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

作品数:119 被引量:80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6篇肿瘤
  • 31篇成像
  • 30篇磁共振
  • 29篇鼻咽
  • 26篇鼻咽癌
  • 25篇磁共振成像
  • 17篇影像
  • 15篇淋巴
  • 14篇淋巴结
  • 13篇基因
  • 12篇体层摄影
  • 11篇咽肿瘤
  • 11篇直肠
  • 11篇体层摄影术
  • 11篇细胞
  • 11篇鼻咽肿瘤
  • 11篇X线
  • 10篇乳腺
  • 8篇血管
  • 8篇纳米

机构

  • 119篇中山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达博生物...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大学威海...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西安邮电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西医结...

作者

  • 119篇李立
  • 42篇刘立志
  • 35篇吴沛宏
  • 23篇崔春艳
  • 15篇谢传淼
  • 12篇赵明
  • 12篇莫运仙
  • 10篇刘学文
  • 10篇刘然义
  • 10篇顾仰葵
  • 9篇郑列
  • 9篇吕衍春
  • 9篇黄嘉凌
  • 9篇马骏
  • 9篇黄文林
  • 8篇毛燕萍
  • 8篇阮超美
  • 8篇孙颖
  • 8篇邵元智
  • 8篇王金花

传媒

  • 13篇癌症
  • 9篇中国CT和M...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肿瘤学杂志
  • 4篇第四届中国肿...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解剖学研究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第一届中国肿...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2007第六...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15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1篇1996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钆掺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钆掺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钆掺杂纳米复合材料,由氧化硅和钆组成,钆和氧化硅的摩尔比为0.01~0.12;钆掺杂纳米复合材料粒径为20~150纳米,包含直径2~7纳米的通道。本发明的钆掺杂纳米...
李立郭刚军曾木圣
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Ad/hEndo)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经Ad/hEndo感染后,western印迹检测人内皮抑素的表达。人肝癌BEL-7402细胞移植到裸鼠背脊部后,检测Ad/hEndo对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肿瘤组织中内皮抑素mRNA的表达。分析人内皮抑素在裸鼠体内的表达分布。结果 Western印迹检测到人内皮抑素基因在ECV-304细胞内高效表达。Ad/hEndo明显抑制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生长(F=4.061,P<0.05)。Ad/hEndo组血管密度计数为6.88±1.08,DMEM组为13.60±1.71(t=9.216,P<0.01)。瘤内注射Ad/hEndo后3d,RT-PCR在肿瘤组织检测到内皮抑素mRNA的表达,7d后表达不明显。人内皮抑素蛋白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内、体外获得高效表达,并明显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血管生成。
李立吴沛宏黄嘉凌刘然义曾益新黄文林
关键词:肝癌裸鼠移植瘤抗血管生成
CT导向下切割活检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和分类中的应用
CT导向下穿刺活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大大减少了外科手术探查应用。然而,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应用中,CT或B超导向下经皮切割活检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CT导向的优点在于可以清晰显示整个纵隔、腹部,精确地确定...
李立吴秋良刘立志刘学文吴沛宏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CT导向自动活检枪
MagA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2013年
目的建立MagA转基因小鼠,为活体MRI成像系统提供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显微注射法,将MagA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再培育成转基因小鼠并繁殖传代。利用PCR方法鉴定转基因首建鼠及其子代基因型。结果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MagA基因准确克隆表达载体设计位点,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MagA序列完全一致。通过PCR分析,进行转基因整合检测。目前转基因小鼠已稳定传代至第5代。结论 MagA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整合,成功建立了MagA转基因小鼠。MagA转基因小鼠将成为MRI影像系统的重要实验动物模型。
杨川万雨谢富康李立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PCR
4例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表现(附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LS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例PLSC的临床、X线胸片、CT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PLSC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直径3.0cm~7.5cm团块状实质性病灶;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2例病灶呈浅分叶状,有短毛刺;4例肿块均侵犯邻近胸膜;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3例单一肉瘤样癌,1例多形性癌为肉瘤样癌伴腺癌Ⅱ~Ⅲ级;4例波形蛋白(Vim)及细胞角蛋白(CK)均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1例S-100阳性。结论周围型PLSC在CT上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K有助于确诊。
李婵婵张永裕符忠祥李立许永华
关键词:肺肿瘤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一种MRI基因显像标记基因-人转化铁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引言:克隆人转化铁受体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重组蛋白。方法:用RT- PCR法从人胚肝、肺组织中克隆hTfR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hTfR和pEGFP- C1-hTfR,转染人鼻咽癌CNE2细胞,We...
李立刘立志
关键词:基因显像共聚焦MRI显微镜观察标记基因
鼻咽癌侵犯海绵窦及局部颅神经受累的MRI表现和预后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海绵窦和局部颅神经的MRI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478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完整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海绵窦受侵和局部脑神经受累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鼻咽癌MRI显示海绵窦受侵的发生率为13.6%(65/478);海绵窦区总的颅神经受累率为11.7%(56/478)。全组的5年总生存率(OS)为88%,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1.0%、84.0%、80.0%。单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DMFS和DFS的预后因素,颅神经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受侵和局部颅神经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MRI能显示海绵窦和颅神经受侵的情况,海绵窦侵犯和局部颅神经侵犯与鼻咽癌的预后相关,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崔春艳田丽谢菲李立刘立志
关键词:鼻咽癌MRI预后
PET-CT与MRI诊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7
2005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放疗计划的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对比研究PET-CT和MRI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鼻咽癌淋巴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5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PET-CT和MRI检查。依据随访结果对淋巴结进行定性评价。采用Som提出的分区标准,总结转移淋巴结在淋巴结各区的分布。结果105例患者中,35例PET-CT与MRI诊断不符。PET-CT评价为阳性而MRI阴性的30个淋巴结,经随访25个为阳性。MRI评价为阳性而PET-CT阴性的37个淋巴结,随访21个为阴性。依据随访结果,77例患者(73.3%)有淋巴结转移。Ⅱ区转移率最高,达87%。顺着颈静脉链,Ⅲ区、Ⅳ区、锁骨上窝、Ⅶ区转移率依次降低,分别为42.9%、14.3%、7.8%和1.3%。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70.1%,低于Ⅱ区,23例患者(29.9%)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结论PET-CT判断鼻咽癌淋巴转移较MRI准确。鼻咽癌淋巴转移呈现由上往下循序发展的规律。咽后和Ⅱ区淋巴结均是鼻咽癌转移的首站。
胡伟汉张国义刘立志吴湖炳李立高远红潘燚王全师
关键词:鼻咽肿瘤发射型计算机
Gd_2O_3:Eu^(3+)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分子机制探究
2018年
目的探究Gd_2O_3:Eu^(3+)双模态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并初步阐明其肝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离体LO2肝细胞与Gd_2O_3:Eu^(3+)分子影像探针共孵育,CCK8法评估其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该分子影像探针建立动物在体模型,肝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的激活情况。RT-q PCR检测凋亡相关信号通路p53、Bal-2和Bal-x L的m RNA表达水平,明确该分子影像探针引发肝毒性的相关分子机制。结果细胞实验表明,Gd_2O_3:Eu^(3+)分子影像探针可引发肝细胞凋亡;动物实验表明,在肝组织内激活P53基因,抑制Bcl-2及Bcl-x L基因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蛋白,进而引发肝细胞的凋亡。结论从基因水平初步阐明Gd_2O_3:Eu^(3+)分子影像探针的肝毒性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组织内的p53,同时抑制Bcl-2、Bcl-x L基因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蛋白,而引发肝细胞的凋亡。
郑存静田秀梅谢富康李立
关键词:纳米探针双模态造影剂肝毒性
基于磁共振成像和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鼻咽癌N分期的研究
本文旨在评价不同淋巴结参数包括大小、水平,侧数、包膜外侵犯及囊性变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并进一步探索基于磁共振成像和RTOG颈部淋巴结分区的鼻咽癌N分期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淋巴结发生的水平、颈部淋巴结发生的侧数及...
毛燕萍李立马骏梁少波刘立志陈勇孙颖唐玲珑田丽林爱华刘孟忠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鼻咽癌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