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云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东西方
  • 1篇东西方文化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信仰
  • 1篇信仰体系
  • 1篇性格
  • 1篇夜叉
  • 1篇语境
  • 1篇曾树生
  • 1篇特质
  • 1篇女主人公
  • 1篇漂流
  • 1篇漂流记
  • 1篇普实
  • 1篇普实克
  • 1篇求真
  • 1篇人格
  • 1篇主人

机构

  • 4篇西华大学
  • 2篇塔里木大学
  • 1篇成都师范高等...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作者

  • 6篇李昌云
  • 2篇胡昌平
  • 1篇曾宪文

传媒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技术与市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成都师专学报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论夏志清与普实克之笔战被引量:1
2008年
夏志清与普实克在1960年代初就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展开了尖锐的笔战。本文认为,夏志清反驳普实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出自挑战权威以确立自身地位的心理;二是方法论和价值评判标准的争论。讨论两人的这场笔战对今天的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的书写有重要的意义。
李昌云
关键词:普实克笔战
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方性”问题
2015年
"地方性"研究可以将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研究推向深入。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中的地方性与地域性、民族性紧密相连又超越了二者;地方性与现代性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补充。地方性要求研究者应具有"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理解乃至认同特定文化形成的具体情境及其文化与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立场与视域。研究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地方性,应有批判精神并警惕过度阐释。
胡昌平李昌云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相似主题在不同语境下的多维度演绎——浅议《鲁滨逊漂流记》与《聊斋志异·夜叉国》之异同被引量:1
2014年
17-18世纪,《鲁滨逊漂流记》与《夜叉国》分别诞生于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孕育土壤,在大致相同的纵向时间坐标上,都选取了相似的素材和主题铺展成文。这根植于人类不同文化在发展演进中思想成长的必然路径和逻辑,体现出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类文化在发展轨迹上的高度相似性;在迥异的横向话语背景下,又分别演绎出东西方文化在时代精神、文化特质、信仰体系等领域摇曳多姿的取向差异。
李昌云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文化特质信仰体系
求诚与求真:屈原与但丁之比较
2001年
屈原与但丁作为中西方各自推崇的知识分子的楷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格核心;求诚与求真。这一区别也导致中西方知识分子在人生、社会理想追求上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中西方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上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中西方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与精神,并形成其不同的人格。
李昌云曾宪文
关键词:人格文化性格
新疆大地的诗意体验——论刘亮程被引量:1
2015年
刘亮程是北疆乡村的"土著",又拥有南疆维吾尔族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光",他的文学创作呈现了新疆的"地方性知识"。在诗意的体验和创造之中,刘亮程构筑起了新疆大地上他"一个人的村庄"和精神家园。通过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对照,刘亮程对现代性进行反思;通过对自然、美好、和谐生活形态的赞美,他达到了审美化的精神返乡。
李昌云胡昌平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现代性反思精神返乡
浅论《寒夜》与《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被引量:1
2013年
巴金笔下的曾树生和福楼拜笔下的爱玛具有相同形象和人生经历,通过对两位女主人公的情感与心态进行分析,对当今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处境进行初步的探讨。
李昌云
关键词:曾树生包法利夫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