇棉花学报
  • 12篇新疆农业科学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耕作与栽培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科技导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计算机与农业

年份

  • 4篇2024
  • 13篇2023
  • 8篇2022
  • 21篇2021
  • 12篇2020
  • 27篇2019
  • 41篇2018
  • 16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19篇2012
  • 14篇2011
  • 18篇2010
  • 15篇2009
  • 17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14篇2005
4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生产技术扩散机制与平台创建及其应用
李少昆谢瑞芝王崇桃宋慧欣高世菊王运圣王克如王俊忠薛吉全王延波白永新赵海岩赖军臣明博刘月娥
针对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从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扩散的方向、扩散机制、关键技术与技术体系,扩散模式与平台等方面着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托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进行了实施,获得以下进展:1、构建了作物产量差(潜力)模型...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作物株型信息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5
1998年
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对作物植株株型信息进行了提取、描述和管理的研究。植株图像经摄像或照片输入计算机并数字化后,通过计算机可完成对植株图像的编辑和特征信息提取,输出近30个描述株型信息的指标,包括一些基于多媒体图像技术的新指标,如用于描述植株与叶片占据空间大小的株幅值(Rp)、叶幅值(RI)、茎叶距(SLD);描述叶片空间分布状态的叶均角(LAA);描述株型优化程度的叶均角指数(LAAI)、茎叶角指数(SLAI)和叶向值指数(LOVI)等。利用该技术对我国目前常用的102个玉米杂交种和82个自交系及部分麦类作物植株作了图像处理,并将上述玉米植株的图像及有关相应参数数据信息存储于电脑中,初步建立了玉米品种资源植株株型特征图像与数据信息库。作物株型信息多媒体图像处理技术受人为影响少,能够快速、准确、客观获取、表述和管理株型信息,比以往人工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为作物育种、栽培及生理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李少昆张弦赵明王树安严衍禄劳彩莲张录达
关键词:作物株型图像处理
基于G-MRF模型的玉米叶斑病害图像的分割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图像分割是作物病害自动识别系统实现的难点之一,前人研究大多采用基于阈值或聚类的分割算法,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本文引入高斯模型的Markov随机场分割模型(G-MRF),对玉米叶部病斑图像进行分割试验,以期提高分割精度。【方法】在VC6.0下实现了G-MRF分割模型,G-MRF既利用了图像像素的灰度信息,又通过像素类别标记的Gibbs光滑先验概率引入了图像的空间信息,是能较好地分割含有噪声图像的算法。采用该算法对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4种主要玉米叶部病害的图像进行了分割测试,并与基于阈值和基于Gauss模型的分割算法进行比较。【结果】基于G-MRF分割模型的分割,目标区域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方面明显好于基于阈值和Gauss模型的分割算法,其平均正确分类率达96.35%,分别较基于阈值和基于Gauss模型的分割算法高出3.75%和4.0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基于G-MRF模型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斑区域从叶片部分离,分割正确分类率达96.35%,可用于玉米叶斑类病害图像的分割。
赖军臣汤秀娟谢瑞芝白中英李少昆
关键词:GAUSSMARKOV图像分割
新疆超高产(3000kg/hm^2)棉花生育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通过研究提出在新疆南部全国最高产棉区冀棉20公顷产皮棉3190.7kg棉花的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在现蕾时为0.51,开花时为1.63,在盛铃期时达最大,为4.24,吐絮时为3.89;干物质积累在盛花前平均日增干物重67.5kg·hm-2,盛铃期达最大,为322.5kg·hm-2;盛铃期日净光合时间为13h,Pn最大峰值为40.9mgCO2·dm-2·h-1,CAP最大峰值为4.2gCO2·dm-2·h-1;单位叶面积载铃量及单位叶面积负载皮棉重分别为27.8个·m-2叶和0.1754kg·m-2叶。
王克如李少昆宁光杰赖军臣刘翔刘凯旋曹栓柱
关键词:棉花超高产生育规律
谷物籽粒含水率检测的校正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谷物籽粒含水率检测的校正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谷物籽粒含水率检测的校正方法包括:获取谷物籽粒的烘干时间、烘干温度和实测表观含水率;判断谷物籽粒在烘干工序中的烘干参数合理程度;根据烘干参数合理...
明博李少昆高尚李璐璐王克如谢瑞芝侯鹏薛军
文献传递
棉花、玉米根系生长特点及其调控的研究被引量:5
1998年
综合阐述了近年在石河子对新疆主要作物棉花和玉米根系构型分布、动态建成及种植密度、土壤水分、覆膜、化控等栽培措施对其影响所开展的研究工作。
李少昆张旺锋汪朝阳胡晓棠魏邦军杨刚
关键词:棉花玉米根系
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冬小麦生长后期氮素丰度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生物量、氮素含量和LAI(leaf area index)是生态系统中表征作物长势最重要的参数,叶干重、叶片氮素含量和LAI实时动态监测对小麦氮素营养诊断和管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了五个小麦品种和四个氮素水平的比较实验,研究不同处理冬小麦抽穗到黄熟期氮素丰度(NR)与光谱反射率差值(ΔR)的关系,建立冬小麦后期氮素丰度监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丰度随生育进程推进而增加,不同氮素处理氮素丰度大小为N0>N3>N1>N2,光谱参量TCARI和VD672与氮素丰度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和0.855,其建立氮素丰度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57和0.731,预测准确率达84.56%和80.13%。光谱参数TCARI和VD672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后期冠层叶片氮素状况,可以对氮素丰度进行准确可靠的监测。
唐强李少昆王克如谢瑞芝陈兵王方永刁万英肖春华
关键词:冬小麦
北疆50年来主栽棉花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以北疆 5 0年来棉花品种演变过程中的 12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 ,通过RAPD指纹图谱 ,结合辈序分析研究和评价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基础。结果表明 ,RAPD可将北疆 5 0年来 12个主栽棉花品种划分为五类 ,其结果与实际系谱基本吻合。随着品种演变 ,品种间亲缘关系从简单趋向复杂 ,品种遗传基础得到丰富 ,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和丰产性得到加强。每更换一次品种 ,平均皮棉产量提高 81.4 9kg·ha-1。同时表明RAPD技术可以用来分析棉花品种的亲缘关系。
刁明褚贵新李少昆曹连莆
关键词:北疆棉花亲缘关系品种演替RAPD
通过种植制度改革实现黄淮海北部地区玉米机械籽粒直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技术发展的方向。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种植制度下,黄淮海北部地区热量资源不足,玉米生长季节有限,收获时籽粒含水率高,难以进行机械粒收,是世界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应用难度最大的区域,探索玉米机械粒收的可行性对推动区域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6—2017年在新乡、2018年在北京分别对郑单958、先玉335、迪卡517、京农科728和丰垦139等不同熟期品种的籽粒脱水积温需求进行系统观测;利用黄淮海北部地区近10年气象数据,以冬前预留500℃·d积温为小麦适宜播期,按玉米生长季节活动积温(≥0℃)100℃为梯度,将其划分为7个积温带;将区域热量资源条件和不同品种籽粒脱水积温需求进行定量匹配分析。【结果】在玉米正常夏播条件下,随着品种熟期提早,各供试品种在黄淮海北部地区达到生理成熟并且可以实现粒收的区域逐渐向北扩展,一般比小麦适宜播期推迟5—10 d,但是区域内北端和西端的积温带Ⅰ—Ⅲ(1900—2800℃·d)的热量资源仍无法满足熟期较早的京农科728和丰垦139籽粒含水率下降至25%甚至是达到生理成熟的积温需求。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改为夏玉米-春玉米-冬小麦两年三熟制后,玉米春播和夏播各供试品种籽粒含水率都能下降至25%以下实现机械粒收,如果选择熟期较早的品种,在冬小麦或春玉米播种前还可以通过田间站秆脱水延迟收获,使籽粒含水率进一步降至20%以下,提高粒收质量,降低烘干成本。【结论】通过种植制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黄淮海北部地区玉米生长季节热量不足、收获时期含水率过高导致的玉米成熟度差、容重低、易霉变和机械粒收难度大的问题,实现提质增效。
侯梁宇张镇涛黄兆福李璐璐郭亚南明博谢瑞芝侯鹏薛军王克如李少昆
关键词:热量资源玉米籽粒含水率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被引量:3
2023年
阐明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对农田秸秆管理和热量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传统垄作秸秆不还田(CT)、秸秆深翻还田(PTSR)、秸秆碎混还田(RTSR)和秸秆覆盖还田(NTSR)4个处理,2018—2020年测定了玉米生育期5、15、3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动态变化及秸秆覆盖率,分析了不同处理各土层温度差异、≥10℃土壤积温和有效积温(GDD)、土壤温度日动态变化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以及影响土壤温度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要影响玉米播种至出苗期(S~VE)的土壤温度,土壤日平均温度呈现CT>PTSR>RTSR>NTSR的趋势,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和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差异逐渐缩小。与CT相比,PTSR、RTSR和NTSR处理5 cm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86、1.84和3.50℃;NTSR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10℃积温和GDD,5、15和30 cm土层≥10℃积温分别降低216.2、222.7和165.1℃·d,GDD分别降低201.9、138.7和123.9℃·d;NTSR处理还显著降低了空气积温生产效率,降幅为9.7%~15.6%。综上,PTSR和RTSR对玉米播种至出苗期表层土壤温度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空气积温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而NTSR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
李瑞平罗洋罗洋郑洪兵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温度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