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微
- 作品数:19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促进大豆高产育种过程中后代性状的选择,运用加性-显性-上位性基因效应的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15个大豆品种配制的15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6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荚数适宜在低世代选择,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适宜在高世代选择,环境条件对株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效果影响较大,对其他性状影响较小;株高和主茎节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后代的选择中可协同改良,其中主茎节数与单株粒数的改良效果不受环境影响;选择单株粒数显性效应高的组合,容易获得较高的单株粒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间接选择单株荚数,可对单株粒重的提高产生一定效果。
- 薛红宁海龙杨兴勇董全中张勇张明明李微微
- 关键词:大豆产量性状遗传率贡献率
- 高油大豆克豆28号高产栽培技术
- 2012年
- 大豆新品种克豆2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大豆育种室2002年以东农46为父本、北豆5为母本有性杂交,经过5个世代的系普法选育而成(原参试代号为克交05.1397),2010年中标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项目,2012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克豆28号(黑审豆2012017)。1品种突出特点克豆28号突出特点是高油、高产、稳产、中抗灰斑病、耐贫瘠。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积温在2250~2300℃的地区种植。
-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宋继玲
- 关键词: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第三积温带大豆育种有性杂交工程项目
- 克山1号大豆的选育及丰产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hm2左右,由于其种植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商品加工用途日益细化,因此对大豆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大豆生产的需要,利用卫星搭载技术选育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克航辐05—829),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9002。
- 薛红杨兴勇董全中张勇张明明李微微
- 关键词:大豆生产丰产性稳定性分析选育种植面积种植环境
- 一种农业种植用大豆分筛智能育种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种植用大豆分筛智能育种装置,具体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包括分级储存机构,分级储存机构的顶部设有分筛机构,分级储存机构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分级储存机构包括储料仓,储料仓的底部连通设有多个下料板,且多个下料板...
- 张明明董全中薛红李微微
- 早熟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克豆44被引量:2
- 2021年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山1号为母本、黑河27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育成大豆新品种克豆44。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蛋脂均衡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250℃区域种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薛红杨兴勇董全中张勇张明明李微微王磊胡凯凤
-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克拜地区大豆救灾补种品种的选择被引量:3
- 2021年
- 克拜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东北北部重要的大豆产区。该地区春季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频发,常导致大豆迟播或补种,正确选择适宜迟播的品种对该地区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分属MG 000、MG 00和MG 0生育期组的14个大豆品种,设置5个播期(5月11日、5月21日、6月2日、6月11日、6月22日),分析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筛选适合克拜地区迟播补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播种至出苗、出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等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均呈缩短趋势。除正常播期(5月11日)外,参试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随播期推后而增加,而百粒重则下降。其中,黑河35百粒重反应较敏感,每迟播1 d百粒重降低0.15 g。产量与播期的关系较为复杂,7个品种在5月11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而包括当地主栽品种克山1号在内的7个品种在6月上、中旬播种产量较高;华疆4号(MG-0.2)和克山1号(MG-0.3)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产量较高且稳定,可作为克拜地区救灾补种的优先选择品种;华疆2号(MG-0.5)、黑河51(MG-0.5)产量亦较稳定,可作为该期救灾补种的备选品种;如播期延迟至6月下旬,可选择黑河35(MG-1.1)、黑河49(MG-1.2)等超早熟品种。降水是影响克拜地区大豆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品种和播期选择均应做到"花雨相遇"。
- 张明明张明明杨兴勇张勇薛红李微微宋雯雯吴存祥
- 关键词:大豆播期农艺性状
- 除草剂对寒地水稻生长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明确除草剂对寒地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00 g/L丁草胺水乳剂1500、2100、2700 mL/hm^(2)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150、300、450 mL/hm^(2)共6个施药处理,并设置不施除草剂的对照,调查各处理区水稻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丁草胺低剂量处理对水稻株高和茎数的影响最小,对分蘖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齐穗期蒸腾速率,灌浆期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抑制最弱;乙氧氟草醚低剂量处理对水稻分蘖期净光合速率,齐穗期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小,对根长和根平均直径的影响最小;乙氧氟草醚低剂量处理的成熟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除草剂处理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负面影响的程度随用药量的升高而加重,因此建议在寒地稻田使用上述除草剂时选择较低剂量。
- 秦猛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宋欢翟玲侠刘丽华
- 关键词:寒地水稻除草剂安全性
- 大豆突变体ygl2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被引量:4
- 2022年
- 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碳同化的主要器官,其颜色与光能的捕获力和转化效率有关,也与大豆的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对从光合碳同化途径解析大豆产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黄绿叶是区别于大豆普通绿色叶片的突变类型,是研究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发现了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gl2(yellow-green leaf 2),该突变体是由大豆品系GL11自然突变而来,其黄绿叶表型可以稳定遗传。与绿叶野生型GL11相比较,突变体ygl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株高、百粒重、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利用GL11和ygl2构建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ygl2的黄绿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将黄绿叶基因ygl2定位于2号染色体末端SSR标记02_104到02_107之间,区间物理距离为56.1 kb,包含9个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黄绿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 王好让张勇于春淼董全中李微微胡凯凤张明明薛红杨梦平宋继玲王磊杨兴勇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
- 轮回选择创新高蛋白质含量大豆种质资源被引量:5
- 2015年
- 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D95-753-754、克辐9807-2、黑生101、克辐05-1480为亲本材料,在田间先以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为主要指标优先择优,在室内再以蛋白质含量为指标进行二次择优的选择方法,主要经过三轮杂交、选择和鉴定,逐轮进行蛋白质含量、熟期、百粒重等农艺、产量、品质性状的协同优化,实现了这些性状的同步改良;各轮次育成的品系蛋白质含量不断提高,与主栽品种的产量差距不断缩小,提高了育成的新种质克交11-1615和克交11-1669的育种利用价值。在研究的过程中,坚持不同育种方法获得的中间材料和每一轮次杂交优选出的中间材料的持续利用,聚合了不同来源亲本高蛋白基因;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部分组合实现了超亲遗传。创新了高蛋白育种方法和选择策略。选育出了生育日数11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6.5%(高于多个亲本)、百粒重19 g大豆新品种质克交11-1615和生育日数105 d(克山)、蛋白质含量44.5%、百粒重20 g的大豆新种质克交11-1669。
- 董全中杨兴勇张勇薛红张明明李微微李文霞宁海龙
- 关键词:蛋白质百粒重
- 大豆褐色种皮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2
- 2020年
- 为解析大豆籽粒种皮黄色向褐色突变的遗传规律及分子基础,本研究以田间发现的稳定繁殖的黄色种皮大豆中出现褐色种皮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表型性状鉴定。利用大豆20对染色体上的176个SSR标记对4对自然突变为褐色种皮的突变体及其原始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利用种皮色突变体与其原始品种和非原始品种进行正向杂交和反向杂交试验,并对F1、F2种皮色的分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A2连锁群上全部72对SSR标记对双亲遗传背景差异大的北豆14×克H09-95的F2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褐色种皮的突变体是其对应的原始品种的近等基因系;褐色突变是可遗传的,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黄色种皮对自然突变的褐色种皮表现为显性,经卡方检验,杂种后代中种皮的黄色与褐色分离比例符合3∶1的孟德尔的独立遗传规律,与经典遗传学的遗传方式是一致的。突变发生在A2连锁群的sat162和SSR53区间内。在大豆公共物理图谱(http://www.soybase.org)上SSR53和sat162区间包含GmIRCHS结构(曾被预测为I基因)区间,因此可证明参与控制种皮或种脐颜色性状的A2染色体上的经典位点I位点自然突变是黄色种皮变为褐色的原因。在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A2染色体上的1个新的控制种皮颜色的标记SSR53。
- 董全中董全中蒋炳军张勇薛红张明明李微微韩天富
- 关键词:大豆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