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兰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对贫血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比较各项铁指标在慢性病贫血 (ACD) ,缺铁性贫血 (IDA)及ACD合并IDA中的变化规律 ,明确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sTfR)的临床意义。方法 设健康志愿者 2 8例为对照组 ,同时设IDA组 2 9例 ,ACD组 5 6例 ,分别进行血清铁 (SI)、总铁结合力 (TIBC)、运铁蛋白饱和度 (TS)、血清铁蛋白(SF)及sTfR检测 ,并对 2 6例慢性病患者做骨髓铁染色 ,根据sTfR值将ACD组分为 :(1)sTfR值正常组(ACD1组 ) 2 7例 (sTfR≤ 2 0 0nmol/L ) ,(2 )sTfR值升高组 (ACD2组 ) 2 9例 (sTfR >2 0 0nmol/L)。结果 IDA组与其他各组相比 ,其中平均红细胞体积 (6 8 0± 11 3)fl为最小 ;SI、TS及SF值分别是 (19 6±10 1)mg/L、(5 5± 2 3) %和 (4 3± 2 8) μg/L ,与对照组 (81 7± 30 6 ) mg/L、(2 7 0± 12 0 ) %和 (4 3 3±2 6 8) μg/L相比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sTfR水平 (6 7 2± 4 0 3)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15 6± 4 1)nmol/L ,P≤ 0 0 1。ACD1组SF值 (6 2 7 3± 4 0 3) μg/L ,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SI(6 0 7± 2 8 7)mg/L和TS(2 1 1± 9 8)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0例骨髓铁染色均无缺铁。ACD2组SF值 (32 0 5± 15 6 0 ) μg/L ,高于对照组而低于ACD1组 (P≤ 0 0 1) ,16例骨?
- 陈嘉林李淑兰徐闽王海滨葛昌文李蓉生
- 关键词: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慢性病贫血缺铁性贫血合并症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简称肿瘤贫血)患者对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反应是否降低。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EPO水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来自3个医学中心,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1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0例。其中30例合并贫血(NHL21例,MM6例,CLL3例)。单纯IDA患者20例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人选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低于50×10^9/L或慢性失血者被排除。同时还检测了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肿瘤贫血组和肿瘤非贫血组患者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LDH和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贫血组血清EPO水平[(97.8±183.9)IU/L]明显高于肿瘤非贫血组[(27.8±85.4)IU/L,P〈0.01]。IDA患者EPO的反应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P〈0.05),而在肿瘤贫血组,这种负相关性已消失(r=-0.14)。经校正血红蛋白水平后,肿瘤贫血组的EPO水平低于IDA组(P=0.032),提示肿瘤贫血患者EPO反应较正常减低。结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可能与EPO的反应降低有关,EPO治疗应对这些患者有益。
- 韩冰李淑兰沈悌石远凯何小慧朱军林宁静
- 关键词:血液肿瘤红细胞生成素
- 测定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诊断妇女早期铁缺乏被引量:7
- 2006年
- 吴卫陈雨罗丹张峰徐佳李淑兰李蓉生
-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
-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在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
- 1997年
-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在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中的应用陈文明朱嘉芷张鹏朱平孙卫红李淑兰周艳我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基因标志的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一...
- 陈文明朱嘉芷张鹏朱平朱平朱平孙卫红
- 关键词:浆细胞增多症IGH基因重排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铁调节蛋白Hepcidin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本研究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对肝腺瘤细胞系Hep-3b细胞铁调节蛋白hepcidin表达的影响,及白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的抑制作用。在Hep-3b细胞培养液中按10%终浓度加入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共培养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方法检测Hep-3b细胞hepcidin mRNA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培养体系中,加入人IL-6单克隆抗体或rhEPO观察hepcid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未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组hepcidin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缺铁性贫血组,这种升高作用能被IL-6单克隆抗体或rhEPO完全抑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短期随访中,规律治疗能稳定血红蛋白,降低患者血清对Hep-3b细胞hepcidin mRNA的影响。结论:未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能促进肝腺瘤细胞系Hep-3b细胞hepcidin表达,这种促进作用可被人IL-6单克隆抗体拮抗,提示IL-6可能导致Hep-3b细胞hepcidin表达量升高,从而造成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这种促进作用也能被rhEPO抑制,提示rhEPO可能对ACD有治疗作用。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短期随访中,血红蛋白水平稳定,患者血清对Hep-3b细胞hepcidin mRNA的影响减小,这表明治疗使病情稳定,改善了ACD。
- 王凤丹周道斌李淑兰汪玄张洁萍段明辉沈悌武永吉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铁代谢铁调节蛋白慢性病贫血
- 改良简化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考察简化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Ham试验 )用于筛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16例PNH患者及 4 2例其它贫血患者进行用自身血清或AB血清或同型血清或混合血清的Ham试验 ,及蔗糖溶血 (糖水试验 )尿含铁血黄素检查 (Rous试验 )。结果 对已知PNH患者进行自身血清、AB血清、同型血清、混合血清的Ham试验检验 ,前三种血清阳性率均为 94 % ;而混合血清为 4 4 %。糖水试验、Rous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4 %、81%。结论 在PNH患者筛选中 ,Ham试验可以用自身血清替代AB血清或与患者同型的他人血清 ,而不用混合血清 ;Ham试验、糖水试验和Rous结果一致更有利于PNH的诊断。
- 李淑兰周守琴江滔沈悌张之南
-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用PCR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用PCR技术检测了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发现17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2例为轻链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与骨髓涂片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IgH基因重排为诊断MM的最敏感方法之一,可弥补形态学、血清学诊断之不足。
- 陈文明朱嘉芷张鹏孙卫红李淑兰李桂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贫血
- <正>目的:研究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贫血的疗效及与 EPO 水平的关系。方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Hb<100g/L)患者23例,其中多发性骨髓瘤(MM, 1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韩冰段明辉李淑兰许莹赵永强沈悌
- 文献传递
- 低剂量铁剂用于治疗体内储存铁缺乏妇女的疗效分析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低剂量铁剂用于体内储存铁缺乏的妇女的临床疗效 ,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在妇科门诊中筛选储存铁缺乏的妇女 ,进行小剂量铁剂补充治疗 ,比较用药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显著升高。结论 采用低剂量铁剂治疗不良反应少 ,可显著提高体内铁储备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治疗依从性较好。
- 郭欣孙爱军李淑兰李宁康佳
- 关键词:铁缺乏铁剂低剂量妇女血清铁蛋白结合力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0)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贫血
- <正>目的:研究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贫血的疗效及与 EPO 水平的关系。方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Hb< 100g/L)患者23例,其中多发性骨髓瘤(MM,
- 韩冰段明辉李淑兰许莹赵永强沈悌
- 关键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