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与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方法;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制订和实施护理方案,并对比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呼吸频率、心率、心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呼吸频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与对照组心率指标相比,观察组偏高(P <0.05)。与对照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比和Ⅱ级比例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 <0.05),与对照组的心功能Ⅲ级占比和Ⅳ级占比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P <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 李波金芳王兰君
-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 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及药物使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保护性临时起搏对急性下壁心梗(AI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在符合入选标准的AIMI,且成功完成急诊PCI的住院患者中,选择保护性起搏和非保护性起搏患者各52例,以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为低血压标准,两组分别有保护性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23例),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组(16例)。观察两组再灌注低血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低血压的缓解时间。结果:保护性起搏与非起搏再灌注低血压两组患者需要使用药物治疗比例无明显差别(78.3%比81.3%,P=0.820)。两组用药后低血压恢复时间亦无明显差别(<5min恢复依次分别为92.3%,88.9%,P>0.05)。结论:保护性临时起搏无减少再灌注低血压恢复时间及药物使用的作用。
- 王丽君林海龙魏显敬李波金鑫
- 关键词:心肌梗塞低血压
- 冰水球囊扩张术在老年神经源性环咽肌失弛缓症中的应用进展
- 2022年
-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吞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肌源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可能导致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失弛缓症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注射肉毒毒素、吞咽功能训练及球囊扩张等,三种治疗方式各具优势。球囊扩张具备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在其基础上结合冰刺激口咽部相关肌肉群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疗效较好。
- 李宏元李波
- 关键词:环咽肌失弛缓症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电解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电解质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行PCI病例113例,术前及术后次日均行电解质检测;术后24 h心电监测.结果 术后血钠、氯水平无明显变化,血钾水平多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低钾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结论 PCI术后常可出现低钾血症,其较易导致心律失常.
- 王丽君金鑫李波解泽宙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电解质心律失常
- 护理人员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认知度的调查
- 2024年
-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大连市100名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法律认知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00名护士的法律认知度调查表得分为(49.73±1.54)分。64%的护士掌握和熟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60%的护士掌握和熟悉《护士条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职称、政治面貌的护士对于法律认知度不同(P<0.05)。结论:护士对于临床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处于中等水平,对《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认知度较差,可通过加强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等方面提高护士对临床潜在法律问题的认知度。
- 李波李宏元高菲高楠
- 关键词:护理人员法律问题护理法律
-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载脂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ApoB和hs-CRP水平,并且与42名健康者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血ApoB和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ApoB、hs-CRP水平明显升高,hs-CRP浓度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832),ApoB浓度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697) P<0.05).结论 ApoB和hs-CRP同冠心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谭虹金鑫李波刘晓辉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载脂蛋白冠状动脉疾病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发生于老年人群,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短期病死率呈上升趋势,长期预后差,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常见的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指标(高敏肌钙蛋白I或T、肌酐、肾小球滤过率、BNP/NT-proBNP、肌酸激酶、白细胞、血红蛋白、D-二聚体水平)等;常见的风险预测模型包括: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模型(GRACE评分模型和CAMI-NSTEMI评分模型);预测短期死亡的风险模型(TIMI模型和PURSUIT模型);预测长期死亡的风险模型(KAMIR模型)等。
- 马小慧刘蕾李波孙金菊孟继娴甄紫伊徐以康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
- 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针对肺心病患者临床中采取心理护理后其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肺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常规组)和心理护理(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相比,P>0.05;护理后焦虑、抑郁及情感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优于常规组;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76.74%)低于试验组(93.0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改善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干预效果显著。
- 李波金芳王兰君
-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心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在突发性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在突发性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友谊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80例, 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不同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 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 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 于干预前、干预后通过观察记录、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等借助下, 对两组临床指标及心理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意识恢复时间、抢救时间、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 显著缩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在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情况, 呈显著改善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突发性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对策, 在提高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水平的同时, 还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 李宏元李波
- 关键词: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无缝衔接急救护理心理状态
- 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2月,中青年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采用纽卡斯卡-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5篇文献,病例组患者2961例,对照组患者57604例,共7项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4.79,95%CI:3.28~6.99)、合并高血压(OR=2.77,95%CI:2.07~3.70)、合并糖尿病(OR=2.65,95%CI:1.89~3.71)、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66,95%CI:2.51~5.32)、吸烟(OR=2.29,95%CI:1.92~2.73)、合并高脂血症(OR=1.87,95%CI:1.67~2.10)、睡眠不足(OR=1.97,95%CI:1.57~2.47)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及睡眠不足均为中青年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 孙金菊刘蕾徐以康李波马小慧赵倩
- 关键词: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