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灵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门静脉
  • 3篇静脉
  • 3篇肝癌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阻断
  • 2篇手术切除
  • 2篇脾静脉
  • 2篇阻断
  • 2篇门静脉高压
  • 2篇门静脉高压症
  • 2篇静脉高压

机构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李灵
  • 7篇刘景丰
  • 5篇曾金华
  • 4篇曾永毅
  • 4篇池闽辉
  • 3篇罗顺峰
  • 2篇林科灿
  • 2篇许昌声
  • 1篇邱明链
  • 1篇彭志海
  • 1篇林建扬
  • 1篇黄尧
  • 1篇程智清
  • 1篇张翔
  • 1篇李毅碧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黑龙江医学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部Ang Ⅱ水平与ERK的活化在人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在人门静脉高压症(PHT)脾静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感染后肝硬化PHT患者26例为PHT组;选取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10例为对照组。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脾静脉中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脾静脉中ERK的表达。结果PHT组脾静脉组织AngⅡ水平(248.91±48.3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3.35±36.45)ng/L(P<0.01)。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PHT组脾静脉ERK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PHT时脾静脉组织AngⅡ水平升高,ERK表达增加。局部AngⅡ升高及ER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可能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和维持有关。
李灵池闽辉曾金华许昌声刘景丰
关键词:门静脉脾静脉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接受肝切除术的2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m1)的原因、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切肝时术中的出血量及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共有215例(9.6%)发生大出血,主要原因依次为门静脉主干取癌栓出血(26.O%)、肿瘤周围广泛粘连出血(24.7%)、肝断面出血(23.7%)、肝血管损伤出血(15.8%)及肿瘤破裂出血(9.8%);无门静脉主干取癌栓的2182例肝切除中,159例(7.3%)发生大出血,1257例(57.6%)出血量4400ml。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下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结论Pfingle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和经肝裸区隧道肝脏双悬吊法能更有效减少肝切除术特别是巨大肝肿瘤切除的出血量和大出血发生率。遵循“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可根据肝肿瘤大小及位置、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代偿情况、术者经验和条件采用不同的切肝方法,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
刘景丰池闽辉曾金华曾永毅罗顺峰林科灿李灵
关键词:失血手术肝切除术肝血流阻断
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方法选择被引量:1
2009年
刘景丰池闽辉曾金华曾永毅罗顺峰李灵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血流阻断手术并发症手术切除
861例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治疗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开展的861例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及随访结果资料。结果可切除的巨大肝癌具有以下临床特点:肿瘤巨大、肝硬化程度轻、肿瘤与肝内及肝周大血管呈推压关系、发病年龄小;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巨大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率不同;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6%、54.42%、33.25%、21.44%,明显高于同期TACE治疗巨大肝癌病例。结论只要掌握适当的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刘景丰池闽辉曾金华曾永毅罗顺峰李灵
关键词:肝切除术
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对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嗓音康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对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嗓音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行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回授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外随访,回授组接受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障碍程度[中文版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评分]、嗓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高基频(Fhigh)、最长发声时间(MPT)]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回授组患者VHI量表中F、P、E 3个维度评分及T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8.468、6.697、6.577,P<0.05)。干预1个月,回授组患者Jitter、Shimmer、NHR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MPT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9、4.243、5.657、3.628、6.754,P<0.05)。结论:构建并实施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声带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
江阿兰李灵郑星
关键词:延续护理嗓音康复
喉癌患者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医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模式构建及实施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构建喉癌患者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医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医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决策参与度[医患共同决策问卷患者版(SDM-Q-9)评分]、疾病感知度[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决策冲突度[决策冲突量表(DCS)评分]及决策参与满意度(医疗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DM-Q-9、BIP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D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6、6.985、-10861,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医疗决策参与满意度量表中信息、交流协商、决策、总满意度及信心4个维度得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6、6.427、6.192、5.334、5.960,P<0.05)。结论:构建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医护患共同决策护理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喉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决策参与度及疾病感知度,降低患者的决策冲突度,提升患者的决策参与满意度。
李灵江阿兰郑星
关键词:喉癌循证医学原则
神经降压肽/白细胞介素-8/CXC趋化因子配体1通路活化影响肝细胞肝癌干性表型及侵袭转移能力的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肽(NTS)/白细胞介素(IL)-8/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通路对肝细胞肝癌(HCC)干性表型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HCC97-H细胞分3组:A:对照组,B:NTS组(1mg/LNTS),C:NTS+BAY11-7082组(1mg/LNTS+10μmol/LBAY11-7082);检测CDl33’细胞比例及上清液中的IL-8、S100A12;比较侵袭转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S100A12、CXCL1、核因子-κB(NF-κB)p65。结果3组细胞CDl33表达率为(4.28±0.14)%、(17.05±0.54)%、(9.25±0.42)%。IL-8表达量为(121.43±1.97)、(185.25±7.09)、(132.81±3.48)ng/L;S100A12表达量为(236.81±6.81)、(311.51±6.30)、(255.11±5.73)ng/L。NTS可使MHCC97。H上调表达S100A12、CXCL1,促进NF-κBp65的核转位,增强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BAY11-7082可抑制NTS的作用(P〈0.05)。结论NTS可通过NF-κB激活IL-8/CXCL1通路,上渊S100A12的表达和分泌,有效强化HCC的CD133干性表型,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
张翔林间李灵黄尧曾永毅刘景丰
关键词:神经降压肽白细胞介素-8肝癌干细胞
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核因子-κB、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活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核因子(NF)-κB、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κ)信号传导通路活化在人门静脉高压症(PHT)脾静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HT组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6例;对照组选取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10例。放免法(RIA)检测脾静脉中Ang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脾静脉中NF—κB、Phospho—p38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脾静脉及体外培养的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NF—κB、Phospho—p38蛋白的表达。结果PHT组脾静脉组织ANGⅡ为(248.91±48.3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AngⅡ为(143.35±36.45)ng/L(P〈0.01)。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均显示PHT组脾静脉NF—κB、Phos—phosp38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体外培养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AngII在1×10^-8-1×10^-6mol/L浓度范围内,AngⅡ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增加人脾静脉VSMC中NF—κB、Phospho—p38蛋白的表达。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脾静脉组织AngⅡ水平升高,NF—κB、Phospho-p38蛋白表达增加。AngⅡ能激活脾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NF—κB、p38信号传导通路。门静脉高压症时AngⅡ可能通过激活P38和NF-κB信号对传导通路门静脉高压症的形成和维持可能起重要作用。
李灵刘景丰曾金华许昌声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P38MAPK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125)I粒子链治疗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对合并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5例肝内弥漫性肿瘤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需要行TIPS治疗的患者,在TIPS术的同时植入^(125)I粒子链。通过^(125)I粒子链的近程放疗作用控制癌栓来保持TIPS通路通畅,降低门静脉压力,观察患者死亡原因的变化。以同期30例没有行TIPS及^(125)I粒子链植入的患者作对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Chi-Squre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对合并Ⅲ/Ⅳ型门静脉癌栓的弥漫性肝癌患者进行TIPS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操作安全,有92.0%(23/25)患者TIPS通路保持通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引起患者死亡的并发症种类减少,大多数患者死于慢性肝功能衰竭(84.0%与56.7%,χ^(2)=4.771,P=0.029),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减少(12.0%与46.7%,χ^(2)=7.674,P=0.006);腹水严重程度显著改善(轻度40.0%与16.7%、中度52.0%与20.0%、重度8.0%与46.7%,χ^(2)=13.246,P=0.001)。结论对肝内存在弥漫性肿瘤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患者行TIPS联合植入^(125)I粒子链治疗安全可行,可有效地保持分流道通畅,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改善腹水程度的目的。联合^(125)I粒子链植入可能作为需要行TIPS治疗同时合并Ⅲ/Ⅳ型癌栓患者的一种标准治疗模式.
翁吓俤李灵李灵郭霞雷晓娟焦宇兵林丰柯桥郭武华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发症
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预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生存率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c-statistic值)评价MELD或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预测患者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的准确性。根据MELD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15,B组15~24和C组≥25,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差别。结果MELD和CTP评分预测肝移植术后1、3、12个月生存率的c-statistic值分别为0.765和0.793、0.711和0.713、0.681和0.688。两者在同一时间的c-statisti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与CTP评分有相关性(r=0.669,P=0.000)。A组和B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但C组生存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7和P=0.031)。结论MELD可以作为预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短期生存的指标,MELD≥25患者肝移植预后较差。MELD判断能力与CTP评分无明显差别。
刘景丰林科灿彭志海李毅碧林建扬李灵邱明链程智清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生存率肝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