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绍昌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动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大熊猫
  • 3篇杆菌
  • 3篇肠炎
  • 3篇出血性
  • 3篇出血性肠炎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大肠杆...
  • 2篇MBC
  • 2篇MIC
  • 2篇肠杆菌
  • 2篇大肠
  • 1篇大熊
  • 1篇熊猫
  • 1篇药物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成分分析
  • 1篇育幼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机构

  • 4篇成都动物园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绍昌
  • 5篇钟顺隆
  • 5篇张安居
  • 4篇顾淑君
  • 4篇柯红
  • 4篇张传彬
  • 4篇秦光明
  • 4篇余建秋
  • 4篇高巽坤
  • 4篇李光汉
  • 4篇陈立礼
  • 2篇张再蓉
  • 2篇黄祥明
  • 1篇叶志勇
  • 1篇费立松
  • 1篇刘选珍
  • 1篇张万诚
  • 1篇张再容
  • 1篇方盛国
  • 1篇裴轶劲

传媒

  • 3篇四川动物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的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1986年以来,成都、卧龙等地的大熊猫相继发生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偏低,病理变化以肠粘膜充血、出血、坏死脱落为主的疾病。其发病突然,病情重,死亡率高。取急性期粪、血及死亡尸体各种标本,采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猴肾及地鼠肾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均未发现可疑病毒;同时进行厌氧、微需氧及需氧细菌培养,通过形态学、生理学、血清学、动物试验及毒力检测,13例标本中,有9例分离出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O152)25株,几乎呈纯培养生长。经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出一系列敏感抗菌药,选用先锋必为主药治疗20头病例(轻、中度便血14例、重度便血6例)全部治愈。用犊牛、鸡等动物作动物模型,复制出类似症状,细菌回收,仍为原菌。通过上述系列研究,证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O152)是成都地区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的病原。提出临床抢救综合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高巽坤顾淑君张传彬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大熊猫出血性肠炎大肠杆菌
圈养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分析及育幼营养对策初探被引量:21
1996年
连续测定了1只10a大熊猫产后1mo内12个乳汁样品中水份、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乳糖(Lac)、17种氨基酸(AA)、10种矿物元素、6种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熊猫产后前6d乳汁中多数营养素含量与6d后含量差异明显.产后d1乳汁中w(CP)=6.34%,d5~15在5%左右;w(EE)在2.50%~7.33%范围内变动;乳糖含量皆在1%左右;大多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常见的家畜乳和人乳中相应成分的含量.在分析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含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育纳营养对策.
刘选珍余健秋李学兵李绍昌钟顺隆张万诚石善登
关键词: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1994年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成都61004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13株侵...
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致病菌MBCMIC侵袭性大肠杆菌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
全文增补中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
1994年
三种药物对大熊猫出血性肠炎致病菌的MIC、MBC测定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成都61004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本文对13株侵...
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蓉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出血性肠炎MBCMIC侵袭性大肠杆菌菌落形成单位
小熊猫出血性肠炎的病原初探
1995年
小熊猫出血性肠炎的病原初探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容,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组成都61004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四川省卫生防疫站1993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的小...
张传彬高巽坤顾淑君张再容李光汉钟顺隆张安居余建秋李绍昌陈立礼柯红秦光明
关键词:熊猫小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原
凉山山系、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比较分析被引量:12
1997年
利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DNA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比较检测了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随机个体的DNA指纹图,获得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如下:(1)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分别是33.14和28.25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43和0.48;平均杂合率分别是57%和52%。(2)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各自群体内部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分别是0.68和0.72。将两个山系并为一个大群体后,随机个体的平均谱带数为30.53;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36;个体之间DNA指纹的相似系数为0.58;平均杂合率上升至64%。(3)凉山山系和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42,两山系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大熊猫以分布的山系为群体单元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高,遗传多样性贫乏;若群体单元扩大到两个山系时,个体之间遗传相似性下降,遗传多样性明显上升。此结果初步表明:大熊猫作为一个物种,遗传多样性可能不是很贫乏,但各个山系内的大熊猫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贫乏程度是相当严重的。
方盛国冯文和张安居张安居余健秋李绍昌何光昕费立松
关键词:凉山山系大熊猫DNA指纹图
大熊猫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日周期被引量:4
1992年
首次报道了4只大熊猫(.2;■.2)尿中皮质醇含量变化的24小时模式.连续两昼夜在动物排尿时收集尿样,尿中皮质醇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只大熊猫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均有明显的昼夜周期,在早晨2—6时持续上升,在6—7时达最高点,随即逐渐下降,雄性与雌性大熊猫分别在21时到21时半及20时到21时下降到最低点.雄、雌性大熊猫皮质醇的日周期相似,两者的皮质醇水平都是在3—7时显著高于日平均水平,中午12时至深夜1时,一般均低于日平均水平,24小时中皮质醇峰的最高值,雄性大熊猫高于雌性.
李复东彭世媛裴轶劲罗尚云黄祥明叶志勇尹林余健秋李绍昌
关键词:大熊猫皮质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